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汽车

传统车企转型提速 全面电动化时代还有多远?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毫无疑问,新能源已经是未来的主发展趋势,不少人都说,传统燃油车退出市场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除了国家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外,各个车企大厂也是不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截至目前,包括广汽、一汽、大众、奔驰、奥迪、捷豹等在内的知名车企大厂已经宣布停售传统燃油车时间,其中多数企业提出将在2025年或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成为这些车企的主流产品类型、甚至唯一类型。那么,全面电动化时代就要来临了吗?
  A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消费者转变购车需求
  日前,在位于省城新晋祠路的新能源汽车城内,某自主品牌的4S店内显得有些空荡与冷清,店内除了几名销售人员,竟然只有两三位顾客。“客户一听提车要等两三个月,直接就走了。”提及店里的空荡与冷清,销售人员解释道,没顾客并非新能源汽车没人买,恰恰相反,是因为市场太火爆、供不应求。“热销车型,即使现在交钱,也需要等4个月才能提车,现钱买现车也不行,已经不收全款了,只收订金。”
  这样的火爆并非个例。山西晚报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不少新能源车型销量都不差,4S店内的新能源展车往往围着不少的看车顾客。
  刘先生是一名4S店销售顾问。在他印象里,5年前,4S店一个月卖不出几辆新能源汽车,而现在,新能源汽车却卖到断货。一年比一年更火爆的销量让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期待。“以前是销售愁着没客户,现在是愁着如何推订单。”刘先生介绍,即使不再接单,就目前的发货量来看,现有订单也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消化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把新能源汽车加入到自己的购买目录。“过去说起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消费者只知道有补贴、不限行,现在随着慢慢普及、推广,消费者在尝试了解、接触后,改变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一名销售人员说道。据其介绍,现在的消费者已经鲜有人在意购车补贴的多少,“绿牌”也并非最大卖点,人们更关注的是买车后的用车成本、续航里程、安全性等,很多顾客会将心仪的新能源车与相近价位的燃油车进行对比。“客户现在提的问题,一般都围绕车辆本身的性能,通常与日常使用相关,比如充电一次能跑多久?每公里折合多少钱?充满电需要多长时间等。”越来越多的人把实际用车需求放在了第一位。
  
B 深耕新能源市场 自主品牌相继发力
  面对日益火爆的市场,车企早已开始布局,特别是一直占据新能源市场主导的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是其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比亚迪是自主品牌中布局新能源市场较早的品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走到了市场最前面。根据比亚迪发布的6月销量数据,其燃油车当月销量为9649辆,环比继续下滑,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1366辆,环比持续增长。特别是其插电混动车型DM-i系列,6月,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月销首次破两万,超过纯电动乘用车月销,达到20100辆,较去年同期暴增536.68%。由于DM-i超级混动车型持续热销,比亚迪今年5月还就超级混动车型交付缓慢向消费者致歉,彼时订单交付等待时间平均为3.5个月,为此比亚迪还承诺加快产能提升。此前,有媒体援引比亚迪的一份内部会议纪要透露,比亚迪去年燃油车销量23万辆,今年预计将收紧至15万辆左右,且未来相关规划也已停滞,最快明年将实现全面替代。这意味着,最快2022年,比亚迪将全面停产纯燃油车,或成为国内首个“禁燃”的传统车企。尽管比亚迪对上述纪要内容矢口否认,但从今年比亚迪旗下各能源车型占比走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将越来越大。
  除了比亚迪,中国一汽、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主流车企相继发布了2025年新能源销量目标。一汽集团到2025年将实现总体销量650万辆,自主品牌超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一半;红旗品牌则将成为主要担当,按照其规划,至2025年红旗品牌将累计投放20款产品,其中新能源产品占12款,届时将助力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40万辆。相较之下,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的同期目标更高。其中,长城汽车宣布,至2025年将实现全球年销400万辆,其中八成将是新能源汽车,其新能源品牌欧拉将力争在2023年实现年销超过100万辆,2025年前,长城汽车全系将推出50余款新能源汽车。广汽集团更是直言要在2025年实现广汽自主品牌全面电气化,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36%,强混占比超15%。
  
