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锻炼已成为城市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习惯,我锻炼的方式就是走路,走路是最容易找到场地的。但是脚在哪里走都一样,而眼睛每天看相同的景物,便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于是,我每天锻炼的线路,总愿意一天换一个地方。
太原是历史文化名城,几十年来,凡市内的文物景点和经典建筑,我已利用晨练追寻过好多次了。近些年,太原市每年都要对各城区的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整修,同时对一些文保单位进行修葺复建,这便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每当媒体上报道哪里的古建项目要开工修建了,我便在太原地图上找到街巷地点、记住门牌号数,第二天早上5点多便会开始徒步晨游。
我的晨练习性,无论是职场履差,还是退隐康养,大体都是早上七点多结束,正点早餐。自从关注上市里古建项目的修复,我就每天要计算自己去观摩地点的远近。近一点儿的就徒步,去半个小时,回半个小时,在目的地逗留半个小时,刚好就是我的晨练时间。如果距离远一点,我则采用公共自行车骑行。这样仍能保障用同样的时间,也基本上能达到自己晨练和参观的双重目的。有时,早早出门,在街上也能碰到一些晨练的熟人。对方见我急急忙忙在大街上穿行,不免总要问我干啥去。这个时间点,似乎不适合停下来细聊慢谈,我总以“检查”城市卫生而搪塞,双方便各自欣然而去。就这样,每天一条线路,每天一个项目,轮换着来,七八年来,我见证了太原市区五六个古建项目的修复。
西缉虎营的普光寺,据清代碑文记载,初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这应该是晋阳古城在宋以前还未迁至唐明镇时的最古老的祭祀建筑了吧。而且,唐宋元明清对这里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清遗物,修复之后,占地面积为5000余平方米。第一进院落的主殿圆通殿是明代遗构,在修缮时,由于地势低洼,按工程规划设计,在原地整体抬高了2.6米,这样的案例在全国还极为少见。其余第二进、第三进则为仿唐建筑,气势恢宏、蔚为壮观,集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为一体。普光寺现为广大市民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和文化交流的城市会客厅。
参观了西缉虎营的普光寺,穿过解放路,进入东缉虎营街的路南就是古圆通寺。该寺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明代建筑,原为明初晋藩方山王美垣府佛堂。未修缮之前,都湮没在一片乱搭乱建的临时住户房屋中。修缮之后,鹤立鸡群、浴火重生。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有过殿、正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整个寺院小巧玲珑,精美别致,又处于现在的晋商博物院(原督军府)的后门对面。古圆通寺灵光闪耀的木塔和督军府梅山上直指苍穹的钟楼双峰对峙,从府东街到东缉虎营街,一下子又拉长了太原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
要说近来修复规模比较大的传统建筑,还要数东仓巷的文殊寺。文殊寺建于何时,已难以确考。但是据方志文献记载,明代晋王朱棡曾对文殊寺进行过重修。众所周知,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太原城设立文殊寺,是为僧人、香客去五台山进行朝拜时,过路来到这里歇脚暖场的。民国时期,新创办的晋兴出版社的社址,就占用了文殊寺的地盘。解放后,在晋兴出版社的基础上又创办了太原印刷厂,而文殊寺索性又被改造成了太原印刷厂的职工宿舍。据当初的老住户说,解放前的文殊寺规模还很大,从现在东仓巷的文殊寺大门进去,一直延展到城坊东街。现在修复起来的规制建筑有19座,主要殿宇有7座,分别是天王殿、文殊殿、伽蓝殿、祖师殿、普贤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大部分为明清遗构,结构严谨规整,风格多样玲珑,只是占地面积比当初小了许多。
还有一个地方是西校尉营的关帝庙和奶奶庙,也是创建年代不详,主体结构分别为明代建筑和清代建筑。说起关帝庙,太原市的老城区里除过这里还有四座,分别是庙前街的大关帝庙、南肖墙88号的关帝庙、校场巷省汽车制造厂院内的关帝庙(未修),以及鼓楼街唱经楼内的春秋阁。这几座关帝庙虽然各有特色,但我还是对校尉营刚修复的关帝庙更有兴趣。一是关帝庙倚着奶奶庙。以前我对奶奶庙、娘娘庙、后土庙和观音庙概念不清。自从通过晨练不断跟进校尉营关帝庙的修复,才弄清了奶奶庙所供乃为关公的夫人。两座庙宇虽大小有别,但齐排并列,这种规制在全国的武庙中可能也为数不多。二是刚刚修好的校尉营关帝庙临界于正在改造的钟楼街,并和钟楼街上复建的钟楼南北辉映。进入校尉营关帝庙,就仿佛莅临明清时期的并州城,一片鳞次栉比、勾心斗角的古建,勾栏瓦肆、纵横阡陌,顿时就感觉到现在的太原就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的晨练穿越,几年来一直坚持一天一条线路,一天一个目标。因为并州老城内不断开展着建筑文化项目的改造,让人眼花缭乱、喜不自禁。
