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对‘英雄’的理解似乎就是被印刷出来的方块字,直到您在人群的簇拥下进入会场,‘英雄’变成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人,不再有纸面或者电视屏幕的距离感和疏离感……17岁的我们与97岁的您有这么一次相见,我们深感意义重大:这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守望与回眸,而我们被寄予厚望。”这是晋中市榆次一中高1916班的学生们,在4月8日聆听了晋中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百业百人讲百年”主题宣讲报告会后,集体给“英雄”写的一封信。而信中提到的“英雄”,正是今年97岁高龄的晋中市红军荣军休养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高晋文。
高晋文是一位有着7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先后参加过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西南剿匪、抗美援朝等战事,荣立过特等功1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先后荣获国家级纪念章15枚。
今年6月,高晋文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6月25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高晋文老人在晋中市城区的家中,重温了那段战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人物感言
淮海战役总攻发起的前夜,在驻地小张庄的炮兵连指挥所内,连里的党员代表、战士代表集中在一起,为我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当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跟着指导员举起自己的拳头,一字一句,发出了人民战士的誓言。这誓言,我牢记了一辈子,领悟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
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火线入党
高晋文老人的家,陈设朴素且十分整洁。老人虽已过九旬,但精神矍铄,依旧保持着军人特有的铮铮气质。提起当年血与火的经历,老人望着军装上一枚枚闪亮的军功章,慢慢地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之中……
1925年8月,高晋文出生在武乡县贾豁乡桃峪村的一户贫苦农家。1944年,他加入武乡县贾豁编村武装队,担任武装联防队长。在抗日战争中,他表现勇敢,成绩突出,被评为武乡县模范抗日干部。
抗战胜利后,高晋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领20多名有志青年投身军营,成为太行军区独立一旅的一名炮兵。仅仅半年时间,他就练就了“百发百中”的迫击炮技能,成长为一名“神炮手”。此后,他随军转战南北,屡立战功。
今年6月9日晚,左权民歌汇·喜迎建党百年汇报演出暨“左权民歌汇”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晋中学院举行。在现场,特等功臣、战斗老英雄高晋文以视频的形式,讲述了入党时的场景及感受,并为百名预备党员领誓入党誓词。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决战在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纵队27旅81团团属迫击炮连阵地——安徽宿县小张庄,指导员方连成收到了上级准备全线发动总攻、聚歼国民党黄维兵团的命令。随后,他做出了一个特殊的决定: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阵地前沿,为刚刚被批准入党的班长高晋文举行一场在炮火中的入党宣誓仪式,以此鼓励战士们的杀敌信心。
当时,高晋文是炮兵连的技术能手、优秀班长,指导员一直把他作为连队的重点培养对象。高晋文也不负众望,不仅带领整个班成为炮兵连的骨干,自己还多次受伤不下火线。
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全过程
1951年,高晋文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上甘岭战役中,曾担任15军45师135团迫击炮连指导员的高晋文,军政工作一肩挑。“那时候,黄继光是我们团2营的通讯员,我俩还住过一个猫耳洞哩。”高晋文回忆,“黄继光很活泼、勤快,有时晚上会找干草帮我铺床,多好的同志。”黄继光英勇献身时,身处山坡的高晋文目睹了英雄壮烈牺牲的全过程。
“在上甘岭地区,我们坚守了9个月,连续战斗了43天。那场仗打得相当激烈,敌人把我们所在的坑道都打平了。”当时,高晋文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他的日记中缺失了43天的记录。高晋文回忆,将士们坚守坑道,敌人久攻不下便封锁了交通补给线,并向附近几处水源投毒,“那时候很艰苦,关键是没水喝,不管人尿、马尿,渴了喝上一口,最后连尿也没有了。”
1952年11月25日,志愿军部队一次次拼命、坚守、战斗,终于换来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在高晋文的指挥下,他所在的连队以3人伤亡的代价歼敌800多人。然而,就在取得胜利的那一刻,敌人打来的一颗冷炮在高晋文面前爆炸,数十块弹片嵌进了他的胸部和头部。
