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好农村路”、推进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扎实推动全域旅游示范、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近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把“四好农村路”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作为“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全域旅游示范的“先行棋”,创新机制,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形成了“外通内联、畅乡通村、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7月13日,全省“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观摩活动在晋中市举行。与会人员共步太行一号·晋中环城旅游绿道,实地感悟山水人文、车行景移的动态景观,深切感受生态优先、宜居宜业的无穷魅力,共同检阅了晋中“四好农村路”建设交出的时代答卷。
一路一景 路生美景
盛夏时节,晋中大地万物勃发、生机盎然。沿晋中环城旅游绿道行进,从山地景观到黄土丘陵,再到湿地平原,道路两侧的自然风貌变幻万千,各类景观焕彩多姿,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地域气息,彰显着晋中独有且自然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令人目不暇接。
晋中环城旅游绿道是晋中“四好农村路”暨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一张名片。这条绿道呈C形布线,起于榆次区乌金山镇河口村,止于农谷大道与潇河四期交汇点,全长135公里。在实施道路工程的同时,对沿线周边山体进行绿化提升,进一步修复了自然生态,恢复了自然风貌。
这条绿道几乎涵盖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健康运动等多元体验,小西沟康养小镇、乌金山森林公园、黄土农言示范区、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等16个山水田林湖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串联成带,形成了城市外围的生态廊带。
一路走来,道路干净整洁,行车标识清晰,还遇上了不少骑游者。“这里有青山,有绿水,穿行其中,非常惬意。”一位来自榆次的骑友说,入夏以来,他和同伴几乎每周都要来这条绿道上骑行。
这条绿道的建设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为沿线的乡村带来最佳的发展机遇,小西沟村就是其中之一。
5年前,小西沟村还是一个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废旧矿区。如今,通过生态修复以及文旅产业不断发展,这个小山村已成为太原、晋中及其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不虚此行”是游客对小西沟村康养小镇最多的评价。这里既有传统的古戏台、票号、镖局,又有现代的艺术馆、中医馆、国学讲坛,还有漏鱼儿、泥屯小米饭、徐沟灌肠等数十种山西特色美食……穿行在错落有致的各式建筑之间,满目苍翠、流水环绕、民俗味浓郁,不少游客纷纷感叹:这真是一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胜地。
近年来,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一条条干净整洁、绿植丰茂的公路,与环城旅游绿道在晋中大地同步起飞。
太行山上,条条大路犹如玉带盘山曼舞,抖擞出老区人民脱贫之后奔梦新征程的激情;汾河岸畔,大道直行畅通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抒发着高质量发展的豪情……“十三五”以来,晋中建成了“四好农村路”8036.5公里,总里程达到14137公里,实现了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标,其中规划的600公里旅游公路串联了149个景区(点)。
同时,晋中通过施行增景增色,让公路与山水相依相偎,路景融合,成为春有百花飘香、夏有桃李争荣、秋有红叶遍野、冬有松柏傲立的美丽路景,给人以“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快旅慢游”新体验。
道路通畅 产业兴旺
在晋中环城旅游绿道继续前行,沿着山际,穿过翠绿,就来到了位于乌金山脚下的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深入其中,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幅错落有致、旖旎如画的美丽田园画卷展示在众人眼前。
道路通则百业兴。近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四好农村路”为轴线、以产业为依托、以村庄为单元,实施乡村振兴“一片一带一圈”总体规划。经过市、县两级精心组织,目前全力打造的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雏形初现,21个万亩现代农业片区集群联动,沿线2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快速发展,带动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上半年增长15%。
其中,后沟村就是全市“交通+产业”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写照。
该村充分利用位于晋中环城旅游绿道核心区的交通优势,凭借天地祥和蓝莓庄园流转土地350余亩,建有温室7套、拱棚70套,种植蓝莓130亩、樱桃60亩以及苹果、草莓、桃、梨、杏、软枣、猕猴桃、盆栽果树等100余亩,现已成集科技示范、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生产生态协调,休闲观光结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随着包括这条绿道在内的诸多“四好农村路”的快速发展,晋中通过确立“外通内联、班车到村、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目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了1200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改变了农村原有面貌,有效带动了晋中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涌现出一批带富乡村、致富农民的典范。
榆社县是典型的生态县、农业县,受自然、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曾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该县创新思路谋发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一路一方案、一路一特色”建设思路,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进程。随着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畅通,该县深藏山中的有机小米、笨鸡蛋、田禾火麻油等名优特产品,也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十三五”以来,左权县围绕左权民歌汇,全面铺开“四好农村路”建设:2019年,在石匣乡铺设全长3.8公里的“桃花红杏花白”民歌基地公路工程;2020年,实施总计20.8公里的太行百里画廊桐峪镇至麻田镇通村公路工程、泽城至上口慢行系统工程;2021年,完成8.92公里的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至莲花岩公路工程……
左权“四好农村路”的不断畅通,也助推着当地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将军虎、手工剪纸等文创产品走俏市场;左权三星制衣的布老虎、布狮子等产品年销量突破200万件……左权民歌产业链目前已初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率45.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182元,增幅18.6%,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贯穿榆次区庄子乡、北田镇两个乡镇的县道西墕-南田线,全长47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是榆次“四好农村路”PPP项目中投资最大、里程最长、覆盖村庄最多的项目。该路线辐射面积271平方公里,造福沿线59个村、3.7万人口。
2020年,榆次对这条路实施了绿化、美化、彩化和路域环境提升工程,对全线实施了村庄过村段立面整治,沿线栽植行道树9954株,建设了2021个花池、16处观景节点、15个公交候车亭、12个招呼站牌……同年,这条路还成功入选了山西省交通厅推荐申报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
为全力建设美丽“四好农村路”,榆次区委、区政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地气候、植被分布、公路条件等实际情况,实施路域一体化治理,形成了“九个创新生态养护法”。2020年,榆次区被确立为全国养护工作改革试点县,为全市乃至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其中,针对农村公路与农田、村庄交叉穿越的特点,采取多项路田、路宅分家措施,有效增强了农村公路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例如,所有平交路口向外延伸硬化20米,减少带泥车辆上路抑制扬尘;在穿村路段,因地制宜砌筑路侧护墙,添加警示标志,规范机动车和行人进出路口,实现路宅分家;在果园、大棚等路段,安装隔离网,实施路田分离,起到安全和美化的双重作用。
榆次区的“建养一体化”模式是晋中高标准打造“四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晋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生态修复治理的决策部署,实施路域一体化治理,强化边坡整形、立砖加固,进行杂草修剪,实施立面美化,使公路与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完美交融,打造出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风景线,形成了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
晋中还依托一条条畅通的“四好农村路”,建起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全覆盖的农村客运网络。左权、灵石、太谷、榆社城乡客运一体化便民服务赢得群众交口称赞;南同蒲县际旅游客运成游客首选……
7月13日,山西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工作推进会。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出席晋中分会场并作发言。他表示,下一步,晋中市将着力巩固“建”的基础、丰富“管”的手段、强化“护”的保障、提升“运”的效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建设,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交通保障。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