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
本届农交会展销总面积3万平方米,布局了公益性和市场化两大板块12个展区,集中展示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同时,全新推出线上农交会,开通线上电商交易系统、直播系统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系统,将网上展示、宣传推介、产销对接等融为一体,实现线上线下展览展示深度融合和全方位互动,为各个群体提供全新的参展参会体验,打造永不落幕的“山西农交会”。
1国家级非遗烙画葫芦
造型多个头大 远销海外
山西晚报讯(记者 宋俊峰)一排造型各异的烙画葫芦,在展会中最受老人小孩的喜爱。9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山西“特优”农业品牌展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水县吴村烙画葫芦传承人薛改莲,正在给游客们介绍烙画葫芦的创作工艺。
薛改莲介绍,这些葫芦都是挑选的最大个,比普通葫芦大一倍,而且这种葫芦腰部相对较粗,创作的空间更大。烙画葫芦造型有的是刘胡兰,有的是杨贵妃,人物造型多一些。
“我们那里有两千多亩的葫芦基地,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来创作。”薛改莲说,除了烙画,他们还有彩绘、镂空、浮雕等工艺,创作出金色、绿色、黑色等多种造型的葫芦。当地从事烙画葫芦的人数多、时间久、作品多、口碑好,远销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2多彩面塑
好看还能吃 许多人不信是面塑作品
山西晚报讯(记者 宋俊峰)“这些都是面做的,都是可以吃的。”乡村文旅融合展区,一件件造型逼真的面塑作品引来游客的围观,有人不信这是面塑作品,不断询问怎么做的,面塑师冯文哲不断回答大家的疑问。
“关公是咱山西人,还是武财神,许多人都崇拜他,所以我创作了这个关公像。”冯文哲今年不到30岁,从3年前开始创作面塑作品,同时还进行教学。为了提高技艺,他每年都要外出学习面塑,也经常跟一些老面塑师傅学习、交流。
山西晚报记者仔细观察,这关公从脚底的鞋面纹路,到盔甲,都非常细致,战袍飘扬,右手持青龙偃月刀,左手搂着胡须,仿佛准备披挂上阵、勇猛杀敌。关公的胡子是用牛毛做的,其实也可以用面塑做成这么细的胡须,但是牛毛的胡子更加蓬松,也更加逼真。不仅如此,冯文哲还将新材料加入面塑中,保证关公身体不破裂,得以长久保存。
在摆台中间,有一个特制的多层面塑蛋糕,写着“祝贺第七届农展会圆满成功”的字样,冯文哲说这是他和爱人为了这次农交会特意赶制的,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稍显粗糙,上面有玉米、桃子等多种造型。
3阳泉煤雕
精美如墨玉“黑疙瘩“也成了工艺品
福寿瓶、笔筒、砚台、印章、藏山、矿工……9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阳泉“东浮山”展位上,精美如墨玉般的煤雕在灯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
说到煤雕,有的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煤,也能用来雕刻吗?
展位工作人员介绍,煤精又称煤玉、黑宝石,是褐煤的一个变种。煤精是古代柞树、松树、柏树等硬木生成,质地细密、坚韧、黝黑发亮,没有纹路。比一般的煤轻,硬度高于煤,既有硬度,又柔软。韧性大,玻璃光泽,不染手,有利于雕琢创作。雕刻者视为艺术品创作材料的佳品。
“阳泉煤的机械强度小,可磨性好,阳泉煤雕极具可塑性,合成式坯胎细腻逼真,造型流畅,随意婉转,略经抛制,立即迸射出无数珠光宝气,明媚潋滟。”工作人员介绍,阳泉煤煤质优良,史载“其黑如墨,温润似玉;流光烁金,其练如匹”,故有墨玉的美誉,以之制作的煤雕色黑锃亮,质朴典雅,自然间流露出一种高贵本色,往往令观者流连指间,赞不绝口。
山西晚报记者 许晶晶
4国家级非遗绛州澄泥砚
山西三宝之一 制作用时半年以上
山西晚报讯(记者 宋俊峰)9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山西“特优”农业品牌展区,一位砚台制作技师正在忙碌着,他手中的绛州澄泥砚渐渐现出造型,周围许多游客开始拍照,有的还咨询制作砚台的流程。
砚台制作技师介绍,他手里这个正在做的砚台,主题是舜帝在松树下吟诵《南风歌》,在砚台的顶端,写着“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山西晚报记者看到,砚台左侧舜帝神情庄严,端坐在松树下,正在抚琴。在技师的刀笔之下,每棵树松都非常逼真。
绛州澄泥砚是国家级非遗,和推光漆、珐华器被称为山西三宝。从澄泥采样到过滤,再到检测陈腐、阴干、雕刻、入窑烧制等共十余个步骤,用时半年到一年时间。技师手中这个砚台,仅雕刻就需要两三天时间。根据烧制的质地和颜色等不同,一块造型精致的绛州澄泥砚需要4000元到8000元不等。
“除了古代人物系列,我们还创作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为的就是想反映新时代风采。”技师介绍。
现代农机具亮眼 购买还能享补贴
