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认识。
党的百年历史,其实也是我国百年农业发展史。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基本上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针。”土地革命让广大贫农雇农分到了土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情况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7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之时,我党在河北平山召开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废除延续数千年的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夯实了群众基础,也为全国解放提供了物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包干合同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成效显著。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连续6年超1.3万亿斤。党的“三农”工作经验,为世界上不发达国家解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智慧。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我是农业农村战线上的基层工作者,也是一名党员,通过学习党史,学习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献,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光荣,肩上的责任重大。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牢牢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向袁隆平等老一辈英模学习,见贤思齐,当好一粒普普通通的种子,扎根基层一线,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把初心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疏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