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是山西最北的县城,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赵武灵王北伐拓边起,这里战火频频,烽烟常起。从汉代开始,中央政权多在此修建军事防御体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城。
目前,天镇县境内遗存有汉、北魏、明三个时代的长城,全长100余里,已无砖砌敌楼存在,仅存有黄土夯筑的墩台60余座。天镇段长城主要有“新平堡—李二口—白羊口—水磨口”。
了不起的长城
新平堡:因军而起因商而盛
“天镇县新平堡镇内有四大古堡:新平堡、平远堡、保平堡、桦门堡。”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协会会长袁建琴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站在新平堡村的村口,袁建琴介绍:在新平堡西洋河段的北面、明长城南1公里许,有一道东西走向的6000多米的长城,著名魏学专家殷宪老先生实地踏勘,认为是北魏时期的长城。新平堡在周朝属代国,战国时属赵国,称“延陵邑”,秦代又设置“延陵县”,东汉复改设为“延陵乡”,北魏称倚城,辽、金、元为一村堡。
现在新平堡镇西200米处,经考证确为战国之赵国延陵邑所在地。当时实行“南防北扩”政策,赵襄子吞并代国(今山西北部与河北西北部),向西北扩张,这一带遂成为重要关防。
新平堡“因军而起,因商而盛”。千百年来,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这里从争斗走向融合,造就成军事文化、古堡文化、商旅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的边塞文化,凝结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此,新平堡入选“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录。
“现在在新平堡还能看到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遗址。”在袁建琴的带领下,山西晚报记者一行来到了新平堡最具时代的遗址——玉皇阁。玉皇阁亦名镇边楼,是新平堡最高的建筑,也是新平堡标志性的建筑,更是我国北方现存仅有的一座十字过街阁。玉皇阁是典型的正方形三层两檐歇山顶式楼阁,面阔3间,进深3间。底部为石基砖碹十字形通道,四周是压条砖栏;上层是木制勾栏平座,上下座均有回廊。沿着历史悠久的木质台阶手脚并用爬上玉皇阁的二楼,凭栏远望,新平堡整个村落尽收眼底,古老的房屋,残缺的城墙,苍茫而辽远。
在新平堡与平远头一带,还有万里长城上罕见的内外双重城墙,明代边墙军堡遗迹保存完整,居全省前列,可谓“山西古长城军事防御设施博物馆”。如今,新平堡的北街仍是商贸一条街。令人惋惜的是,古老的店铺建筑已大都被损毁改建。在四五十间店铺中,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仅存一处,窗户上的木窗棂古色古香,隐约透射出昔日的风采。
李二口:修建历史颇具争议
李二口长城,位于天镇县城北11公里,是明大边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易攻难守的一处关隘。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孙世民介绍,现在的李二口村,已申报了全国传统古村落,近年来,通过县政府的倾力修复和打造,天路、长城、杏花、红叶、雪景四季风貌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亮丽的边塞画卷,吸引着各地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不过,提及李二口长城的修筑历史,至今还有一些小小的争议,要留给史学界做更加深入的探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秋,68岁高龄的周尚文调任大同镇总兵。之前的大同镇总兵、新平路参将因修筑长城之争议和新平路的多次失守而被弹劾。原来,前任总兵在修筑这段长城时,放弃了新平路,从李二口沿山脚一路向东经熏窑口、永嘉堡北直达宣镇李信屯。当时宣镇总兵赵卿极力反对。因为大同镇放弃了新平路,宣镇的西洋河堡就暴露无遗,直面俺答部落,这样宣镇就更难御守了。及至明嘉靖二十五年,《明史》:“总督翁万达议筑边墙,自宣府西洋河至大同开山口,延袤二百余里,以属尚文。”大同镇总兵周尚文得令,从开山口到李二口、越桦岭(桦门堡)、经保平、跨西洋河、过新平尔、八墩、平远头接镇口台,镇口台东即宣镇西洋河堡属马市口。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大边天镇跨环翠山的部分。因为高层的决策问题,李二口长城的丁字走向,就这样形成了。
当然,坊间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说法,仅为传说而已。
白羊口:当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理事李日宏介绍,现在的天镇县谷前堡镇白羊口村即明朝时大同镇所管辖的七十二城堡之镇宁堡,属阳和道东路,分守参将驻守在天成城内。
