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流淌在血液里的“红”

  “先人后己”“‘大家’的事比‘小家’重要”……这是爷爷在世的时候常挂在嘴边的话。
  爷爷是一名党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忙个不停。组织生产、化解矛盾、治安宣传,这些琐碎而普通的工作,爷爷做得认真努力。在家人看来,生活在“一家之主”是生产队长的大家庭里,就意味着奉献。夏季干旱少雨,生产队村民排队浇地,好不容易快轮到我们自家的庄稼地了,有条件更艰苦的村民找爷爷哭诉,爷爷铁锹一挥,把进水口改到那位村民地头了。类似的情况有很多,一开始家里人难免有怨言,时间久了,也慢慢理解爷爷了。爷爷日复一日地为村里出力,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许多村民的尊重,逐渐成了大家心里的“贴心人”。直到生产队解散后,队里村民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都习惯找爷爷倾诉。爷爷没学过多少文化,但是他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信念,直到老,从未对自己的付出有过一丝遗憾。从爷爷身上,我看到了党员身上的红色基因,这颗红色的种子,深埋在了我的心底。
  “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这是我上小学,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时和老师一起唱的歌。那时小小的我站在那里,仰望着英雄的丰碑,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
  1998年,我学校毕业来到公司工作。当时的生产车间,两班倒的一线生活很辛苦,机器设备落后,体力劳动强度大,如果机器稍不听话,就会出一堆不合格品。遇到年底生产任务紧的时候,要“大干一百天”,几乎没有休息日。生活单调而乏味,可是在工作中,身边的党员同事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他们再苦再累,对工作始终保持着火一样的热情,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冲锋在设备操作、攻坚克难、质量维护等领域,默默地坚守和奉献着力所能及的一切。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我就决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生产车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只要组织需要,随时服从安排。装箱工、成品工、副挡车工……无论干什么工作,我都尽力做到最好。工作的时候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车间轰隆隆的机器声在我听起来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就连食堂的大烩菜吃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默默耕耘十余载,2009年7月1日,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从此佩戴上那颗闪亮的党徽,实现了我的愿望。
  “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加入党组织后,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论在什么时候,要始终坚守心中的信仰,坚持自己的担当。之后,我调到公司党建工作部,负责文字工作,因为之前没有写过材料,是个“门外汉”,压力很大。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我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坚决做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我自费买了单反相机,订阅了《半月谈》和《新闻写作》,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同时向部门的“笔杆子”和摄影高手学习,努力让自己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拍出来的照片生动鲜活,做“站起来能拍,坐下去能写”的党建人。
  罗兰曾说过:“不问苦乐,不问得失,不计成败,尽你的力量去战斗。”要想在本职岗位上干出一番业绩,离不开积极的工作态度、过硬的能力素质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新闻宣传稿写作过程中,不但要学会“捕捉”题材,还要在苦中找到乐趣。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一线员工只会干,不会语言表达。我就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列好开放式采访提纲,启发被采访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其讲述。有些员工三班倒,家里孩子小,下班回家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保证下一个班的工作质量,还要确保充足的睡眠。但是考虑到新闻题材的时效性,为了赶时间,我必须抓住时间点,同时为了不影响被采访员工休息,电话预约采访时间、地点,无论周六还是周日,不管刮风还是雨雪。我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充电学习,一直努力打磨自己的文字水平。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常常用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激励自己。这些年,我也曾遇到过挫折和困惑,但永远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初心,坚持内外兼修。“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十年后,如果有人问我:入党干了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我一直为党而歌。

□王海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28期

  • 第2021-09-27期

  • 第2021-09-24期

  • 第2021-09-23期

  • 第2021-09-22期

  • 第2021-09-17期

  • 第2021-09-16期

  • 第2021-09-15期

  • 第2021-09-14期

  • 第2021-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