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子夜

把自己种到“土地”里去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只有到大自然中去,到“土地”中去,才能有富饶丰美的形体,才能充满生机,生生不息。
  画家吴冠中曾读到法文原版的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如果要生长,必须埋到土地里去。我告诉你,将你种到德朗特的土地里去,你将于此发芽,别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萎了。”当读着这段话时,吴冠中想:我觉得这讲的就是我。
  吴冠中的把自己种到“土地”里去,就是果断从巴黎回国,脚踏实地去写生。在北京,他总会骑上自称“宝马”的自行车,驮着画板,迫不及待地在京郊四处游走,快快把自己种到京郊的“土地”中去。京郊多院落,院内院外,枣树,垂柳,木槿,向日葵,紫竹院的荷花……均被他捕捉入画。
  近郊看过了,画过了,又骑车去远郊,寻寻觅觅,见到有非常好的景色就多住几天。画架支在荒坡上,空山无人,心境旷远,画里有乾坤,忘却人间烦恼,一画就是八小时,不吃不喝。他有些自我陶醉:“这旺盛的精力,这沉迷的幸福,太难得!”
  在1973年创作《长江万里图》时,五十多岁的吴冠中曾与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等人一同到黄山写生,痴迷于那奇松、怪石、云海、险峰,站定一画又是八小时不吃不喝。1979年,吴冠中已经六十多岁,身体不好。但他仍然坚持到全国各地走,去写生。在四川乌江龚滩古镇,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前,他一天站定八小时,不吃不喝地画,找到了纯粹的形式美。
  把自己种到“土地”里去,最“沉迷的幸福”是“文革”中的写生。当时造反派不让他画画,把他下放到石家庄李村进行劳动改造。在村里,他的活儿多是去拾粪。他背着当地特有的一种粪筐,里面装有在村头商店买的马粪纸压制的刷了一层胶的小黑板。在拾粪时,看到美的景色,他就耐不住性子了,把粪筐卸下来,就成了画架,筐里装上颜料,连画箱都不用了。在粪筐上,他画出了李村的矮屋泥墙,桃红李白,燕子筑巢,野菊花开……
  吴冠中非常珍惜这种把自己种到“土地”里而“发出的芽”。他说:“我珍视自己在粪筐里的画、在黑板上的作品,那种气质、气氛,是巴黎市中心大师们所没有的,它只能诞生于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之中。”
  毛泽东说:“人民好比土地。”把自己种到“土地”里去,吴冠中既是脚踏实地的写生,又十分尊重种地的庄稼人,听取他们对画作的意见。比如,他常常回老家宜兴写生,在大地原野画完,回到村里后,他就将画贴到老乡家的床前,让老人、大娘、大嫂都来看。他说:比方说我画庄稼,基本手法是写实,也有写意,用现实的面貌来表现抽象的感觉。当我画得不好,拿回来给乡亲们一看,他们说这个高粱很像;有一次我画得满意了,感觉有节奏、有韵律、有抽象,虽然面貌还是像,可乡亲们一看,说:哎呀,这个很美呀!仅仅画得像不是上乘作品,画得美才是好的画。受大自然的浸润、熏陶,老乡们是懂画的,他们的意见是非常中肯的。
  把自己种在“土地”里去,发出了“茁壮的芽”,成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200年来第一位获得这一职位的亚洲人。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一个不离开“土地”,深入到大自然、人民群众中去的人,他就会造化成一个精醇的人,给世界增添万般美。

□段奇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7-22期

  • 第2021-07-21期

  • 第2021-07-20期

  • 第2021-07-19期

  • 第2021-07-18期

  • 第2021-07-17期

  • 第2021-07-16期

  • 第2021-07-15期

  • 第2021-07-14期

  • 第2021-07-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