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轮春夏秋冬,又一次感动。一座座奖杯给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相信,是温暖,是对美好的期盼。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原因,2020“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颁奖会改变了以往现场会的举办形式,调整为线上举行。11月15日晚8时,颁奖会在山西晚报客户端、山西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山西公益”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发,与大家准时见面。与此同时,2020“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特别奖、提名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在武汉疫情方舱战“疫”中,首批进驻方舱医院、贡献山西力量的医疗救援队之一的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三晋交通改善提升的基石、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尖兵“太铁之星”先进典型代表团体分别获得特别奖;郭子涵、赵雅婷、王婷、张秀珍、常明昌、余文琦、朱少辉、张杰和王秀秀夫妻、任刚、李尚师10人荣膺2020“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张临生、王思宇、吴苏俊、常丽、程功、郝红慧、穆生财获提名奖。
2020“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由省文明办指导,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山西晚报社承办。活动自2020年12月9日启动,开始面向社会征集感动人物。截至2020年12月16日报名结束,社会各界通过电话、网络、邮件、微信等方式推荐了来自各行各业的124名感动人物。
初评中,评委们依据评选标准,投票选出19位候选人物。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候选人的感人事迹,更为了将他们身上的温暖与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2020年12月中旬起,山西晚报社派出多路资深记者,深入全省11市寻找、挖掘、记录候选人身上的感人故事。随后,19位候选人的感人事迹通过报纸、网络、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全媒体渠道进行了多元传播。
同时,山西晚报官方微信、“山晚公益”微信公众号、山西晚报官方客户端对候选人事迹进行了逐一展示,并邀请各界群众参与评选。一个月时间里,组委会共计收到2472189张选票。2021年3月17日至4月8日,山西晚报推出“2020感动山西系列人物报道”,用19个整版对候选人物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
活动期间,考虑到疫情反复的情况,山西晚报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充分考虑参会人员安全,将终评会由以往的现场评议改为非现场评议,评委们根据候选人事迹(视频和文字资料),结合社会公众投票结果,每人评选了10位自己心目中的“感动山西”人物。随后,组委会对各评委的投票结果进行了集中汇总,并最终评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特别奖获得者和提名奖获得者。
从2010年开办至今,“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连续走过了11个年头。这些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寻找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活动宗旨,记录感人故事,传递可贵精神。在省文明办的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逐渐成为三晋大地上家喻户晓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成为山西人一年一度的精神盛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西实践的生动写照。
11年来,活动共挖掘出100余位“感动人物”。他们大多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真实而亲切,温暖而质朴,他们用高贵的灵魂为社会点亮了一盏盏精神的明灯,这些平凡人的伟大更容易让我们感动,这也是我们坚持举办“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所在。
活动举办以来,其影响范围也早已超出三晋大地。作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媒体联盟成员,山西晚报推荐了多位“感动山西”人物参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其中,背着养母上大学的孟佩杰、最美村官段爱平、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等先后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
作为负责任的主流媒体,山西晚报不断寻找感动、传播感动,也在不断丰富传播形式。在本届活动的社会投票环节,我们与抖音官方合作,开通专门的投票渠道,为的就是让更多的群众关注、参与到活动中来。全新的投票方式,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感动山西,感动你我。在寻找、记录感动的路上,我们还将精益求精、再接再厉,继续讲述感动山西好故事,传播美丽山西好声音,为前行中的山西提供精神的力量和道德的支撑。
山西晚报记者 胡丽娜
记者手记
新标签背后是她的坚持和努力
全运会艺术体操女子个人全能金牌得主,这是赵雅婷的新标签。
在她成为“感动山西”人物的时候,还没有这个光环。
接触之前,我从她周围人那里听到了很多——她不属于天赋异禀类型,她没有与生俱来的身材外形优势,她靠的只有努力……不过,哪个职业运动员不是在汗水和泪水中成长起来的?
带着常人的想法,今年年初我第一次接触到赵雅婷。她刚刚熬过了让很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发生改变的2020年,那是一段“赛事停摆”的不安日子,当运动员失去了“有期限的目标”,所有训练的意义将变成“无期限的煎熬”。而伴随煎熬的,还有“封闭训练”的孤单。
前前后后三次采访,她没有回避自己在那段日子的真实状态,她述说着曾经的迷茫、焦虑,她用自己可能都不太相信的理由一遍遍告诉自己要耐下心来,一天,两天……150天。
此时再看“努力”这个词,变得尤为珍贵,它超出了“用尽全力做事”的范畴,它拥有了“应对突发危机”“正视自身价值”的态度。
她的感动,源自冲破至暗时刻的坚持。
山西晚报记者 李霈霈
他们是铁路精神的浓缩和代表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之下,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十万太铁儿女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为保障客货运输、抗击疫情竭尽全力。山西晚报记者对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太铁之星”先进典型代表团体十位人物进行了采访,深入挖掘了他们的感人事迹。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危险坚持进行列车消杀的韩建彪,执行援湖北医疗队运送任务、在站台上为医疗战士的精神落泪的郝欣,都让山西晚报记者感受到了太铁人的坚强与坚守。冒着严寒采访大秦线上的安全守护者王进,与谢步俊一起前去基层场站,在亲历一线、寻找感动的路途中,我们对铁路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是高铁飞驰的基石,是三晋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每一次出行环境的改善,每一次运输力量的提升,每一次重大保障任务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太铁人的心血汗水。“太铁之星”先进典型代表团体获得2020“感动山西”特别奖,可谓实至名归,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韩建彪、郝欣、潘文胜、谢步俊、孔李兵、王进、王亮亮、柳琪渊、张鹏、马健。
他们带来的感动,将被一直铭记。
山西晚报记者 张勇
30年初心不改 用科技带动扶贫
农业专家、学院教授、科技带头人,30多年的执著追梦、长期积淀,常明昌身上的光环越来越多,但是多次交流后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一位朴实的农人。不只是因为他皮肤黝黑,穿着简单,更因为他的眼睛一直盯着乡村,他的心里一直装着农户,他的初心始终不变,那就是通过科技转化带动扶贫工作。
采访中我加了常明昌教授的微信,他的朋友圈日常,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到朔州市山阴县双孢菇生产基地调研,去广灵县香菇种植基地做指导,在交口县调研指导香菇产业,赴中阳县帮农户提高木耳种植产量……“以前做科研没底气,因为不知道做出来的成果是不是有用。通过扶贫,我就能知道最该解决哪些问题,这样做出的科研更踏实、更精准。”
在和常明昌教授的交谈中,他总是说:“我既做了扶贫,扶贫也成就了我。”科研,是常明昌毕生的事业;扶贫,让他的人生更加充实。正是有这样的信念,让他披星戴月无怨无悔,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美丽的翅膀”。
山西晚报记者 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