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珍)9月10日,由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香港)上海代表处主办的名为《眼光背后的世界》双个展,在上海虹桥丽宝广场启幕。据悉,此次画展展出的是山西籍画家申古博和刘向红夫妇的个人画作,展览时间为三个月。申古博和刘向红夫妇二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寺观壁画传统艺术,并在技法上不断传承和创新,二人作品也凸显出与众不同的意境。
“就像看到云层,在云没有开时总想知道云背后有什么风景,眼光所能看到的,总没有想象的遥远,人们看到的风景似乎一直被眼光所限。我在寺庙画壁画近二十年,禅的学习,使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新的认知。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为壁画做基底时,配错了胶,上墙时颜料无法附着,流痕满墙,我无奈地看着墙面,忽然大脑一片空白,此时,满墙的流痕幻化成无边际的山水奇景,原来这就是云层后的风景,原来画是可以这样画的,于是我走进了一个未知的新世界。”申古博介绍,自己放弃了完全写实的创作思路,从禅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收起眼光,用想象看世界,看到眼光背后的风景,用自由的手段来表现。每一张成品背后都有许许多多张废品,想要满意的感觉与效果,必须不断实验古人讲的“废画三千”出好作品不易,若有神来之笔,也是千辛万苦、千锤百炼而来。
据悉,申古博这次展览的作品均为近年新作,“疫情使人回归自然,静坐、思考、创作成为我的日常生活。有时半夜来了灵感,起身挥笔,可能折腾到天亮也画不出一张,但这种体验使我很享受,生命、生活、艺术浑然一体。”申古博表示。
刘向红则介绍,自己出生在一座古城,童年常去那些残垣断壁、松柏高大、蒿草没过头的古寺里玩耍。寺庙美丽的屋顶是蓝绿色的琉璃瓦和彩色琉璃花纹的屋脊,还有挑檐上的琉璃小人和动物。绕过躺在地上的大石碑,走到老铁链搭锁的大殿门口,我把头伸进门缝里,昏暗中看到了墙壁上的菩萨,太久的印象早已在遥远的记忆中模糊。直到有一天,自己在寺庙的大墙上勾线时,记忆被唤醒了,从那一刻起,佛像渐渐成为自己日常绘画的主题。
“古代壁画最美是神韵。历经千百年,墙上的壁画大多不再完整,但正是这种残缺、剥落、斑驳隐隐约约似有似无吸引了我,太美了,美得令人感动,令人着迷。尽管许多壁画已经消损到内容难以辨认的地步,但仍能引发我的很多思考。”刘向红认为,正是这些思考,让自己在作画过程中时刻心怀敬畏和虔诚。
画展启幕当天,申古博应长三角读书会特别邀请,进行了以“《眼光背后的世界》艺术审美与生活”为主题的现场分享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