坝陵南街8号,是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在太原设立的秘密联络处。1937年8月底,伴随着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里便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承担着党领导运筹华北救亡、沟通晋陕交通、保障八路军军需物资供应、接待进步人士、输送革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等重要任务,成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基地。周恩来、刘少奇、彭雪枫等直接领导和指挥着“八办”的各项工作。这里的改造,也是在原来四合院的基础上完善恢复的,现在仍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浓重色彩,又赓续了红色文化的革命基因。我在改造中和改造后,数次到这里大门前的小广场上流连忘返,充分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气息。
后来太原市区又开工了几个大家都熟知的改造项目,一个是太原市图书馆,一个是迎泽公园,再就是督军府。市图的改造扩建,不仅增大了公益服务面积,而且达到了太原市读书学习爆棚的效果,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图书馆数一数二的标杆。我早晨曾多次围绕着图书馆周边散步参观,并撰写了《城市书房》的文章加以宣扬。迎泽公园是解放后,市政府通过组织义务劳动建起来的第一个公园,品位、档次当然不能和宫廷园林相比,也和南方园林有很大的差距。但现在经过改造,无论是建筑桥梁、花木绿化以及路网格局,特别是夜景安排,文化含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园林品位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一位文化专家曾感慨地说,北方的园林除了北京的颐和园,就数太原的迎泽公园了。为了追捧好奇,我不仅利用晨练去过多次,晚上还对灯饰进行过专门的感受,并写了一篇《迎泽公园》的文章在省城几家报纸上刊登。督军府的改造就是一项牵动全省的大工程。说它大不仅是耗资大,而且它是千年以来山西吏治的神经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山西省委、省政府又以非凡魄力,将省政府搬出督军府,擘画运筹,改造建设为晋商博物馆,是一惊世善举。一开始,人们就很关注,我也趁此利用晨练进行观瞻。开馆以后,我曾正式进去参观过,那宏阔的格局、古朴的建筑、灵动的园林、斑驳的古树,既有传统经典建筑的遗存传承,又有时代创新逸品的充实点缀。如同到北京去了故宫,到南京去了总统府,让人感到无比地自豪。管它现在叫什么名字,反正旧时千年府衙,现在普通老百姓皆可来去自由地参观了,真是一处了解山西、了解太原的新去处。
现在,我还在坚持着市区老街古巷的早练晨游。因为,太原市还在继续进行着文化项目的改造提升。钟楼街是太原市著名的商业老街,堪比成都的宽窄巷、苏州的山塘街。但是随着城市的南移西进、北展东扩,以及前多年没有顶层设计的开发改造,钟楼街窒息了。近年为了保护修复历史文化片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市里开始了钟楼街改造。闻欣这项工程的肇始,我已经从解放路进入,到柳巷拐出,穿越了好多次。这次改造,可是货真价实的施工。街两边的建筑完全是按原来的面貌恢复性的操作。一座一座的建筑,都是用传统的建筑材料,按老格局、老样式、老门面精雕细刻,并且还复建了原来既有、民国年间颓废拆除了的钟楼。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试想完工开放后,这里将是太原革故鼎新后的商业文化的网红地标。除此之外,去年开工的五一广场改造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主体工程是首义门的复建,这将彰显并州城原有的古老和宏大。至于广场改造,将以“千年城道”的理念,拉通原来的南北广场。改造后的五一广场,将比原来更加庄重大气、恢宏朴茂。早晨我也曾多次骑行参观,但鉴于围挡施工,还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我描述的这些,只是通过阅览规划设计的电脑制图及说明的印象。不过,据说这里今年国庆节就可竣工。同时,也吸引着我继续晨游雅兴的跟进。
随着时间的推进,太原市一些文化项目的改造有的前两年已经完工,有的今年或明年也将开放。其实还有一些不在市区的工程,我也专门乘车去参观过,比如说辉煌的太山旅游景区、幽静的天龙山旅游景区、古色古香的青龙古镇、晋祠高台式汉代风格的晋文公祠、锦绣辽阔的晋阳湖公园、奇逸壮观的太原市植物园、双塔凌霄的双塔旅游景区,还有全国古城新的打卡地“明太原县城”……这些地方都让我一遍遍感受到了太原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当然,在市区还有一些继续施工或新开工的文化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它们都在等待着我继续利用早练晨游的形式一天又一天的去“监理”、去“督查”、去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