白羊口的“曾用名”还有“白杨口”(明成化《山西通志》)和“白阳口”(清乾隆《天镇县志》)。明嘉靖年间,筑堡后称“镇宁堡”,并大规模驻兵,蒙古族俺答汗部多次由此入犯。“镇宁堡”是天镇县城距蒙古族最近的边关峪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受到朝廷的重视。
“这一带大大小小的峪口一个挨着一个,在白羊口筑了镇宁堡,在水磨口筑了镇口堡,中间还有未筑堡但有墩的榆林口、威虎口以及六墩、石圐圙、土泉村、八墩村、十三墩村等,这些今天的自然村,几乎都处于峪口位置。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绝大的关系,因为这一带自古缺水,而峪口是汇聚山水的地方。”李日宏说。
镇宁堡“地皆沙碛,难以凿井,向来取汲墙外,缓急可虞,议者欲照宣府中路葛峪青泉等,潜引地沟以通水道,非迂谈也”。以至于附近袁治梁村有民谣“借米不还借水还,有女不嫁袁治梁”,意思是水比米还金贵,嫁过来连喝的水都没有,形容饮用水的极度困难。
水磨口:“八堡一城”的第八堡
现在的天镇县谷前堡镇水磨口村即明朝时大同镇所管辖的七十二城堡之镇口堡,属阳和道东路,分守参将驻守在天成城内,属天镇县“八堡一城”中的第八堡。
明嘉靖年间,改建长城时,筑土堡名镇口堡。其间,蒙古族俺答汗多次由此入犯掠天镇城等处。明隆庆六年包以青砖,堡墙高12米,周长650米。(镇口堡)“前险后夷,边外多深沟曲涧,逼近夷穴,易于窃发。榆林、水磨等口极冲,边外干沙沟等处,酋首老塞亚失户等部落驻牧。”这些关于堡的文献中已经提到了“水磨口”。
李日宏说,清光绪《天镇县志》称“水磨口”,因它北面的山口叫水磨口而得名,镇口堡因袭了水磨口的名字。该地段建长城时,因属山岭地段,土石并筑,一般高6米至10米,宽5米至8米,每隔百米左右置一敌台,台高15米左右。村东有明长城800余米,村西400余米。村东边墙墩4个,村北2个,村西墙墩1个,边外墩3个,村中东畔有一个边内墩。
如今,村内的原住民多为明朝戍守长城士卒后裔,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屯垦戍边,从这里现存的长城、民宅以及当地的民风人情上,可以看出其祖先留下的印痕,看到亦耕亦守的明代军屯制度。
据村中老人讲,该堡过去是24座全庙,建制为四大街八小巷,可惜已全部拆毁。镇口堡内有许多过去的老旧房子,房顶全都是筒瓦,部分民居在过去老房基的基础上进行修建,全村现在一派古色古香的韵味,堪称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遗址。
长城脚下我的家
小饭馆里有着大梦想
修筑于明嘉靖年间的李二口长城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段雄伟的夯土长城倍显历史厚重沧桑,亦现苍茫雄峻大美,静静俯瞰着脚下这片风貌古朴的土地。李二口村就坐落在李二口长城脚下。
漫步李二口村,可见村民新居布局随地形高低错落,青砖黛瓦,黄泥抹墙,青石墁地,院落整洁,仿佛置身在明清时代的塞北小村落。
“大姑娘农家乐”就位于李二口村村口的广场边,是整个村里休闲的“黄金地带”,暂时结束工作的清洁员、取景拍摄的摄影爱好者、家中无事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广场边的长椅上,休憩、聊天,一旁的河水哗啦啦地流淌。
饭店的主人雷素琴今年35岁,她是土生土长的李二口村人。曾经在大同市打工十几年,在城市里买房置业,小日子过得美美的。
改变发生在2019年。“那一年,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子重新规划建设了,母亲分到了3间新房。这里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看着新分到的房子,母亲高兴得眉眼带笑,她是想回到家乡。”孝顺的雷素琴不忍让母亲失望,于是,她决定带着母亲一起返乡创业。小卖部是回乡后雷素琴的第一个买卖,之后很快就在小卖部的旁边开起了小饭馆,“我注意到游客来李二口玩,除了买些速食食品,他们更希望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如果是我们当地特色的农家特色土饭就更好了。”
发现了商机,雷素琴说干就干,迅速把饭馆支开了摊子,大烩菜、油糕、馒头,都是家常便饭,价格更是亲民实在。2019年,小饭馆的生意很一般,因为游客并不多。2020年开始,来李二口的游客多了,饭馆的生意也好了。2021年,李二口长城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来自大同、太原、北京、河北的游客最多。短短20天,雷素琴的小饭馆毛利赚到了5万元。“这个数字我都有点吃惊,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饭馆,生意能这么好。”雷素琴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掩不住。
受气候气温原因影响,李二口每年5月至8月游客最多,到了冬天,风大雪大,当地几乎没有游客。“冬天就暂时休息不做生意了,那就趁机干点啥。去年冬天,我自费学习了3个月,权当是给自己充电。”雷素琴说,自己的饭馆每年4月份开业,在此前一段时间里,她用来学习各种知识,有餐饮类,有民宿类,也有管理类,因为她的心中有一个梦想:“我想带着全村人一起致富。家家户户都能依托李二口宝贵的旅游资源,做一些事情,比如开特色民宿,大家有利共享,也为更多来李二口游玩的人们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山西晚报记者 赵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