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8月21日,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山晚帮办”

直播间里,5位嘉宾细说防疫新动态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主持人:周慧  导播:张婷  摄像:李永江 杜金栋

  •   山西晚报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应急响应部门,疾控系统的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8月21日下午,山西晚报邀请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山晚帮办”直播间,通过接听热线电话、网络直播互动的方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详解大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山西晚报今年起重点打造“山晚帮办”栏目,搭建起群众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平台。8月19日,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做客“山晚帮办”直播间的消息一经发出,就有不少读者及网友通过留言、电话等方式提出自己的困惑,备受关注的依旧是疫情防控形势,以及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有前段时间文水的炭疽疫情,老百姓出行时应该如何防护等等。
      当日16时到17时30分,直播间里热闹非凡,直播后台及热线电话累计有百余人和现场嘉宾互动。嘉宾们围绕大家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声情并茂地讲解赢得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一致好评。
      
      张睿孚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常少英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主任医师
      左素俊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主任医师
      任斌知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检验科科长、主任技师
      董阿莉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科主任医师

      关注焦点
      这波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
      “不光是各路口设置了卡口,就连小区、超市、商场等地方,也明显能感觉到查得比以前要严很多。”“管得严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安全负责任嘛,特别理解,也特别支持。”“希望这波疫情能够早一点结束,让我们的生活早日回归正常。”
      南京“7·20”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部署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这波疫情什么时候就能结束?”也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此,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睿孚介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德尔塔变异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已在至少1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全球疫情处于高位流行。7月20日以来,国内多地相继发生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截至8月20日18时,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共有95个(高风险地区26个,中风险地区69个),分布在7个省,全国已有19个省发生本土病例,疫情输入我省风险持续存在。随着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国内本土病例逐渐减少,多个中高风险地区等级下调,呈现向好趋势。
      截至8月20日17时,我省累计排查新冠疫情相关入晋返晋人员140813人,目前已对中高风险地区入晋返晋人员21409人,均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自南京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没有发现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总体来看,我省从严从紧从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从快从早从小疫情输入风险早期处置,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疫情输入我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8月20日24时,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逐渐减少,南京本地病例已连续8天0新增,河南疫情连续6天0新增,扬州本地新增病例在个位数。全国疫情形势呈向好趋势。”张睿孚说,正因为各部门严格执行防疫政策,日夜坚守,才确保我省疫情形势安全稳固。近期,疾控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疫情研判,根据研判结果逐步调整。同时,各疫情防控部门还要时刻紧盯疫情形势,24小时坚守岗位,做到外松内紧。一旦发生疫情输入,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决策,第一时间处置。
      我省何时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老百姓基本都知道,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新冠肺炎的手段,也是实现群体免疫最安全、最高效的方式。近期,随着15—17岁青少年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大家的接种积极性、配合度明显提高。目前,我省疫苗接种情况究竟如何?什么时候才能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呢?
      张睿孚介绍,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工作部署,我省作为第二批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的省份,要求6月30日前完成1228万人第一剂次和1206万人第二剂次疫苗接种任务。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6月2日,提前7天完成第一剂次疫苗接种任务;6月26日,提前4天完成第二剂次疫苗接种任务。我省多次刷新单日接种最高纪录,最高日接种量达105万剂次,累计接种创造了疫苗接种的“山西奇迹”和“山西模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国推广分享“山西经验”。“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我省从7月份起,在全省开展新冠病毒肺炎疫苗扩大免疫接种的行动,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18岁以上人群和15—17岁人群第一剂的接种工作,要求覆盖率要达到91.2%。”张睿孚介绍,截止到8月20日,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疫苗接种4646.8万剂,覆盖人口2466.1万,其中1983.8万人已经完成两剂次的疫苗接种工作。全省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为87.63%,第二剂为70.49%,15—17岁目标人群已经提前14天全部完成第一剂的接种工作。目前各市在完成15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任务的前提下,结合疫苗供应情况,有序安排12—14岁人群的接种工作。“自己是每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接种疫苗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积极主动自觉接种疫苗,为构筑我省全人群免疫屏障贡献自己的力量。”直播活动结束后,张睿孚希望借助“山晚帮办”的平台,呼吁那些还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民众积极接种疫苗。
      文水“炭疽疫情”是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文水出现了“炭疽”疫情,但并没有看到这件事情的官方通报,这也引起了很多民众的关注。在“山晚帮办”直播现场,就有读者咨询这一问题。
