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生,1930年出生,一位曾用高射机枪击落击伤7架敌机、令人敬仰的二级战斗英雄,获得“惩罚空中强盗能手”称号的一等功臣,一位既有身教又有言教,事迹上了《解放军报》头版头条的连队指导员,一位曾经多次被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共和国功勋战士。
吕俊生是山西省交城县西汾阳村人,17岁参军。不过起初参加的不是解放军,而是阎锡山的十总队炮兵部队。
在阎锡山部队上,所有战士都挨过教官的皮鞭,加上军官、“兵油子”的自高自大和歧视、欺负新兵,吕俊生实在厌恶,一直想找机会逃离。忍了一年多,终于等来机会。这时,解放军攻打太原的部队已经兵临城下。本来就打算战场起义投奔解放军,吕俊生怎么能把炮口对准解放军呢!他和其他炮手调转炮口轰向十总队总部,用实际行动迎接了太原解放。随后,吕俊生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入第六十八军二〇四师六一二团序列。
解放军官兵团结一致的作风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深深打动和感染着吕俊生。当时,部队不识字的干部战士很多,因此,部队每天就有了一个学习任务:扫盲识字。每天连队文化教员教战士们认两个字,吕俊生就主动找教员多学三个字。学了3个月,为了显示自己的学字成绩,吕俊生写了平生第一封信,是给母亲的。他说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信的内容,于是当即就高声给我们读起来:“母亲大人敬禀者:堂前膝下,万福金安,儿一切都好,这封信是我自己写的。”母亲收到信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奔走全村,告诉每一位乡亲:“这是俊生亲手给我写的信,我儿会认字了!”
那时,吕俊生被评为工作学习模范,出席了团师军三级工学代表大会并作典型发言。
1951年6月,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第二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部队乘着列车跨过鸭绿江,迎着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开往前沿阵地。吕俊生就在这列火车上,他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高射机枪连一排二班班长,高射机枪手。他的身边都是像他一样的年轻人。一路上,他们看着被敌人飞机炮弹逼得走走停停的列车,恨不得立马赶到前沿阵地和敌人打上一场。然而,列车在到达德川时,还是被敌机扔下的炮弹击中,车头被毁,车厢着火,司机当场牺牲。这里离前沿阵地还有500多公里。没有任何办法,他们只能徒步朝前沿阵地行军。要躲避敌人的炮弹和飞机扫射,部队只能在夜间行军,白天休整。辎重武器由马车拉着,每人身背20多公斤重的粮食和子弹,每天50多公里的夜里急行军,加上夏天的雨水天气,许多人受伤生病。吕俊生的右脚感染化脓,脚肿得连鞋也穿不上,脓血和白布袜子黏在一起,每行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为了不掉队,他一声不吭,咬牙坚持紧跟队伍。
天气阴沉,道路泥泞。老天也像在有意考验吕俊生的意志力:脚伤未好,又得了痢疾开始拉肚子。行军时拉肚子真要命,每拉一次,都要被部队甩下一大截,等急急赶上,又要拉。连首长见他又是脚伤又拉肚子,劝他留在部队收容队,他急了,保证发誓就是连滚带爬也要跟随大部队行军,绝不拖后腿,这样才允许他继续跟随大部队行军。
吕俊生所在的高射机枪连指战员大都是从军区各团挑选的优秀战士。金秋十月,本该是层林尽染,可是眼前的阵地上却是遍地狼藉,弹坑累累,敌人的“秋季攻势”日益疯狂。吕俊生所在排的任务是,依托902.8高地,执行对空警戒,掩护上级前沿指挥所。
1951年10月10日,这是一个令吕俊生终生难忘的日子。听着敌机隆隆的马达声越来越近,战士们迅速进入射击位置。最初是一架领航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接着4架飞机同时出现在空中,盘旋一周后直接俯冲扫射扔炸弹。在连长指挥下,一排3挺高射机枪同时射向俯冲的领航敌机,没打中。紧接着是敌机的第二轮俯冲轰炸,仍没打中。敌机越来越嚣张猖狂,足足20多分钟,敌人的飞机不断找寻目标,恣意地低空俯冲扫射扔炸弹,但我军高射机枪的作用仍没有发挥出来。阵地上硝烟弥漫,连长牺牲了,好几挺高射机枪也损坏了。
