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频道

“纪念中国考古100周年暨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运城召开

中国现代考古100年,从夏县西阴说起

  •   黄帝的妃子嫘祖养蚕,是中国丝绸传说中的起源。而从科学上来印证,需要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个叫西阴的小村子说起。
      1926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和考古学先驱袁复礼到达夏县西阴遗址,主持了由中国人独立开展的首次考古发掘,发掘出了人工切割的半个蚕茧,距今6000年左右。这成为作为中国丝绸文化古老的见证,而西阴考古的价值不仅如此。“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2021年正值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9月23日下午,“纪念中国考古100周年暨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运城召开。
      该研讨会也称“西阴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山西省文物局、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局、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承办。
      循着李济的足迹,来到运城大地
      “运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集地,珍存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完整的印记。相聚河东大地,共同寻溯源远流长的血脉基因。”在论坛上,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王志峰说。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书记、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宋建忠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处处长白雪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高校共50余家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卫龙主持论坛。
      王志峰表示,此次研讨会是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回望考古学发展历程,聆听考古学者真知灼见,要为中国考古学发展持续贡献运城力量。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支持考古工作发展,继续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持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合理利用;不断巩固、拓展和利用考古研究成果,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高无尽的精神源泉。
      “沿着李济先生开创的学术传统,贾兰坡、苏秉琦、徐旭生等一批中国考古先贤,驻足晋南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探索人类之起源,追寻中华之发端,求证古史之真实,拉开了晋南考古序幕。”于振龙认为,西阴遗址乃至每一个考古遗址及与之紧密相连的考古先辈,在考古人心中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学术自强、民族自信的根基。要进一步传承发扬“西阴遗产”,深入推进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运城地处黄河之畔,华夏文明核心区。除了有西阴遗址外,同时期还有芮城东庄村、垣曲东关遗址,较早的有西侯度遗址,夏商时期还有东下冯、垣曲商城遗址。近年还发掘了师村、西吴壁等重要遗址,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华夏先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地区。宋建忠说,总结西阴遗址95年的收获及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贡献,不仅有历史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阴,永远的西阴
      西阴遗址北枕鸣条岗,南临青龙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最早发现于1926年,当年10月至11月,李济先生主持发掘了该遗址。1994年10月至11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为76平方米,发现了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是山西南部仰韶中期的中心之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主持了西阴遗址的第二次的发掘。研讨会上,田建文先生以发现西阴、首掘西阴、再考西阴、成就西阴、永远西阴为题,分五部分系统梳理回顾了西阴遗址的两次发掘历程及学术研究,全面解读了它的前世今生。
      “李济和袁复礼1926年10月10日到达西阴村,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独立主持的考古工作,而且它还体现着中国考古学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也是考古地层学中国化的开始。”田建文回顾说。
      田建文还重点阐述了西阴出土的那半个蚕茧,“李济还请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看过,1928年还将这件蚕茧带到美国,专家们也鉴定为家蚕老祖先,后来李济在多本论著中都提到过。”
      2019年至2020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就有距今6000年前的4枚仰韶早期的石雕蚕蛹,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形象,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不但是仰韶早期养蚕和丝绸起源的重要线索,也给西阴蚕茧的出土提供值得信赖的空间。”田建文评价说。
      西阴,也不仅是西阴
      多名与会者围绕西阴遗址与百年中国考古、晋南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梳理总结西阴遗址95年的收获,对中华文明研究的贡献,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工作的挖掘、整理工作,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期待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书记、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宋建忠说。
      “西阴遗址”乃至每一个考古遗址及与之紧密相连的考古先辈,在考古人心中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学术自强、民族自信的根基。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说,中国近代考古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即将步入新的发展历程,站在历史交汇点上,考古人的使命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的肩上担负着探寻民族渊源、树立国人文化自信的光荣重任。总结百年研究成果、深化学术认识、凝聚共识,我们期待与全国考古同仁一起,传承发扬“西阴遗产”,扎实推进考古中国、文明探源等重大项目,我们共同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挖掘好、阐释好、展示好、传播好。
      “纪念中国考古100周年暨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还包括在运城博物馆开展的两个专题展览“古河东·考古进行时Ⅱ——‘十三五’考古成果展”“与华相宜——晋南西阴文化特展”,以及出版《文物世界》“纪念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学术专刊。

    山西晚报记者 胡增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23期

    • 第2021-09-22期

    • 第2021-09-17期

    • 第2021-09-16期

    • 第2021-09-15期

    • 第2021-09-14期

    • 第2021-09-13期

    • 第2021-09-10期

    • 第2021-09-09期

    • 第2021-09-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