      对此,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科主任医师董阿莉介绍,这次疫情是发生在我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保贤村,属聚集性皮肤炭疽疫情,总共12例病例,疫情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屠宰工、加工户在屠宰和加工病牛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引起皮肤炭疽。“针对这次疫情,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先后派出两批专家赴文水县、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调查和指导,省卫健委、省疾控相关领导到达现场,部署各项措施;文水县成立了由10个工作专班组成的疫情应急处置领导组,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比如对该村牲畜实行封闭化管理,即不准进出、不准屠宰、不准交易;开展牲畜应急免疫接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消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董阿莉说。
      在直播现场,董阿莉还对“炭疽”的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科普。一般来说,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这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炭疽杆菌的传播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直接接触,第二个是呼吸道吸入,第三个是消化道进食。但是通过这三个不同的途径,可以引起的炭疽类型也会有所不同。直接接触病畜或是接触了病畜的皮毛、肉等可引起皮肤炭疽,如果吸入带芽孢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炭疽,如果进食了炭疽杆菌污染的肉可以引起肠炭疽。其中皮肤炭疽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坏死和特异性的黑痂。肺炭疽和肠炭疽,病情比较重,可以继发成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的脑膜炎。“人体对炭疽的敏感性比反刍动物差。人类要一次性吸入8000个以上炭疽芽孢,才能患上吸入性炭疽,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机会’。所以人类感染炭疽、以皮肤接触被感染牲畜为主,人与人之间传染的病例极其罕见。”董阿莉说,皮肤炭疽以局部症状为主,常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如面颈部、手或者前臂,多为单发;潜伏期2—3天,首先皮肤出现丘疹,次日出现水疱,3—4天后,中心因出血性坏死而下陷,5—7天时,坏死破溃,形成溃疡,渗出物质凝结,形成碳块似的焦痂,轻到中度的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皮肤炭疽预后良好。“因为人对炭疽杆菌有一定的抵抗力,全身症状较少,炭疽杆菌又对抗生素非常敏感,所以只要及时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病例非常少见。”董阿莉介绍,其实我国每年都会有零散的炭疽病患者,不过,一方面这些患者呈现出高度的地域性和职业化,多发生在牧区,以牧民等频繁与病畜接触的职业为主;另一方面,因为管理的进步,及时隔离患者、妥善处死病畜、对牧场进行彻底消毒等,总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现场特写
      从中高风险区返晋没有主动报备直播现场通报3起典型案件
      “从中高风险区回来,如果当事人没有主动上报,老百姓有什么渠道可以举报吗?”直播现场,面对读者的提问,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左素俊明确表示,公民有义务举报各种不符合疫情防控的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卫生咨询热线12320、市长热线、社区网格员、派出所等进行举报。
      与此同时,左素俊还现场通报了晋城市陵川县出现的3起从中高风险地区返陵不主动报备的案件。
      第一起:7月26日,违法行为人李某琴(女,陵川人)从江苏省扬州市经济开发区返回陵川县附城镇南马村居住。李某琴明知扬州属于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域而不主动向村委和乡镇政府报告行程,8月13日被公安机关查获。李某琴的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发布的决定、命令,当地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李某琴予以治安处罚。
      第二起:7月以来,邢某昌(男,75岁,河南郑州人)在陵川县古郊乡东庙华村太行云顶农家旅馆避暑。7月17日至26日,邢某昌返回郑州并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种疫苗,27日再次来陵。8月1日以来,古郊乡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向其核实活动轨迹,邢某昌隐瞒不报其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行程,8月15日被公安机关查获。邢某昌明知郑州市属于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域而隐瞒不报,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发布的决定、命令,当地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邢某昌予以治安处罚。
      第三起:郑某科(男,陵川人)在缅北打工,6月20日在云南打洛口岸自首回国,后被集中隔离21天后回陵。郑某科回陵后,未主动向村委和乡镇政府报告行程,8月15日被公安机关查获。郑某科明知缅北属于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域,回陵后拒不主动向村委和乡镇政府报告行程,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发布的决定、命令,当地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郑某科予以治安处罚。
      热线实录
      “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助力可及早发现疫情苗头
      问:在疫情防控上,我们一直强调要“早发现”“早控制”,在这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就是强化早发现和早控制的能力,尤其面对变异病毒,传播速度快,在防控措施上必须跑赢病毒,才能有效控制。
      根据去年6月2日习总书记与专家学者谈话时提到的建立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系统,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新冠肺炎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在全省每个部门每个单位设立健康管理员,目前我省在岗值守的人员达到9.3万人,对具有发热、干咳、乏力的人员进行早期症状监测,以做到早发现。同时,对人群核酸检测、冷链物流检查、环境标本和药品销售进行监测,目的就是通过多数据源的检测,及早发现早期病例,以尽早采取控制措施。从目前系统的运行状态来看,该系统在早期发现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预警作用。
      现在,全省疾控系统要求应急响应再启动,做到“逢阳必报”“逢阳即报”“逢阳必查”,夯实疫情防控“早、快、小、严、细、实”六字策略措施。
      问:近期省外疫情多发,我们疾控部门在对各种密接人群排查时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否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答:早在今年1月9日的时候,为应对河北疫情,我们成立了疫情专班,集中办公、一日两调度,有效应对了辽宁、安徽、广州的疫情。南京7·20疫情发生后,我们强化疫情专班工作,主要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对市县疾控中心流调资料进行质量审核,协助卫健部门对航班、列车人员进行排查、判定,平均每天要处理省内外100余份协查函,我们专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3、4点,通过省、市、县疾控工作人员连续作战,大量的现场调查、分析、研判、终末消毒、采样,没有出现1例本土病例。
      问:如果在太原入境,目的地是北京,要被隔离多长时间?隔离酒店可不可以自己选择?隔离期间的费用是自己承担吗?
      答:在太原集中隔离14天,隔离酒店由太原市统筹安排,费用由个人承担。
