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过节,小温都会抽时间来看我。今年中秋,疫情原因,加之我刚刚出院不久,身体虚弱,怕感染,就没让他过来。我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心里都有彼此呢,过了节见吧!”2021年中秋节,刘丽莉给温建发打电话问候中秋快乐。像往年一样,还给有联系方式、曾经接送她的“的哥”们发送祝福信息,与大家隔空“云”祝福。她说:“包括小温在内的很多‘的哥’都已经改行了,加之我去医院的次数也少了,如今,只有小温和常华接送我。8年来,这份温暖从未间断,我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亲人。”
接一趟,送回去!这个平凡微小的举动,温建发带领一群“的哥”坚持了8年。
挺过来,活下去!靠着强大意志力的支撑,刘丽莉即将枯萎的生命被爱滋养,已经美丽绽放8年。
10.2公里,是从省城矿机宿舍到山西省中医院的距离。曾因太原城市建设修路,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刘丽莉求医之路变得艰难。从2013年7月30日开始,温建发带领家祺车队的的哥们轮流排班,免费接送她看病,本报曾予以关注。至2014年,本报陆续刊发了《30名的哥排班接送她看病,10.2公里的生命之路不再难走》《82天,18次接送!她写下生命路上的爱心日记》等多篇系列报道。
这个持续了8年的爱心行动,本报持续关注着。不管“的哥”们的职业如何变化,他们对刘丽莉的那份温暖和坚持一直都没有变。在又一年的月圆之时,让我们来聆听这个用行动“讲”了8年的温暖故事,感受这份平凡却有力量的爱。
8年接送,一路美好似繁花,点滴温暖记心间
Monkey、夜风云、对二、诠释……对接送过她看病的师傅们的网名,刘丽莉清晰记得,脱口而出。她说:“记住他们的名字,就是记住了爱。”
在刘丽莉的爱心日记里,司机师傅几点钟接的、几点钟送的,每个师傅的年龄、性格、脾气、生活经历,都有记录,平实详尽。其中,的哥们无私的爱心奉献,以及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更让人温暖。
“我记得,马德涛(夜风云)师傅接送我去医院输血的路上,为避免我颠簸,有意放慢车速。我记得,小温送我回家时,担心我被空调吹着,硬是一路忍着暑热,任自己大汗淋漓,也不开车窗,不开空调。我也记得,有师傅怕耽误我治疗,先送我去看病,再绕道去加气;让他们送我的时候顺便捎些乘客,降低点儿损失,却被拒绝……”刘丽莉说,8年间,师傅们的每一次接送从未迟到,基本都是提前等她。而像这样的举动,每一次接送都会有,她用笔记录下来,更铭记心间。
从病重时端不动一碗饭,用筷子扒拉着吃饭,生活不能自理,到可以自己熬药、熬稀饭、洗小件衣服,甚至外出慢走20分钟到30分钟,爱心接送的路上,的哥们温暖鼓励的话语,打开了刘丽莉封闭的心门,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那次带我去赏花,还有一次带我看美丽的大太原,闷的时候看看照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就开心得不得了。”想起的哥们陪她外出的两次活动,刘丽莉特别兴奋。
患病后,刘丽莉的生活轨迹一直都是两点一线,从家到医院,从医院到家,窗外大自然的美丽与灵动,与她无缘。去杨家峪花卉基地赏花,是的哥们的第21次接送,也是刘丽莉一次与美丽的相遇。徜徉在花海里的刘丽莉,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她说:“我居然在外面逛了两个多小时,拍了好多照片,一点儿也没觉得累。美好的事物真是可以给人力量。”
逛南寨公园、走中环路、看新太原南站……爱心满一周年时的第90次接送,的哥们把刘丽莉带到了更远的地方。看到日新月异的大美太原,刘丽莉与快乐相逢,她的心完全打开了。她说:“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人生是美丽的,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定要坚持活下去,因为这是对这些爱心司机师傅们的最好回报。”
爱心反哺,她乐当的哥们的“知心姐姐”
不断有同学、朋友前来探望鼓励;社区和民政部门积极帮扶救助;本报记者挽袖为她献血……经本报连续报道,刘丽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从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封闭在家,到现在笑意盈盈,大声和同学朋友聊天,“享受”爱心接送的刘丽莉,心情阳光起来,精神越来越好,坚强活下去的信心越来越强大,还曾独自前来参加本报读者节活动,并入选本报十佳爱心读者。