C 国外品牌不甘落后 燃油车或将成为历史
  一直以来,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自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不过,近年来国外品牌也开始在新能源领域频频发力。虽然起步稍显落后,但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国外品牌也开始在新能源市场崭露头角。
  7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30 NEW AUTO战略,相比以往的品牌战略,该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大众集团的纯电动车型的份额预计将上升到50%,最迟到2050年,大众将实现碳中和。其实在此之前,大众就曾宣布将在2033年-2035年之间率先在欧洲逐步停售燃油车,随后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停售燃油车。根据大众集团的规划,到2029年前,该集团(含大众、奥迪、保时捷、斯柯达等品牌)会有75款纯电动车面世。
  另一德系品牌宝马在今年3月的2021年财报线上发布会上,更新了自己的电动化战略,2030年的销量目标从原来的700万辆提高到了1000万辆,届时MINI将只生产和销售纯电动车型,而2021年是宝马电动化的重要里程之一,除了现有的宝马i3、MINI Cooper SE和宝马iX3,宝马还会推出宝马iX和宝马i4两款全新车型,到2021年年底,宝马将向全球用户交付100万辆新能源车。
  与其他品牌明确提出电动车销量目标不同的是,奔驰迄今未有明确的销量数字规划,只提出到2030年,电动车型占到新车销量一半以上,2039年实现碳中和。针对中国市场,紧凑型SUV奔驰EQA、EQB都将在今年由北京奔驰国产上市。
  沃尔沃宣布到2030年其全部新车将实现完全电动化,其战略包括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48V轻混动力。
  除了上述车企,越来越多的车企宣布了逐渐停售燃油车、全面转型电动化的计划,比如丰田计划2030年全球电动化汽车销量超过550万辆,40年后停售燃油车;日产计划2030年在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这四个核心市场的新车型100%电动化;通用号称2035年后只生产电动车;林肯从2022年开始就不再推出新的燃油车……甚至是一些豪车品牌也加入了电动化大军,宾利提出10年后完全实现电动化,玛莎拉蒂也提出要全面电动化转型……
  
D 应对环保要求 全面电动化越来越近
  车企大力推动全面电动化,很大原因是应对环保要求,毕竟各国都相继宣布了完成“碳中和”的计划和相关环保要求。
  据了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争取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新的《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今年7月1日起,产品召回已经由安全召回扩展至排放召回。
  除了中国,欧盟计划在2050年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从去年开始已经将乘用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从之前的每公里130克减少到95克,不达标的车企都会面临重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计划在2050年完成“碳中和”目标。受各国环保政策要求,戴姆勒、大众、通用、福特、丰田和本田等企业都制定了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以本田发布的“碳中和”路线图为例,计划将在2040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并将于5年内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全新纯电动汽车。
  此外,除了环保方面的问题,燃油车研发成本的问题,也是车企转型新能源的原因之一。汽车自媒体人士陈先生表示,传统燃油车一旦无法达到新的排放标准,车企就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提升发动机技术,而其带来的利润可能微乎其微,远远低于产品电动化。“以最近圈中热议的奥迪A1停产为例,由于欧盟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规,如果继续研发、生产传统内燃机小型车,成本将不断上升,而小型车市场本就利润微薄,无法支撑其不断上涨的研发、生产等费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而海南省已经宣布2030年全岛停止销售燃油汽车,是我国第一个提出清洁能源化目标并给出时间表的省份,全面电动化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山西晚报记者 柴旭晖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8-03期

  • 第2021-08-02期

  • 第2021-07-30期

  • 第2021-07-29期

  • 第2021-07-28期

  • 第2021-07-27期

  • 第2021-07-26期

  • 第2021-07-23期

  • 第2021-07-22期

  • 第2021-07-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