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21年10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 天龙救援队

内外兼修 为一次次成功救援打好基石

  •   引言
      相比陆地救援,水上搜救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人海战术”可能是水上搜救最常见的办法,救援队伍驾着救生艇、冲锋舟、船只在事发水域附近以及下游重点水域进行搜寻。可实际上,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各种水上搜救设备也逐渐被救援组织所掌握。
      在这场涉及多个地市的抗洪救灾中,天龙救援队也展示出自己的水上搜救技术和先进设备,解决了不少搜救难题。
      老人被困在近百米宽的河道对岸 救援队尝试多种方案进行救援
      10月7日17时左右,刚刚参与了晋中市祁县丰固村救援、还没来得及休整的祁县天龙救援队就接到当地119指挥中心电话,祁县来远镇盘陀村一座桥梁被洪水冲断,在山上放羊的两位老人被困,急需救援。
      “我们接到通知就立即组织队员出发了。”祁县天龙救援队的队长刘建福说。当时,他们组织了8名救援队员,携带2艘冲锋舟、3套绳索和救生衣等装备,经过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救援现场。
      到达现场后,刘建福等人发现,盘陀村本身就位于大山之中,被冲垮的桥梁原本连接着山的两侧,而在桥梁被冲垮前,山上确实有小路可以绕行回来,但需要走10公里左右的路程。通过与被困人员的家属沟通,刘建福得知,两个被困的老人中,有一个因为不久前刚刚做过手术,不具备绕行返回的条件。而老人被困所处河道环境复杂,加上当时天色已晚,立刻实施救援的难度极大。
      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刘建福得知,被困老人在河对岸高处有可以临时过夜的居所,暂无生命危险。“只是当时他们没有厚衣服和食物,又冷又饿。”刘建福说。得知这一情况,救援队员就利用附近水文站的一台绞轮,设法给被困老人运送了食品、饮用水及保暖衣物,并对老人进行了精神安抚,决定第二天一早实施救援。
      10月8日7时,祁县天龙救援队与祁县消防大队武警战士会合,一起抵达救援现场,共同商讨救援方案。
      刘建福目测,挡在他们与被困老人面前的河流有近百米宽,“平时几乎没有水,但连日暴雨导致水位上涨,河道一下子宽出许多,而且洪水裹着泥沙和上游冲下来的树枝、木板等杂物,浩浩荡荡往下游水库汹涌而去。”刘建福说。如何跨越激流救出被困老人,对所有参与救援的人而言,都是个极大的考验。
      “我们一开始就考虑了好几个方案。”刘建福说,第一方案是由他带人驾驶车辆,设法避开洪水绕道走山路,到达老人被困地点并由他们接回。但由于多日暴雨,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多处山体塌方、桥梁被毁,绕路救援方案遇阻,刘建福一行人只能无功而返。
      第二套救援方案,是用冲锋舟强行渡河救人。“但我们在实施中发现,河水湍急不说,河道中还遍布着暗礁,深浅不一,冲锋舟在激流中很难控制方向,不光前行困难,还随时有被颠覆的危险。”刘建福说。
      再接着,队员石帅尝试着让队友用绳子捆住自己,蹚水过河,但他刚在河水里走了两三米,就一脚踏空,人整个就漂在了河面上,幸好被岸上的队友眼疾手快地拽了回来。
      水上绳索搭建成了唯一的救援办法
      几种办法都行不通,这让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都着急不已。就在这时候,祁县天龙救援队的队员们发现,在上游不远处,有一条能够到达河流中间且尚未被水淹没地段的钢缆。据当地老百姓说,那是水文站用于水流监测的。见此情景,队员王瑜、王星宇利用绳索技术,先行到达这片区域,做救援接应。但他们所处的位置距离被困老人还有四五十米,阻隔他们的依然是湍急的河水。
      时间不等人,此时已过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还不能开始有效营救,天色变暗后营救将变得更加困难。刘建福果断提出绳索横渡救援方案,但这意味着会有更大的风险,对救援队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石帅利用无人机,将一条牵引绳送到河对岸,指挥老人将其固定在一根电线杆上,搭建绳索横渡系统。”刘建福说,但当绳索被送到对岸后,被困老人因为浑身无力,在队员们的指挥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将绳子固定在电线杆上。与此同时,队员王琼和预备队员孔繁荣也已经到达河流中央的浅滩区。
      接下来,就是怎么跨过剩下的四五十米河面了。“我当时真的是特别着急,就主动向队长申请跨河救人。”孔繁荣说。他在腰间系上安全绳,穿上救生衣后,队友就把他悬挂到主绳索上,协助其横渡。“因为当时的地形相当于是一个上坡的阶段,我在水里脚不着地,只能用双手拉着头上的绳索前进。”孔繁荣说,当他横渡到河流中央时,身高180厘米的他几乎整个人都没入水中,前行非常困难。最后,因为孔繁荣自重较大,体力消耗巨大,主绳索被拽压得没有了高度,队友们只好把他拽了回来。第一次横渡宣告失败。
      相比之下,王琼的体重较轻,且技术过关,就要求第二次尝试。由于条件有限,绳索高度不够,河道跨度大,王琼的全身都泡在水中,只露出脑袋,激流中,喝了好多浑浊的泥水,脸呛成了白色。在距岸边仅剩两三米远时,王琼体力不支,身体悬在绳索上,任凭他怎么使劲,也无法上升到对岸。“体力消耗特别大,最后那一段路更是。”王琼说。当时,他只能双手紧紧抓着绳索,平和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用力将双脚勾在被洪水冲下来的一棵大树的树枝上,休息了几分钟后,王琼调整好体力,把身体摆顺,双臂发力,才翻越到了岸上。此时的他,躺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
