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全运会

记者手记

我的全运关键词:马甲、口罩、白板报……

  •   全运会的圣火点燃又熄灭,历时12天,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作为一名全运会的参会记者,有幸看到很多比赛之外的风景。经历一些无法正儿八经当稿件发表,却也值得被记录的小事情。其中,防疫是贯穿整个全运的主题。
      整个全运会实行闭环管理,从全运村到赛场,无论距离远近都是点对点班车直达。西安美丽的风景,只能隔着车窗玻璃匆匆掠过。无法采访街头市民对全运的感受让我有些遗憾,但从田径赛场观众入口乘车路过时,看到人头攒动的入场景象,看到街边小贩们手拿、胸佩“金牌”沿路贩卖,也确实感受到全民的全运热情。
      也是因为疫情,所以本届全运会取消了媒体探访运动员村的惯例,采访的机会多半靠“抢”。抢是抢马甲,红色的、金色的、银色的。数量少、颜色俏、权限大,穿上马甲才能到达采访的“诗和远方”——近距离采访、拍摄运动员和比赛。所以,抢马甲成了全运记者的“决赛”,天天上演、次次精彩。一次,我眼见一位魁梧的摄影记者身背挎包手提肩扛三台巨型相机一个箭步冲下班车,再见时他已穿着略显紧身的马甲立在赛场“专属地带”,真替他高兴。
      赛场边除了记者“比”得欢,还有各代表队的拉拉队。他们压根不见外,个个想把西安变成自己的主场,那加油声隔着口罩发出,听着却是一个带劲儿,手中的红色条幅更是你举得高我抖得欢。一次在游泳赛场,泳池里水花飞溅,观众席上山东队、浙江队、河北队、广东队,各地“围观群众”坐得满满当当,喊得此起彼伏,吸睛程度已经盖过了泳池中的奥运冠军汪顺。比赛分个第一、第二、第三,但论气势拉拉队们愣是谁都没输,并列第一!
      全运会上,有明着“抢”的、卖力“喊”的,还有暗着“比”的。比啥?比画!
      在各个赛场,都有志愿者“小秦宝”周到贴心的服务,贴心到什么程度呢?媒体室每天比赛的日程安排会写在一块白板上,估计是怕单调的色彩影响比赛的精彩,每个白板都被精心描绘上各种图画,梅花、兵马俑、唐侍女……,不同场馆的“小秦宝”画风不同、主题有变,看日程的记者也总是被这些漂亮的“白板报”给带“偏”,评价构图的、谈论内容的、给“白板报”排名的,这项活动充分填充了记者们疯狂写稿的空余时间。
      除了画在白板上的,还有画在口罩上的。如果说本届全运会纪念品里有什么和往届不同,那一定是口罩!它已经成了全运会的“代言人”——开幕式的口罩一片国旗的颜色;田径场的口罩白底上有国旗和全运会Logo;如果戴上柔道赛场的口罩,你的脸上会出现秦岭大地、名胜古迹、外加五个吉祥物,一眼望去识别度极高。
      在赛场内外转了一大圈,你肯定好奇记者们住得咋样吃得如何?这么说吧,住在全运村是“甜蜜的束缚”。每天除了比赛其他时间只能足不出村,村里设施齐全,邮局、纪念品商店、诊所、理发店,同时,居然还有健身房、游戏室和台球室!嗯,估计主办方对记者这个职业领悟得还是不太“深刻”。
      全运村食堂才是客流量最大的地方,从早晨6点营业到24点,三餐加夜宵,配合记者们早出晚归略显混乱的作息时间,你可以在一个个透明隔离板中间,选择一个看上去符合自己“气质”小空间,吃一顿样式丰富的饭菜,顺便看央视著名体育记者冬日娜站在油泼面档口前热气腾腾地做采访。全运村的房间,是二室四厅的全新公寓楼,干净整洁,一间房住四个人,有种大学生宿舍的热闹氛围。
      在全运会期间,唯一能阻挡你进村的,就是手机全运通上的“核酸检测证明”,检测一次你就会拥有48小时的“安全感”,在各种地方进出无忧。所以,全运村里记者们彼此间最贴心的问候是:“记得去做核酸哦!”村中央24小时亮着的那盏灯和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时刻等候着匆匆而来的你张大嘴巴,和一声无比虔诚的“啊……”。
      西安全运会结束了,离开北方的“村”之前,记者们相约四年之后在南方的“村”里见。
      四年,听上去是很遥远的时光。希望那时,没有口罩这个特殊纪念品;希望不再麻烦医护人员彻夜守候;希望吃饭时不再有塑料板“朦胧”了大家的狼吞虎咽;希望能用脚去丈量采访距离的远近,融入观赛人群,听他们聊全运……

    山西晚报记者 张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27期

    • 第2021-09-24期

    • 第2021-09-23期

    • 第2021-09-22期

    • 第2021-09-17期

    • 第2021-09-16期

    • 第2021-09-15期

    • 第2021-09-14期

    • 第2021-09-13期

    • 第2021-09-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