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子倒下来,压在我露在洞外的双腿上,扑通一声,那感觉到现在还十分清晰……”94岁高龄的杨荣华老人,回忆起70多年前的一幕,禁不住泪水盈眶,哽咽难言。
1952年6月的一天,在572.4高地进攻战斗中,在距离敌军阵地二三百米的半山腰上,一个临时挖的仅能容纳两三个人的小洞里,某团4连指挥所就设在这里,连长带一部步谈机和一部电话机挤在里边,连指导员趴在洞口,因洞太小,他的双腿只能露在洞外。敌人的炮火覆盖了整个阵地,一排炮弹落在指挥所附近,正在洞外守卫的文书,突然向洞口一扑,压在指导员的双腿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连指挥所,而他却身负重伤,在送往医院途中牺牲了……这位战士保护的连指导员就是杨荣华。
“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一幕仿佛还在眼前,是他掩护了我,这是何等高尚的品质啊!我永远记得,他叫张计良,四川人,20岁出头,比我还要小一点……”
杨荣华,1927年4月2日出生在五台县蒋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蒋坊村是中共五台县委、七区区委,八路军、分区独立团以及县大队、区小队活动区域。少年的他,参加了抗日剧团和游击队的活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1945年2月,他参加革命,到军分区工厂晋察冀晋二分区修械所当工人。那时杨荣华才18岁,在修械所,他炼铁水,造雷弹。1945年冬,他作为骨干被调到二分区武装部的雷弹厂工作,制造地雷、手榴弹等。1946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工厂撤销,杨荣华转到地方,分配到阳泉市一区武委会任教导员。1948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杨荣华到盂县中社二分区司令部报到,开始从事军分区情报搜集工作……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他调到山西省军区警备第一团一营一连,担任警备任务。
1951年2月,杨荣华所在部队奉命在天津整训,6月,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赴朝作战期间,杨荣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609团4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干部助理员,参加了坚守成山阵地、十三月防御战、572.4高地攻坚战等战役,以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于6月21日,从天津乘火车出发,当晚露宿在安东(现丹东市)市郊的山坡上,次日黄昏,跨过鸭绿江……”没想到,进入朝鲜,战士们第一个要面对的难题,是近1个月的长途跋涉。
除了有大口径火炮的炮兵部队用汽车运输外,步兵全部要徒步前行。战士们全八路军兵工厂制造地雷、手榴弹等武器副武装,还带着够3天用的给养,负荷都在四五十斤,多的有六七十斤。
恰逢盛夏,朝鲜境内雨水较多,差不多每天都要下雨,尽管披着雨布,经过一夜行军,身上背的物资都被雨水淋湿了。越背越重,里边出汗浸透衣服,外边下雨往里头渗水,可谓“里外夹攻”。衣服和被包是湿的,蹚水过河,鞋袜也是湿的,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干的地方,那种难受难以名状。
1951年11月,杨荣华所在的4连配属606团1营移防东线,接受防御作战任务。阻击美军号称“钢铁之躯”的第8集团军发动的“秋季攻势”,前后长达13个月时间,俗称“十三月防御战”。杨荣华所在部队驻守的阵地为东西走向,阵地东北侧主峰,即679.0高地。东侧高地为5连阵地,阵地西端紧靠汉江,过了江即西山,为12军阵地,正面向南是572.4高地,敌我阵地之间,仅隔着一条叫“桑洞沟”的沟壑。阵地背后隔一条山沟是北山,是我军炮兵阵地。4连在右侧,5连在左侧,形成与敌军对峙的前沿防御格局。
4连的干部战士顾不得其他,既在冰天雪地里抓紧一切时间构筑工事,还要协助5连构筑前沿阵地。任务相当繁重,但容不得丝毫懈怠。在这个阵地上,4连坚守防御了9个月。有一个排在冰天雪地里,面对坚硬的石头,特别是在敌军炮火威胁下,苦干加巧干,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全排参加挖工事的20人,无1人伤亡,圆满完成了宽1.2米、深2米、长160米的交通沟,受到了上级的表彰。而4连,也因完成构筑工事任务较好,全连有52名干部、战士立功受奖。
杨荣华说当时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抓紧一切机会,给战士作思想教育。在敌人打炮或空袭的间隙,他就对战士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见到敌人炸毁民房、道路、桥梁,就控诉美帝罪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祖国人民送来慰问品、慰问信,就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教育……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一部对朝鲜金城以东572.4高地的南朝鲜守军实施的进攻战斗。早在6月,609团就接受攻打572.4高地的战斗任务。杨荣华所在的4连是主攻部队之一。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4连组织了10人左右为一组的小分队,三次夜间潜伏在572.4高地,敌人阵地前沿鹿寨、铁丝网、雷区附近,到翌日白天,侦查敌阵地前沿的地形、工事构筑、火力配备,兵力部署等情况。
准备了两个多月,1952年9月13日晚,我军向572.4高地发起进攻。杨荣华奉命带领3排、4排、连部和炊事班等勤杂人员,从无名山绕过山角,沿汉江边东侧,从桑洞沟西口进入,到达指定地点。由于天黑夜暗无路,江边水流湍急,攀登行走缓慢,绕过江边到达桑洞沟西口时,离发起进攻仅剩10分钟了。“我立即传令,跑步迅速前进,5分钟到达进攻出发位置。幸好没有耽误,真是捏了一把汗。”过去了那么多年,杨荣华仍难忘当时紧急的情形。
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占领了整个高地,全歼守敌。随后,我军防守部队依托阵地,在纵深炮火的支援下,击退了敌军的3次反扑。
此战,609团共毙伤敌军800余人。杨荣华在这次战斗中荣立三等功,他所在的4连荣立集体二等功。
在攻打572.4高地之前的1952年8月,杨荣华就接到调往团政治处工作的命令,他主动要求等攻坚任务完成后再到职。后经团里批准,在战斗结束后的10月,杨荣华正式到609团政治处担任干部助理员。
周俊芳
(此栏目内容节选自三晋出版社新书《战火中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