吕俊生临阵不断调试机枪点位,用土夯实高射机枪支腿,再用较重的高射机枪配件稳定枪身。经过几轮瞄准,吕俊生终于摸索出规律来。当敌机再次肆无忌惮地俯冲扫射时,吕俊生提前两个机身位置瞄准并连扣扳机,动作一气呵成,几十发复仇的子弹全部射向敌机。当下敌机就在空中爆炸,翻滚着栽到阵地对面的山沟里。剩下的三架敌机见状立马组织反扑,如前法,吕俊生又打得一架飞机屁股冒烟,落荒而逃。
志愿军总部收到击落敌机的消息,立马派出战地记者拍摄敌机残骸,采访吕俊生,并带来团首长的嘉奖令。
这是一次极其鼓舞士气人心的地空战。当时,战场上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飞机拉‘baba ’”。敌人依仗飞机掌握着制空权,进而实现战争控制权,实在可恶。
击落敌机对地面战斗取得胜利有着非凡意义。然而,战场是严酷的。这次击落了敌机,也暴露了目标,引来敌人报复性的反击。
连续多天,敌人派出8架战机进行密集轰炸,烟幕弹、炸弹、燃烧弹,机枪扫射,阵地一片焦土。许多战士牺牲了。
吕俊生的衣服被点着了,头发被点着了,脑袋被震得嗡嗡作响,他在地上翻滚着边脱掉燃烧的衣服,边用土把身上的火苗灭掉。敌人以为阵地被彻底摧毁了,于是大着胆子低空俯冲,寻找打击残余的地面目标。吕俊生不顾伤痛,沉着冷静,把子弹烧软的弹簧替换下来,装好剩余的20余发子弹,瞄准猖狂俯冲的敌机——300米、200米、100米,飞机上美国飞行员的大鼻子都清晰可见了。这时,他狠狠地扣动扳机。瞬间,只见飞机冒着滚滚浓烟,呼啸着掠过他的头顶,在距他不到20米的地方掉落爆炸。好悬,没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炸死,倒险些被击落的飞机砸死。
此后,敌机逐渐稀少,就是出动轰炸,也不敢低空俯冲,无目标地在3000米外的高空扔上几枚炸弹就飞走了。
经过战友的认真统计,吕俊生9天击落击伤敌机7架。但是,没人记得清当战友从炸弹掀起的泥土中把吕俊生扒拉出来时,他一共昏迷了几天。因为每次战斗,高射机枪手都要忍受住近距离的敌机轰炸声和由此而掀起的冲击波,被震昏是常有的事,说每次都是死里逃生,也不为过。
朝鲜战场上,吕俊生所在的高射机枪连1个月时间共击毁击伤敌机33架,但连队也伤亡巨大。之后,连队被整编成一个独立排,命名为独立高射机枪排,吕俊生担任排长。
从此,独立排成了一个荣誉、一面旗帜、一个精神象征。吕俊生担任这个排的排长,一干就是6年。每年独立高射机枪排都是全军的优秀旗帜。为此,六十八军党委决定,在全军开展向好党员好干部吕俊生学习的活动。
之后,吕俊生到团三机连做指导员。这个连可不是一般连,是一个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连,是一个以连指导员高成山名字命名的连队。在一次坚守战中,连指导员高成山在连长牺牲后,率领全连战士坚守阵地,最后战至7人,共杀敌2100多人。一支曾经取得辉煌战绩的队伍,一支有许多功臣的队伍,如何保持英雄连本色,成为全军的楷模,一直是部队首长非常重视的课题,值得下功夫琢磨。吕俊生到任后处处以身作则,事事模范带头,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带出了一支“四好连队”,被中央军委树为全军指导员标兵。《解放军报》头版头条通栏加按语进行了重点报道——肩题是“既有身教又有言教,身教重于言教”,主标题是“指导员吕俊生处处表率”。
报纸将吕俊生一件件具体切实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生动、全面的报道,全军掀起了“学习吕俊生”的高潮。
无论是做连指导员,还是以后当团副政委,他都经常深入基层,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多次受到嘉奖,受到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吕俊生老人回忆起每次受到表彰,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党中央领导检阅和接见时的情景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那时候被主席握过的手都舍不得洗。回到驻地,都会兴奋得彻夜难眠,难以忘怀。”
吕俊生始终坚守他的座右铭: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侯生龙
(此栏目内容节选自三晋出版社新书《战火中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