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10月10日,在太原市青年路小学万科分校召开了太原市迎泽区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现场会。此次会议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深入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会议由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宏主持,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原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巡视员张卓玉、山西省教科院院长郭晚盛、区政府副区长刘爱国。参加此次现场会的还有长治市、太谷县等市县教育局,迎泽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学校校长、科室长和区教科研中心代表。会议同时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直播。
迎泽区政府刘爱国副区长的致辞拉开了现场会的开幕式,接着,由山西省教科院院长郭晚盛致辞,他倡导围绕项目式学习这个“牛鼻子”融入课内外的学习中,发挥优势,积极携手合作,对双减落地起到示范作用,项目式学习不应该成为“餐后甜点”,应该成为“正餐”。
会议开始,由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宏介绍迎泽区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推进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推进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具体而翔实的介绍。简要介绍了“一核两翼五手段”的工作思路。“一核”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两翼”分别是:项目学习引领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助推课后服务;“五手段”是:优化学习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探索评价体系、依托《小学生课后服务》拓宽学校服务内容、推进多元化化建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接着太原市迎泽区教科研中心主任程惠萍同志从项目学习推进课堂改革方面,作了题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项目学习有关成果介绍,并播放了《项目学习“教”学相长不负韶华“研”途花开》项目学习实践历程展示。
会议现场,太原市青年路小学的师生们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示了课后服务实践探索成果。此次项目展示是依托《小学生课后服务》这本书进行的情景再现。通过孩子们的精彩展示和老师的教研再现,帮助大家找到了项目学习和课后学习的有效链接点,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为教师研发项目学习提供了有效帮助,解决了学校学生课后服务的真实问题,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结合。专家点评环节,特邀山西省教科院薛红霞主任就迎泽区落实“双减”意见的做法提出了宝贵建议。薛主任指出要以项目式学习助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
会议中,山西省教科院肖增英主任宣读了省级实验区文件,确定迎泽区、长治市、太谷区为山西省首批项目实验区,并且举行了授牌仪式。并向山西省首批项目实验区和迎泽区部分学校代表进行了由山西省教科院和迎泽区教科研中心联合编写的《小学生课后服务》指导丛书赠书仪式。
会议中,原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巡视员张卓玉对“双减”工作进行了指导。他提出教育教学更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品质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少巩固性,训练性作业,增加课前探究性作业,课后拓展性作业,用好展示性评价,教师要舍得放权,给孩子时间展示分享。学校有责任教会孩子支配闲暇时间,正视学生的闲暇,保障学生的闲暇,让学生学会享受有质量的闲暇,引导孩子会过有意义的周六周日。
会议最后,迎泽区教育局郭宏副局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政治担当。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提升保障能力。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指导管理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优化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常规管理、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本版采写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