“在上甘岭,我们很多很好的年轻人,上去以后连名字都没叫上来,就没了……”回忆起当年的九死一生,高晋文常常噙着泪水默念,“能回来是幸运,回不来是光荣”。
所幸的是,高晋文最后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很快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尽管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至今仍有十余块弹片留在他的头颅、胸部及身体各处。1953年,高晋文转业到山西省荣军系统工作,把精力献给了为退役、伤残革命军人服务和国防红色教育。
2017年,高晋文重返老部队。在上甘岭一战成名的志愿军第15军,于20世纪60年代改编为空降兵部队,先后涌现出“上甘岭特功八连”、汶川地震“空降兵十五勇士”等英雄模范。这次重回部队参观军史馆,高晋文一行重温了部队的光辉历史,体会到了当代部队官兵科技强军、捍卫和平的实力和底气。在上甘岭展区黄继光蜡像前,高晋文庄严敬礼、久久哽咽。
从部队平安返回后,高晋文表示,“部队的现代化装备,官兵的政治和军事素质令人深感欣慰。我们这代人的强国强军梦,已成为当代军人的生动实践。我们这代老兵安心、放心了。”
随后,高晋文向军人的最高荣誉殿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了自己战争年代获得的荣誉奖章(证书)和上甘岭《战地日记》等十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上甘岭《战地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每次战役的战前动员、战斗计划、战略部署、战果详情等,十分珍贵。
“英雄阵地英雄守,英雄地上出英雄。”这是高晋文当时在《战地日记》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也道出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心声。
“英雄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今年4月8日,在榆次一中和雅厅,晋中市红军荣军休养院党建部副部长、宣讲员谢芳声情并茂地为该校200多名师生讲述了高晋文的英雄事迹。其间,老英雄高晋文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轮椅来到现场,简短的寄语中气十足、掷地有声,令在场师生备受鼓舞。
当天,榆次一中众多学生纷纷表示:“老一辈革命家为党的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他们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高爷爷清澈的眼睛和坚毅的表情,让我懂得什么叫做信仰的力量”“原来英雄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次日,榆次一中党办主任李艳萍和高1916班班主任杨兆勇,率学生代表来到高晋文家中,将一封落款有着67人签名的书信送到老英雄手上。这封信,代表着一个班级、一代青年崇尚英雄、学习党史的滚烫热情。
正如学生们在信中所写:“可能再夸张的想象都无法让战争的残酷感同身受,但从您身上可以窥见当时英雄们的影子,那是如松柏般挺立在上甘岭山上的身姿。我们看过一些战争电影,也读过一些战争著作,却也远比不上今天的一面,只要您坐在那儿,就已经足够,足够我们久久仰望。”
事实上,自1989年离休以来,高晋文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作风上一直没有变,他主动承担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义务,深入各领域、各行业以及基层一线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400多场,义务传承红色文化。他常常告诫大家:“累不累,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渴不渴,想想上甘岭没水喝。”
晋中市红军荣军休养院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优抚事业单位。1950年成立以来,先后接纳了山西、四川、陕西等地因战、因公致残的3600多名革命伤残军人以及近200名军队离退休干部,在这里学习、生活、治疗和休养。
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高晋文千方百计为伤残军人弥补缺憾、安置伤残军人家属就业,但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也从不允许子女搞特殊化。
一向严于律己的高晋文,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教育他们要时刻感恩党和国家。“我们小时候,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但是父亲总让我们先把玉茭面窝窝头吃了再吃饺子。以前不理解,现在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是让我们不忘忆苦思甜。”高晋文的女儿高国萍说,“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父亲的一贯作风。”
在高晋文的严格管教下,他的6个孩子从小都很自强。近几年,高晋文年事渐高,孩子们也越来越重视他的身体。但即便如此,孩子们也很少干涉他参加宣讲活动,因为他们知道,“父亲的心愿就是要发挥余热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