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往事

曾经的“军营作曲家”

  我这人半生爱好广泛,抓起啥就学,学学就披挂上阵,我说这叫“现炒现卖”,一位挚友评价我这是“芝麻谷子摊一场,半瓶子水任晃荡”,我对他的这个评价是心服口服。
  在我那些一场“芝麻谷子”中,除了文字写作和摄影后来成为我的职业外,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在部队时的歌曲创作,这个爱好差点儿让我成为“音乐家”。
  记得那年在营部当“号目”(管着三个连队的司号员)时,一天清晨在山坡上练号,望见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来了灵感,不禁吟出“日出韶山万道霞,金色的阳光遍地洒;毛主席就是(那)金太阳,千秋万代放光华……”这样几句歌词来。回到营房,仔细雕琢,再配上曲子,一首《日出韶山万道霞》的歌曲就完成了。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踌躇满志地把这首歌曲认真誊写了几份,分别寄给《陕西日报》《汉中日报》《工程兵报》《人民军队》报四家编辑部。
  一开始,泥牛入海,我自知水平太低人家肯定不屑一顾,也就断了这个念想。没成想,奇迹出现了。一天上午,营里的副教导员给我报喜,说是那首歌曲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清晨音乐”栏目播出了。那时部队有规定,战士不准买收音机,我只能用营首长的收音机听了一次重播,那时的条件连录音都没留下来,你说遗憾不?
  后来,通过在《陕西晚报》工作的一位同乡才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这首歌曲在《陕西日报》发表后,经陕西广播文工团排练录制,才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清晨音乐”栏目中播出。那位同乡给我寄来一份《陕西日报》,战友们连连夸赞我是个人才。
  再后来,我这个“人才”进入了团里的宣传队。在宣传队,我拥有了创作的激情和大块的时间,相继发表了《工程兵战士心向党》《我为革命推小车》《我们的房东比娘亲》等几首歌曲,团里的宣传股长兼宣传队队长吕长剔逢人便夸,说我们宣传队出了一位“军营作曲家”。
  1976年春,我复员回到家乡,因为我的档案里有在部队搞文艺的记载,县供销系统文艺宣传队调我去乐队当了一名演奏员,在当时复员军人找工作难的窘境中,无疑给了我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为了解决专门人才无学历的问题,中国文联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文,规定中国文联下设协会的会员享受大学学历待遇;省级文联下设协会的会员可享受中专学历待遇。因为我凭着那几篇公开发表的几首歌曲成为山西省音乐家协会的会员,坐了这趟车,我这个仅读了一年零三个月初中的无学历者,头上便有了个“中专生”的光环。不过,这个光环仅是档案里装上了一份中国文联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文的复印件而已!
  眼下,我已是古稀之人,昔日的文字写作和摄影专业已不是谋生“饭碗”。我想着,能不能把这个音乐爱好来个“朝花夕拾”,老伴极力赞成,说她就爱看爱听我摇头晃脑拉曲子,既然这样,我何乐而不为,在有生之年再做做白头发的“作曲家”“音乐家”!

芳林(万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8-03期

  • 第2021-08-02期

  • 第2021-07-30期

  • 第2021-07-29期

  • 第2021-07-28期

  • 第2021-07-27期

  • 第2021-07-26期

  • 第2021-07-23期

  • 第2021-07-22期

  • 第2021-07-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