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山西建投建工集团的250余名工作人员忍受着高温和酷暑,奋战在河南灾后重建一线。8月30日晚,山西晚报记者电话连线了山西建投建工集团灾后重建一线工作人员张晓鹏,详细了解他们在河南参与灾后重建的故事。
“老婆,我要去工地上了,山里信号不好,联系不上我别着急。”早上6点多,山西建投建工集团路桥工程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张晓鹏先给待产的妻子发短信,报平安。7点,他就要在施工现场开始一天的工作。由于负责的路段大多在深山,他的手机经常没有信号。
“不好意思!这几天,淇县断断续续下了三天雨,我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每天需要奔波在五六个乡镇查看工程进度,实在是太忙了。”当日晚上8点多,忙完工作的张晓鹏终于有时间接听山西晚报记者的电话。张晓鹏介绍,他们项目部有40多名员工,居住在距离施工现场20多公里的地方,说起来不算太远,但是山路本来就不好走,暴雨过后,很多路段都冲毁了,只能步行。
“我们项目部主要负责淇县五六个乡镇的道路、桥梁重建工作,由于各个乡镇分散在不同位置,需要来回跑工地。”每天,张晓鹏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检查各个施工点的安全隐患,走下来就得一整天。灾后重建项目点多面广,普遍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些员工中午赶不回项目部吃饭,出发时就背着一壶水、一桶泡面,这就是他们的午饭。
暴雨过后,鹤壁的气温快速上升,阳光炙烤着泥泞的路面,热气腾腾,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就像洗桑拿。即便是这样的天气,工人们也不敢穿得太凉快。“山里的蚊子太厉害,一咬就会肿起个大包。”张晓鹏说。
自然环境恶劣,工作人员都能克服,最让大家着急的是受到道路损坏和疫情影响,设备运输不便,人员调配紧张。项目上的年轻人比较多,遇到困难,几位老同志就得给他们带个头,鼓舞大家的士气,想办法克服困难。
天气炎热,藿香正气水成为每个建设者的标配;修复道路分散,没有原施工图和地形地貌等技术资料,大家就一条线一条线重新测量;为了确保进度,项目管理人员白天与相关部门对接,晚上与设计人员商议施工方案、设计方案,经常到凌晨一两点……
张晓鹏说:“看着老百姓期盼的眼神,我觉得再辛苦也值得。希望道路等早点儿修复,灾区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大家也能早点儿回家团聚。”
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记者了解到:7月25日,山西建投建工集团联合一建集团向河南洛阳孟津、鹤壁淇县紧急捐赠救灾物资;7月31日,该集团又陆续派出路桥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广宇劳务公司、建工劳务分公司等多家分(子)公司250多人,紧急前往河南鹤壁市淇县,援助当地灾后重建……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通讯员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