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朔州市普降中到大雪。7日凌晨,气温低至零下6℃,记者直击环卫工人清理积雪。截至早上8时许,开发北路、市府街、民福街、振华街、安泰街、长宁街和张辽路都已基本通畅,为车辆和人员通行保证了安全。
11月6日晚,朔州市气象台发布消息称,“今夜有大到暴雪”。山西晚报记者的心里立马惦记起那些凌晨四五点就起床的环卫工人,不知道他们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到暴雪?
11月7日凌晨5时,记者穿上保暖衣裤,围上围巾,戴上棉帽,穿上棉鞋,拎上摄影包下了楼。
楼下白茫茫一片,记者的车被雪包围,努力了好几次才把车门拉开。
点火,起动。车辆自带的温度计数字显示:零下6℃。前后挡风玻璃上全是积雪,记者用雨刷器刮了一下,几乎没用,原来靠近玻璃的地方已经结冰。
半小时后,记者开车出了朔州市政府大门。马路边,有一名女同志正在用铁锹铲雪,记者问她是环卫工吗?她直起腰,回答道:“是啊”。记者问她咋没穿环卫工橘色的工作服?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早起走得急,给忘了。”
记者问她咋称呼?多大年龄了?干了几年环卫工了?
她爽快地回答说,她姓杨,已经61岁了,“干25年啦!”眉宇间,她满是自豪。
记者握着相机的手冻得有点儿发僵,鼻尖也冻得发疼。记者问杨大姐冷不冷,她把帽子往头顶一推说:“你瞧瞧,还冒汗呢,一点儿也不冷。”
杨大姐告诉记者,“我4点就起来了,得招呼5个小组的人,清扫开发路、市府街、七里河畔这一大片区域。”
杨大姐一边和记者聊,一边麻利地铲雪,一边还接电话,安顿其他组员的工作……
记者不忍心一直打扰杨大姐,沿市府街向西。
机动车道显然是撒了融雪剂,路面上的积雪已经发黑。在市府街和马邑路交叉路口,两个女环卫工正在护栏两侧,把积雪铲到机动车道上。她俩证实了记者的推断:昨天晚上就开始撒盐了。她俩也都是5点就开始上路清扫了。
清冷的朔州街头,行人和车辆都很少。记者见到最多的就是环卫工人,橘色的工作服成了街头最靓的风景。
6时20分,在鄯阳街,撒融雪剂的车上,四个工人师傅不停地向路面抛洒着……
6时45分,在开发南路,67岁的苗姓环卫女工,一边铲雪,一边看向自己的垃圾清运车。她告诉记者,自己住在东兴小区,“早上出来,这个小车车可费了劲儿,雪厚得根本没法儿骑,拖又拖不动,中午回家时就把它锁在路边自行车位算了。”
记者问她:“你中午才回?”
她拍了拍锹上的雪,看看前方的积雪说:“就这雪,我担心到中午也铲不完,下得太厚了。”
记者问她早饭去哪儿吃呀,她指了指前面的胡同说:“明园小区门口有个削面馆,我天天早上在那儿吃。”
“是那个卖环卫工刀削面只要三块钱的店吗?”
她开心地笑了:“是哩,是哩,那个老板可好哩。”
记者告诉她,山西晚报报道过。
她连连点头:“我们队长还让我们看报道了,还有照片哩。”
清晨7时,在朔州老城里,71岁的环卫工王老哥骑的电动垃圾清运车在雪地上一直打滑,记者赶紧跑过去帮他推到路边。他告诉记者,6年前他从挥锹清运垃圾的“重苦力岗位”上退下来,开始清扫路面,“干了一辈子环卫了,和这个工作有感情了。”
他说着,笑着,满是风霜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
8时许,记者见到朔州城发环卫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伟。他介绍说,为了保证雪停后道路畅通无阻,前一天晚上全公司出动车辆7台,人员30多人,连夜播撒融雪剂。在服务区主次街道、机关学校门前、桥梁等重要场所全部普撒了两次,共撒出融雪剂80多吨,有效地保证了雪停路通市民出行方便。7日凌晨,许多环卫工三点多就上街清除积雪了,“班子成员各把一口,严格按照‘以雪为令、随下随清、雪中主街道路通、雪停短时间内无痕’的标准,第一时间组织机械和工人上街清理积雪。”张志伟说。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晋飞 通讯员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