爱满则溢。住院输血的时候,帮助同病房的病友打水、买饭;抓药的时候,看到药剂师忙不过来,就帮忙接接单子;看到老人过马路,就扶着他们走过去;只要有精神就主动打扫楼道……刘丽莉说,一直被大家帮助,她现在精神好的时候越来越多,就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心里也踏实点儿。
8年的接去送回,刘丽莉和爱心的哥们已经像家人一般亲。每次的哥们来接她,她都会根据每个人的习惯、爱好给他们带一个“小礼物。有时是一个苹果、一个梨、一箱奶、一罐八宝粥,也可能是一个杯子、一支笔。遇到没吃早饭就来接他的的哥,她一定会给买上早饭,“盯”着他吃完再走。
爱心反哺,她还当起了的哥们的“知心姐姐”,谁有个烦心事儿,都会来跟“刘姐”说一说,聊一聊。比如:有的师傅在孩子的兴趣培训上有困惑,曾做过教育培训工作的她,会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有的师傅处对象发生矛盾,进退两难,她会耐心陪聊,帮助处理情绪,从中调节;有的师傅想转行,她会提醒要做好前期调查再下手,要打有准备的仗;还有的师傅新店开业了,她化身宣传员,热情介绍家人和周围的亲戚朋友前去“光顾”等等。
温建发说:“过去是我开导她、鼓励她。现在,我有什么烦心事儿,一定会给刘姐打电话,或者找她坐坐,跟她聊一聊,听她分析分析,不管问题解决没解决,我的心里会轻松很多。她就是我们的知心姐姐。”
刘丽莉哽咽着说:“比起他们对我的好,我所做的这些微不足道。他们带给我的这份温暖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承诺没期限,只要她需要,他们会坚持N个8年
刘丽莉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此类疾病里比较严重的一种。2017年,由该病引发,刘丽莉又患上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也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病会出现溶血症状,严重时身上会出现大面积血块,尿像血一样鲜红,牙龈也会出现萎缩。
病魔依然缠身,痛苦仍未消退。8年间,刘丽莉几次遭遇病情凶险。“今年中秋节前,我刚刚出院,这一次真的差点儿就挺不过来了,太难受了。”刘丽莉说,中秋节前住了60多天医院,因为长期输血,造成铁过载,出现肺部感染,心脏、肺部,甚至细胞都出现积水,全身浮肿,肿得皮肤都变成透明的了,像是快要被撑破的感觉,浑身疼得要命。但她又一次挺过来了,连医生都感叹她顽强的意志力,“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吧!”刘丽莉说道。
爱心接送刘丽莉的队伍最初30多人,最高峰时达到了138人。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很多的哥都转行了,现在,为数不多的家祺车队队员在做一些道路救援工作。从一年平均接送90次,减少到一年十几次,最近三四年,刘丽莉去医院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如今,只有温建发和常华留下来坚持爱心接送。
“已经把她当我的姐姐看待了。”温建发也转行做生意了,平时生意挺忙,但是心里对刘丽莉的惦记不曾放下。他说,自己时常会打个电话问问刘姐的身体情况,需要去医院时,随叫随到。办事路过刘丽莉家附近,就会到家里坐坐,陪她聊会儿天。
温建发说:“不管我转没转行,当初的爱心承诺都不会变,哪怕车队就剩下我一个人,只要刘姐有需要,我都会一直坚持接送,坚持N个8年。”
中秋月圆之时,让我们把祝福送给心中有爱的他们!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实习生 任璟怡
记者手记
幸福就是贡献
翻看自己8年间的报道,品读着一行行感情真挚的文字,被温建发和“的哥”们的平凡善举温暖感动,为刘丽莉顽强而绽放的生命开心不已。我的每一次报道,都是与正能量的一次链接,我感觉好温暖、好幸福。
“接送了多少次?”8年间,每一次问到这个问题,温建发的回答都是——记不清了。这个憨厚实在的小伙子还会反问我一句:“接送了就行,记这个干吗?”接去送回,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对于温建发和他的队员们来说再普通不过,做了就是幸福。
“感谢他们给我温暖,这种温暖给我重生的力量!”8年的追踪报道,刘姐也成为了我的姐,我为她献血,她关注我朋友圈的每一条信息,爱心点赞。被接去送回这个平凡举动温暖的刘丽莉,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爱心。对她来说,感恩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
这个爱心接送的故事给出了答案:幸福就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