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峨嵋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焦裕禄》上映,这部由王冀邢执导、李雪健主演的电影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无数观众被一个感人至深的县委书记形象所感动,塑造焦裕禄形象的演员李雪健也被社会广泛认同。
同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日报》上发表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他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高度评价焦裕禄同志为官兰考期间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杰出功绩。
习近平同志曾三次视察兰考,他说:“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我是您的儿子”
破土房的门被推开,焦裕禄出现在门口。屋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头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惊诧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焦裕禄来到炕前,坐在老头身边:“大爷,您的病咋样呀?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您们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强睁开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禄:“你,你是谁呀?”焦裕禄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颤动着,泪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顺着焦裕禄的头从上往下摸索,帽子、围脖、棉衣:“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儿子!”焦裕禄同志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别怪你妈妈,是爸爸把买肉的钱花了”
焦裕禄是兰考数十万百姓的父母官,在家,他又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身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和家人谋一丝半点的私利,反而立下了“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影片中,他主动要求取消领导干部的特殊供应,把原本用来买肉的钱送给公社社员治病,他的女儿甚至因为常年穿旧衣服被同学嘲笑为“假正经”。焦裕禄把“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这一准则从工作一直带到了家庭,他的家风成为了他个人精神在另一个领域的延续。
“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面看的”
焦裕禄之所以能够历经几十年风雨,仍然被无数人民群众念念不忘,离不开他那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心。电影里,上任伊始,焦裕禄便与时任县委第一书记的老吴就共产党员应该为谁服务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番讨论。在老吴看来,“灾区栽干部”,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让党满意,如果凡事以群众利益优先,恐怕无法做到两相兼顾。但焦裕禄认为对群众负责就是对党负责,如果连群众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那么也就配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此,他深入农户调研,和群众一起吃饭干活拉家常,积极探索防风治沙的好路子。他到火车站亲自送别园艺场的大学生,为的是用自己的一颗真心挽留人才。当他看到县里的基层干部因为吃不饱饭,健康出现严重问题,已经影响工作开展的时候,他不惜冒着违反纪律、打破统购统销制度的风险,到邻县购买高价粮。在短短一年多的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有力践行了中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同兰考的广大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就越要挺身而出”
在下着大雨的一个夜里,在许多干部面对洪涝灾害手足无措的时候,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奔赴田间,挖水渠泄洪,他说:“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就越要挺身而出,给群众做个榜样。”在挖水渠时,焦裕禄的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硬是撑着工作,还和大家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他的这种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1964年5月,焦裕禄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深深牵挂的兰考人民。半个多世纪后的2017年,兰考不负众望,成为了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跻身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国家级贫困县方阵。兰考由于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再一次为全国所瞩目。
对于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一个榜样就像一面有着无穷力量的旗帜,焦裕禄精神必将激励、鼓舞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塑造好党的形象、树立起党的崇高威望,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