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兆?

山西胃病名中医冯五金:不是!

  “检查报告上显示我得了萎缩性胃炎,不会是胃癌吧?”“这上面写着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轻度上皮内瘤变,是什么意思?不会是不好的病吧?”……门诊上,经常有患者拿着胃镜检查报告,看着“萎缩性胃炎”的字样惊慌失措,在他们眼里,这似乎就是“胃癌”的前兆。对此,山西名医、山西省中医院胃病专家、国特贴主任医师冯五金表示,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的慢性炎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不是癌前病变,完全没必要担心、纠结、害怕。结合门诊中“萎缩性胃炎”患者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冯五金进行了详细解读。
  A 萎缩性胃炎不是胃变小了
  问:萎缩性胃炎是因为胃萎缩了、变小了,所以才不想吃饭、吃不多饭吗?
  答: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萎缩性胃炎仅是胃黏膜层变薄了,细胞减少了,而且,萎缩性胃炎是点状、片状、局部(如胃窦部、胃体部)的黏膜萎缩,很少整个胃黏膜都萎缩。尤其是我们国家人群的萎缩性胃炎,更多见于胃窦部。所以,萎缩性胃炎的胃不会变小。
  问:人的胃黏膜为什么会萎缩?
  答:胃黏膜萎缩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萎缩,也叫“胃龄”,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退行性变化,和人老了皮肤皱纹多了一样,是一种老化现象,不必当病治,这种现象多见于老年人的胃。另一种病理性的萎缩,是多种原因对胃黏膜反复、长期的损害,且未得到及时、合理、彻底的治疗,迁延不愈的结果。由非萎缩性胃炎进展成萎缩性胃炎,有的萎缩性胃炎还伴有肠上皮化生(癌前状态)、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这种萎缩性胃炎就需要重视,要积极治疗了。
  问:什么是肠上皮化生?
  答: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见于多种慢性胃病,更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按化生上皮功能,可分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通过黏液组化染色把肠上皮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两型化生可混合存在,根据化生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11.3%),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很高(88.2%)。有人统计肠化合并萎缩性胃炎者占65.5%,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萎缩区的扩大,肠化的比数也增加。肠化与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也基本一致,以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
  
B “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上皮内瘤变”时要注意
  问:很多患者看到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报告上写“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或中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重度上皮内瘤变”等,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所措。什么是上皮内瘤变?
  答:上皮内瘤变,以前也称异型增生,又称非典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都是一回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常发生在肠化的基础上,也有一部分发生于胃小凹上皮等处。按照异型增生分化程度和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即轻度是指炎症性及再生性良性异型增生病变;中度是指异型化较为明显,接近胃癌的“临界性病变”;重度是指异型化更为明显,形态上难以和分化型癌相区别的异型增生。但良性的轻度异型改变与临界性异型增生,以及恶性异型病变之间常是一种逐渐移行、转化的过程,有时难以明确划分。
  问:胃镜报告上写“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糜烂是“胃烂了”吗?
  答:胃糜烂是指局限于胃黏膜的损伤,其深度不超过黏膜肌层,胃镜下可见点状或斑片状,红色或暗褐色改变,胃糜烂是炎症,不是“胃烂了”。
  
C 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要及时
  问:萎缩性胃炎主要有哪些症状?
  答: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因人而异。主要有胃痛、胃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有的有嗳气、呃逆,严重者可伴有贫血。
  问: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靠什么?
  答: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所以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以及胃泌素17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其程度,但仅供参考。鉴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密切相关,所以检查幽门螺杆菌是必要的。
  问:为什么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和病理报告经常前后不一致,有时轻,有时重?
  答:首先,萎缩性胃炎病变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无,有的地方轻,有的地方重。另外,胃镜下前后活检取材的部位也不见得一致。还有病理切片的方法,以及病理医生阅片把握的标准和尺度不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报告程度上的偏差。
  所以,当看到胃镜和病理检查报告与病情不符合的时候,也不必过度担忧和纠结。综合临床表现,胃镜下所见,再结合病理报告,更能反映病情的真实性。必要时再重复检查可得到进一步证实。
  
D 复查“胃镜”应因人而异
  问: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见有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担心癌变,有的人一年做一次胃镜,更有甚者一个月做一次胃镜,有这个必要吗?多长时间检查一次胃镜为好?
  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萎缩性胃炎不是癌前病变,尽管肠化生属于癌前状态,胃上皮内瘤变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但就其整体人群而言,癌变的风险还是很低的。况且,胃癌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在此期间,完全可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只要合理、规范治疗,积极预防,萎缩性胃炎,包括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也可以稳定,甚至可以逆转,大可不必担心。至于多长时间复查胃镜为好,应该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根据共识意见,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酌情内镜和病理随访。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E 萎缩性胃炎可防可治
  问:萎缩性胃炎如何预防?
  答:萎缩性胃炎预防很重要。首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个体化调整是前提,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大量吸烟)。其次,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行根除治疗。再次,调整情绪也很重要,心理因素对胃的影响很大,长期和过度的紧张、焦虑不仅影响胃的功能,也会加重胃的损伤,干扰萎缩性胃炎的预后。开朗乐观的心情,则有利于萎缩性胃炎的康复和逆转。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萎缩性胃炎患者一定要克服“恐癌”心境。不要“谈萎色变”。萎缩性胃炎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问: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答:目前,萎缩性胃炎用于治疗的西药不多,主要是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和叶酸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程,从而降低癌变风险。羔羊胃提取物维B12颗粒(胶囊)临床推广效果较好。中药治疗品种很多,且安全有效。如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摩罗丹、胃复春片、温胃舒、养胃舒等。山西省中医院制剂珍珠舌草胶囊,需要选择适应症,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疗效更好。
  相关
  10月1日
  冯五金携手胃病专家团队在省城义诊
  采访中,冯五金介绍,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可占胃镜受检慢性胃炎患者总数的17.7%,而且就治疗而言,目前中医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显著优势,但由于患者体质不同,个体差异,病情变化等因素,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药物的适应症等都会影响临床疗效。
  为帮助萎缩性胃炎患者更好了解该疾病的病因、病情、治疗及预防,10月1日,冯五金将携手胃病中医专家团队在山西仁安医院进行为期一天的“萎缩性胃炎”主题义诊。届时,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任顺平、山西白求恩医院中医科主任魏孟玲、太原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刘克勤等专家都将莅临现场,为患者提供义诊、咨询、科普讲座等服务。
  如有需要 ,可拨打 03515225555提前预约。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22期

  • 第2021-09-17期

  • 第2021-09-16期

  • 第2021-09-15期

  • 第2021-09-14期

  • 第2021-09-13期

  • 第2021-09-10期

  • 第2021-09-09期

  • 第2021-09-08期

  • 第2021-09-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