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夜袭》,确是一部好看的“战争大片”。
这部由山西电影厂和八一电影厂合作的影片,是“共和国名将”系列中的一部。它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以陈锡联为首的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役。
整个影片情节非常紧凑,开场便直接进入。忻口会战正激烈进行时,陈锡联率部北上阻击日军。途中,国共两军争夺火车,突遭日军飞机袭击,炸毁了火车,炸死了士兵,炸坏了电台。在血与火闪动的光影中,这仅仅只是与敌机较量的开始,扣人心弦的对抗才刚刚拉开帷幕。
继续北上时,师部偶然发现了敌人的阳明堡机场。根据所得敌情,陈锡联果断下令,突袭炸掉飞机场。炸飞机?要知道我军和日军力量悬殊,很多士兵还没有见过飞机呢。那么,如何逆袭?这真是一场智力与勇气的考验。研究飞机、侦察机场、分析形势,集思广益,一系列排兵布阵战前动员,最后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作战准备,并确定以集束手榴弹来炸毁飞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937年10月19日夜,各个爆破组敏捷地跃上飞机,砸碎驾驶舱玻璃,将准备好的手榴弹一捆捆塞进日军机舱里。同时装甲车、指挥塔、炸药库、油库也中弹爆炸,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弥漫,震耳欲聋。最后歼敌100余人,24架飞机和机场设施全部被炸毁。日军做梦都没想到,装备低劣的我军竟摧毁了防守严密的机场。行动隐蔽突然、干脆利落,速战速决,影片中这20分钟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画面与画面、画面与色彩、画面与音响之间的剪辑、组合融合巧妙,直叫人看得过瘾,拍手叫好!
一遍看下来,忍不住反复回味。任何一个单维向度的评价,都不足以说明其直抵人心的体验。影片是在还原历史,却也是借着战争事实的呈现,展示最为真挚、动人的那一部分,一种朴实的人文关怀铺设在每一帧中,透散出人性光辉。与此同时,观众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动,获得了一份复杂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已超出了常规上“好看”的视觉层面。
散发人性之光,是《夜袭》的最大特色。影片在对战争的解读上非常谨慎。诚然,日军的罪行是我们中华民众心底挥之不去的噩梦,但导演没有过度渲染民族仇恨,而是通过人性化的角度,使其具有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比如陈锡联对侦察排长临出征前,说了一句话:“骗人,你哪来的兄弟!”侦察排长只回了一句:“我要是挂了,我娘就交给你啦!”这是生死相依的战友情怀。战争不只有胜利与失败,还包括人的精神情感,影片所寻求的恰恰是传达出人性至上的价值观。
《夜袭》在塑造人物上,极见光彩。个个有血有肉,立体、真实。比如主人公陈锡联,他不是一个神化的英雄,他个性独特,有智谋、有决断,能在大局面前放弃自我得失,能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做全团的主心骨,始终怀有献身民族伟大事业的牺牲精神;影片还塑造了一组青年战斗英雄的群像:鬼精灵侦察排长狐仙,勇敢憨厚的赵大力,纯真痴情的国民党爱国女记者郭小娟,还有一些年龄都不超过24岁的小战士们,这些小人物的设置,不但符合人的生命真实,而且,不同人物的生命行为在战争的展露中,愈加真实感人。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以血肉之躯,冲入弥漫硝烟与敌作决死之战。他们便是这照亮夜的光,穿透一切黑暗而来,所向披靡。这是中华儿女最为原始朴素的民族爱国之情,坚毅而执着。当我们专注于影片本身散发的力量和魅力时,获得的是美、是感动、是去除浮华后的震撼。从情感来说,我们的爱国之情被点燃。
吴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