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直通车

省教育厅五项管理十项举措系列报道之体质管理篇

以体育人,让中小学生都动起来

  这个暑假,梁晓娟给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报了3个兴趣班,篮球班是其中之一。“孩子喜欢打篮球,这个兴趣班是他主动要报的。”梁晓娟说,“这几年坚持打篮球,孩子找到了乐趣和自信,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
  省教育厅在“一日清单”上对中小学生的体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明确,校内、校外每天各1小时体育活动。孩子们体育运动时间够吗?他们都进行了哪些体育运动?7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阳光体育一小时,孩子自信活泼了
  梁晓娟的儿子就读于太原市五一路小学。他最喜欢上的课,是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也就是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时间内,学生们不仅可以进行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还能参加社团活动。梁晓娟介绍:“以前,孩子性格有点儿内向,不太会主动和人交流。自从参加了篮球社团,和小伙伴出去玩的时候,能展现出较好的运动技巧,孩子一下有自信了,性格跟着活泼了不少。”
  五一路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包括校园广播啦啦操《你笑起来真好看》、跳绳、长跑、拍皮球等课外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类社团活动。体育课+啦啦操+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活动的开展,充分保障了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能运动1小时以上。
  “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的必经之路。”五一路小学教学副校长说,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坚强意志的塑造,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为引导孩子们在学校自主开展体育活动,山西省实验小学国师街校区设立了体育器材超市,把学生喜好的各类体育活动器材,摆放在器材室。活动时间,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任意进行选择。
  各种体育活动增强校园运动氛围
  教育部门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每周要上满4课时体育课、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山西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太原市大部分中小学都能按照要求设置体育课。体育课之外,孩子们应该怎样锻炼,如何激发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成了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太原市各大中小学校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每年4月底,五一路小学会举办春季主题运动会,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的原则,学校体育组精心设置竞赛项目,核算参与率,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场比赛的机会。比赛前孩子们坚持锻炼,比赛中孩子们你追我赶,比赛后孩子们分享喜悦,潜移默化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学校还组织成立篮球队、篮球社团、啦啦操社团、花样跳绳社团、棋类社团等,让学生在基础的体育课堂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应社团,激发学生们的运动乐趣,夯实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质健康管理目标。
  在山西省实验小学,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质特点,每学年普及一项体育技能,六年掌握6项体育技能。比如,一年级跳绳、二年级网球、三年级篮球、四年级乒乓球、五年级足球、六年级排球。
  多种安全措施为体育活动保驾护航
  过去有人认为,多上体育课会影响学习,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这种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但是体育活动多了,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成为不少学校和家长的忧虑所在。
  “任何运动都会有一点儿危险的,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说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让孩子长期运动,除了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意识、协同作战。这是其他课程代替不了的。”学生家长王鹏说,自己的儿子爱打篮球,对运动造成的磕碰习以为常。
  为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学校除了按规定购买商业保险外,还通过指定不同运动项目或区域安全责任人,对全体教师展开安全培训、主动告知家长开展体育活动潜在安全风险、对学生开展运动安全教育等方式守护学生运动安全。
  每年10月,五一路小学定期举行“我们是冠军”班级篮球联赛,一至六年级分为低中高3个阶段设置比赛项目。依据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基础,开设个人和集体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此外,班级内也会进行参赛推荐初选,学生们学练的过程也是孩子们提升体质健康的有效方式。
  “为了减少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学校会定期对所有老师进行公共体育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对专业体育老师进行急救、救护知识培训,一旦出现问题便能及时处理。”五一路小学一名体育老师说,学生和家长要正确认识体育中的“磕碰”,树立正确的体育安全观,让孩子们能够充分而又安全地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
  通过“管理”让体育成为一种习惯
  早在2007年,我国就提出要在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然而,由于课业负担的加重,压缩了中小学生课余锻炼时间,导致近年来“小胖墩”“小眼镜”明显增多。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体质管理重视起来。
  “体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以体育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让人们终生受益的一种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安平教授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在调研中发现,相比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省大部分家长对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兴趣爱好或者健康管理上,忽视了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运动的技能学习,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是生命长河中长期的教育活动。
  在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平时会让孩子选择一两种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但考试前,往往会让孩子停止体育练习,专心于文化课的复习。遇到中考体测等需要展示体育技能的考试时,又会让孩子临时加大体育锻炼强度,以取得一个好成绩。“中考体测现场,不时有学生因为用力过猛而受伤或晕厥的现象证明,断断续续的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体质的提高作用有限。”一位体育老师这样说道。
  “其实,体育与智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在运动过程中,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动作认真做,就能取得进步达到目标,在学习上也一样。”在陈安平教授看来,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化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练习,能磨炼孩子意志,帮助孩子塑造不怕吃苦、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性格。
  陈安平教授认为,教育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对中小学生体质的管理,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先通过‘清单’式的要求,给孩子‘挤出’足够的锻炼时间,让孩子们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激发体育兴趣,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他同时希望,好的政策能够得到有力的落实,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能够给予和文化课一样的重视,让更多孩子从体育中受益。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

  结束语
  连续多日,对照省教育厅的“一日清单”,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教育部的“五项管理”措施,在太原市中小学不同程度得到落地落实。
  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这些管理项目是小切口牵动的大改革,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当中,这5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实际上是围绕德智体美劳来设计的,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状况的鲜明导向。希望在这种导向指引下,更多学校和家长能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真正拥有一个健康、快乐而又充实的童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7-07期

  • 第2021-07-06期

  • 第2021-07-05期

  • 第2021-07-04期

  • 第2021-07-03期

  • 第2021-07-02期

  • 第2021-07-01期

  • 第2021-06-30期

  • 第2021-06-29期

  • 第2021-06-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