      时间不等人,稍作休息后,王琼先检查了老人系在电线杆上的绳结,进一步确认安全后,迅速给老人系上安全带,穿上救生衣,将老人固定在绳索滑轮上,用对讲机指挥对岸队员缓慢拉拽绳索。15时20分,第一名被困老人获救;20分钟后,第二名被困老人也被顺利救回。“我最后是被队友们拉回岸上的,当时真的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王琼说,“不过,想到成功救出被困的老人,还是挺高兴的。”
      有人驾车落水 全靠声呐系统来定位
      “声呐设备这两年应用算是比较普遍了。”来自尧都天龙救援队的队长董蓬勃说。他和他所在的尧都天龙救援队,在10月9日当天,在运城市稷山县利用声呐设备找到了一辆落水车辆。
      董蓬勃的声呐设备,分别装在三个箱子里,一个长约80厘米的箱子,装的是声呐探头,另外两个小箱子,一个装接收影像的电脑,一个装解码器和电源。“最重要的就是那个探头,别看它不大,但它能探测到水下70米深的地方。”
      董蓬勃是10月8日接到来自稷山应急大队的求助电话的,“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就以为落水点是在河上。”董蓬勃说,后来他才知道,因为连日的大雨,已经淹没了原本比田地还要高三四米的道路,更不用说道路两边的田地。
      坐在搜救艇上,董蓬勃拿着电脑,另一名队员把声呐探头放在了水里。“上船之前,我们问过当地人,他们说水深应该在四五米的样子,但我们实际探测的情况,那片水域的深度在6.5米左右。”董蓬勃说。拉着探头,董蓬勃他们一遍遍在水面搜寻,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寻,声呐设备只扫描到一次比较模糊的影像。
      “后来不论我们再怎么搜寻,都没有类似的影像传回电脑,加上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们坐在船上搜寻的时候,都差点迷失方向。”董蓬勃说,而且当时的水流比较急、特别是水里泥沙含量大,影响声呐发射的超声波发射成像,导致设备准确性成指数级降低,所以当时的情况已经不适合搜寻了。
      第二天7时左右,董蓬勃又带着声呐设备来到现场。白天视野比较清晰,董蓬勃他们上船不到半个小时,电脑就收到了声呐传回的类似车辆的影像。“当时能这么顺利地找到车辆的影像,主要因为水里的泥沙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都沉在水底不再干扰超声波的反射成像,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准确率。”
      即使传回了影像,董蓬勃还依然不敢确定,那个影像就是他们要找的落水车辆,因为超声波只能反射分辨率比较低的轮廓成像,并不能像相机一样细节成像,他先是用船上配备的工具向下探查,“感觉基本吻合了,才往下抛强磁铁,第二次抛的时候就被吸住了。”董蓬勃说,紧接着,当地消防队的蛙人就下了水,确定了董蓬勃他们找到的就是那辆落水车辆,可惜的是,车上的驾驶员并未第一时间脱离车辆,已经遇难。
      所有的成功搜救都离不开平时的训练
      “像最早的找人,可能需要蛙人直接下水,但如果水域比较宽,水下的可见度也非常有限,蛙人下水也不好找。但有这个设备,能让我们更快、也更安全地找到想找的东西。”董蓬勃说。除了声呐系统,董蓬勃所在的尧都天龙救援队,还配备有水下机器人等救援装备,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搜救工作。“所有的救援设备其实都和这个声呐系统一样,可能会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下效果大减,只有平时不断地进行训练、磨合,熟练地使用所有的救援装备,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随机应变提高救援效率。”他说。
      而在山西晚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个天龙救援队的队员都在陈述着一个事实:“所有的成功搜救,都离不开平时的训练和团队的协作。”就拿王琼和他所在的祁县天龙救援队来说,除了体能,绳索单人技术和系统搭建可以说是他们平时训练最多的项目了,“但我们平时都应用在山地救援里,依托有高差的地形搭建,这次的无高差水平搭建,虽然平时也有训练,但难度不一样。”平时训练,是在队友建立完善且牢固的横渡系统情况下,确保自身安全没有问题。“但这次救人完全不同,老人在对岸帮忙把绳子固定在电线杆上,是否固定牢靠不能确定,没有高差导致绳索弧垂太大,我几次被没入水中而呛了水,好在激流浮力背心起到了保护作用。”王琼说:“风险虽然大,但当时真的顾不了那么多,救援很多时候就是在安全的边界上进行,因为保证万无一失的安全往往会错失救援的最佳时机。”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0-27期

    • 第2021-10-26期

    • 第2021-10-25期

    • 第2021-10-22期

    • 第2021-10-21期

    • 第2021-10-20期

    • 第2021-10-19期

    • 第2021-10-18期

    • 第2021-10-15期

    • 第2021-10-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