      青少年接种疫苗前后这些注意事项要记牢
      问:孩子接种的疫苗和成人的是否一样?在接种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接种后能否剧烈运动?
      答:儿童青少年用的疫苗和成人用的疫苗,无论是剂量、剂型,还是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等都是一样的。
      打针前,一定要让孩子休息好,接种时要处于放松状态,而且一定要吃饱饭,不要空腹去,尽量穿宽松的衣服,戴好口罩。此外,去接种点之前,家长和孩子都要带上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要带上户口本,还需要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后接种信息要直接打印到接种证上。
      接种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全程陪同,和孩子充分阅读《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全面了解接种事项后,要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配合健康问询和知情告知工作,如实告知健康状况。
      接种以后,孩子需要注意的,和成人是一样的,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什么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给现场工作人员。回家后,当天一定要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去按压接种部位,而且饮食方面注意清淡一点,多喝水,避免过度的运动劳累。如果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能因为接种了疫苗,就放松个人防护,还要继续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这些综合性的防控措施还必须得坚持。
      接种新冠疫苗时 这些问题或许你也遇到过
      问:超过了疫苗接种的最长期限,再打第二针是否还有效?是否需要重新完成整个注射流程?
      答: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技术指南中,灭活疫苗是接种两针,两剂次间隔≥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重组亚单位疫苗是接种三针,相邻2剂之间≥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第1剂后6个月内完成。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按照免疫程序去接种,但是,难免会遇到特殊情况,对于超过接种间隔的,后续的接种也都是有效的,不需要再重头开始打,要尽早把缺的补上就可以。当然,在这里也进一步提醒公众,在接种疫苗的时候,按照要求,尽量在8周内完成第2剂灭活疫苗的接种。
      问:接种时工作人员说打的是北京生物的苗,可查看接种信息时发现显示的是兰州生物,这是怎么回事儿?
      答:北京生物、成都生物、兰州生物、长春生物,均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为解决分装产能压力,保障公众能尽快、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成都生物、兰州生物、长春生物负责了部分北京生物新冠疫苗的瓶装和外包装。接种凭证显示“生产企业”一栏为“兰州生物”或其他厂家,但疫苗注射液均为北京生物生产,并经药监部门批准,以上疫苗均为同一厂家疫苗,请市民放心接种。
      问:打了北京科兴和北京生物两针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接种第三针的加强针疫苗?
      答:一般来讲,所有的疫苗在接种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的,但并不是说抗体水平降低,就对这个疾病没有保护作用了。其实,我们身体当中还有免疫记忆存在,就是说如果一旦要再有病毒感染,它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至于后续我们需不需要再加强、怎么加强、间隔多少时间来加强,目前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人群进行第三剂的疫苗接种。
      问:前两天刚打了狂犬病疫苗,现在社区要求接种新冠疫苗,两种疫苗之间是不是需要间隔一段时间?
      答:通常情况下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接种要间隔至少两周以上,但是如遇到狗咬伤,或者出现外伤要接种狂犬疫苗或者是破伤风疫苗时,不受14天间隔的限制。
      国家就“佩戴口罩”出台新版建议普通公众一定要知晓
      问:最近国家卫健委针对戴口罩的问题又出台了新版的建议,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和过去相比,在佩戴口罩时,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答:根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的新修订的《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
      普通公众需佩戴口罩的场所和情形分为六类: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新版《指引》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如N95。而当家人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则需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如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
      关于口罩,还想特别强调一下它的寿命问题。出于节约资源考虑,不少居民会反复使用口罩。《指引》提醒,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此外,露鼻孔式戴口罩、松垮式戴口罩也不对。正确佩戴口罩,要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防控诊治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实验室”发挥重要作用
      问: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去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按照1+4+2+2+2的模式组建了“防、控、治、研、学、产”六位一体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即依托1个省疾控中心,联合4家三甲医院、2家大学、2家研究院、2家企业。在疫情防控中,重点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防控决策支撑。《基于大数据的新冠病毒输入与本地传播风险分析与预警的研究》去年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起到了支撑防控决策作用。二是防疫科技支撑。已完成110份新冠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获得82份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发现3份阿尔法变异株,未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三是疫苗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展一系列新冠疫苗持久性研究和mRNA新冠疫苗一期研究,及早获得新冠疫苗相关数据。四是中医参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中医治疗疗效研究》中药在全省范围推广使用。五是信息化支撑。依托“三晋通”平台,研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多点触发预警响应系统,加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做到疫情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开发研制了健康山西网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运用于支援阳泉、晋中全员核酸检测。
      08、09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8-23期

    • 第2021-08-20期

    • 第2021-08-19期

    • 第2021-08-18期

    • 第2021-08-17期

    • 第2021-08-16期

    • 第2021-08-13期

    • 第2021-08-12期

    • 第2021-08-11期

    • 第2021-08-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