无人植保机、履带自走式割草机、遥控履带式打药机、果园自走式迷雾机、起垄覆膜机、蔬菜线播机……走进农交会现代新型农机装备室外展区,现代农机具让人眼前一亮。
不少来往的游客好奇地打问这些现代农机的操作方法、功能、价格等。值得一提的是,购置农机具均有补贴政策。记者了解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2004年中央确定的“两减免,三补贴”强农惠农政策之一,是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其宗旨是让农民得实惠,解放劳动力,让农民富裕起来。省农机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96亿元,补贴19.94万农户购置25.04万台套农机具。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595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加219万千瓦。
“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比“十二五”末提高7.4个百分点。疫情防控期间,500多个农机合作社,投入各类植保机械4000余台,为1000多个村庄实施消毒喷洒作业,充分发挥了农机装备技术优势。农机生产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十四五”期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3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77%以上,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晚报记者 许晶晶
“中国三农史迹展”见证农村巨变
9月23日,在2021乡村振兴(太谷)论坛会场的“中国三农史迹展”上,一组组新老照片、一幅幅数据图表、一件件发展成果,展示了农村改革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展章节分为“农耕文明”“田制变迁”“土地改革”“艰难探索”“乡镇企业”“一号文件”“乡村振兴”“山西农谷”“示范引领”。
山西晚报记者 马继玲
云上农交会 线上线下同步展览
除了现场展区,第七届中国(山西)农交会创新性开辟电商直播馆,打造云上农交会,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览。
位于博览会二楼的电商直播馆内,“923全球农产品直播电商节”正在热闹进行,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设置有约惠春天、夏耕时节、遇见秋天、秋实冬藏四个直播间。“汾阳的纸皮核桃都说皮薄,咱们现在打开一个看看,到底皮有多薄……”直播现场,主播们对着摄影机谈笑风生,旁边,大屏幕上的实时画面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
在现场展台区,山西晚报记者看到了熟悉的山西老陈醋、山西省生物研究院的酸奶、汾阳的核桃红枣、鑫炳记太谷饼等,琳琅满目,尽是美食。
www.sxapte.com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网站上,云上农交会将农交会上的两千余类产品同步直播,让“数字”为乡村振兴赋能。
第七届中国(山西)农交会创新性运用云上三维空间链接人与人、与信息、与物品,实现人与机、人与人交户的云上3D交流展示空间。运用大数据算法,3D/VR、语音通讯等技术,让客户实现深度洽谈,精准对接意向资源;云上云下同步展览。360度真实场馆展示,多唯全面展示交互。
山西晚报记者 姬仙果
论坛会场外的“志愿红”热情有朝气
“您好!请这边走!”“您好!三号分论坛就在对面”……9月23日,在2021乡村振兴(太谷)论坛会场外,活跃着穿着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热情、充满朝气,在会场外的出入口等地,为与会者提供暖心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共计30人。有嘉宾找洗手间,21岁的邓喜喜当即迎上去:“您跟我来!”邓喜喜说,他是晋中平遥县道虎壁村人,父母在老家种植了花椒树、苹果树、核桃树,知道他要来论坛当志愿者,爸爸还特别让他留心,好好听听乡村振兴论坛上专家都是咋说的,回去讲给他听。
21岁的田丰,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忻州定襄县人。在志愿者中,他站姿笔挺,展现了大学生的精气神,在会场外成了一道风景线。他说,自己想了解农业发展趋势、乡村振兴方面的内容。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洪艳说,30名志愿者分布在会场内外进行志愿服务,他们分别来自该学院的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部是自己报名要来的。
山西晚报记者 马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