5月14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遥感考古年会暨太原明代藩王墓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考古院、高等学府的科研人员齐聚一堂,旨在分享考古过程中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遥感技术在考古研究领域和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思路。
遥感考古是什么?遥感考古是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与传统田野考古相比,遥感考古具有覆盖范围更广、光谱范围更大、分辨率更高、穿透性强且能够实现无损探测等诸多优势,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文物的分布情况,在区域考古调查、遗址监测等领域发挥显著作用,已成为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山西是率先在考古工作中利用遥感技术的省份之一,陶寺遗址、运城盆地等地的区域调查中曾深入应用,成果丰硕,尤其是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考古资源为遥感考古技术应用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场。
在此次会议学术论坛中,共有近20位学者发言,分别就“遥感技术应用进展”“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彩绘文物虚拟修复”等不同的主题进行了技术分享,其中涉及到城址考古、墓葬考古、长城遗址、洞穴壁画、宗教造像、雕塑等文化遗产类型,为科技考古树立了行业标杆,也让更多的考古人对当下的科技考古手段有了新的认知和收获。
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