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山、开化寺、定林寺、大粮山……近日,一幅长7米、高2.2米,以写实笔墨描绘高平“早春”景色的书画作品《古泫春早》在当地亮相。这幅将高平著名的历史人文景点与地理特征和风貌“同框”浓缩的作品,在高平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
高平古称泫氏、长平,是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中国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历史底蕴。
《古泫春早》作者是高平籍49岁的画家韦建光,2015年获山西省十大青年书法家称号,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晋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和山西省、晋城市大赛中入展或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收藏机构或个人收藏。近年来,他主要在北京等地从事书画艺术创作。
“这是七佛山、定林寺,这个地方是开化寺,左上方是高平市区,高铁沿市区由北向南驶过……”8月18日,在高平韦建光的画室内,悬挂在墙上的巨幅画作《古泫春早》让高大的画室显得有些低矮。韦建光站在画作前给来人讲解着:“这幅画主要描绘了高平市区及东部的七佛山、大粮山、定林寺、米山水库、青云寺、卧龙湾和开化寺等主要人文景点的早春时期景色。”
早春,寓意大地复苏,百业待兴,生机勃勃。韦建光创作的这幅画作以祥瑞深厚为主调,树木葱郁,生机勃勃。远景峰峦叠嶂,雾蟠云腾。
画作呈现的高平地理特征非常明显,如果是对当地地理状况熟悉者,一眼就能认出其内容展现的是高平,这也是韦建光创作这幅画作的本心,以此表达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作此巨幅山水画时,家乡风物历历在目,韦建光无需打稿,边构思,边创作,激情澎湃,下笔有神。他从定林寺周边开始画起,逐步向四周推展,以七佛山登山小道为主脉,向上完成七佛山的主题创作,再向左完成大粮山、高平市区,最后将高平东部地区的山川、河流、丘陵、水库、村庄画就,直至舍利山开化寺结束,高平东部风光尽囊其中。
海拔1220米的七佛山,是距高平市区最近的最高山,也是高平境内的第二高峰,其顶是七佛寺,山麓是定林古寺,从定林寺有蜿蜒山道直达山顶。其相邻的大粮山,是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镇守长平关时的指挥中心和储粮之地,其顶有廉颇庙。七佛山右边是高平东部乡村,开化寺、青云寺、米山水库、卧龙湾水库、大东仓河云集于此;而高平市区主要添加了高铁、世纪大道、客运中心、丹河、炎帝公园等,新城与古遗迹相呼应。
韦建光说,将山体雄浑巍峨、林木葱郁的七佛山置于画中央的至高位置,表明七佛山既是高平的重要屏障和标志,又蕴含着高平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经济腾飞,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而宽博厚重的大粮山则代表着高平的文化底蕴深厚,兴旺红火,寓示着高平精神文明的兴盛发达。“两山都是画中主体,互为犄角,相互依托,守护着高平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稳步发展。”
据他回忆,这幅作品是从今年1月6日在北京开始动笔,于2月11日除夕当日完成的,历时37天。“每天差不多都是从早晨七点半开工,晚上12点多才休息,每天工作最少15个小时以上。”韦建光感慨道:“现在想来,画这幅大画,真的很不容易。此画尚有多处不足,不能尽善尽美,但对家乡的浓浓深情,一点一笔都透露其间。”
3月底,韦建光将《古泫春早》带回家乡高平。体量宏大、气势恢宏的画作,让前来观赏者赞叹不已,有朋友向他提议:可仿真复制若干缩小版《古泫春早》,以适合普通厅舍悬挂。后来,他返回北京后,通过扫描用宣纸定量仿真复制《古泫春早》50幅,以各种不同规格配高档画框满足不同书画爱好者的需求。
据悉,《古泫春早》将在新落成的高平大酒店陈列展出。目前,韦建光正在进行陈列前的准备工作。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