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词
五十位医护人员,拼“晋”全力,逆行驰援;
两个月荆鄂鏖战,心系苍生,力挽狂澜。
义无反顾,奋勇向前,舍己救人——这不是口号,是希望之舟铿锵前行的精神宣言;这不是标语,是山西方舱咏唱不衰的生命之歌!
人物名片
方舱医院被誉为“生命之舱”,是武汉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方舱战“疫”中,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作为首批进驻方舱医院的医疗力量之一,探索总结出“六个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湖北抗疫一线奉献山西力量、贡献山西经验,谱就一曲山西方舱战“疫”之歌。
在武汉的53天里,这支救援队先后奋战在江汉方舱、硚口武体方舱等3所医院,收治病人1095例,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零返院、零事故的“四零”目标。
重温感动
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武汉 他们舍身忘己、挺身而出
2020年2月5日夜,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作为我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这支迅速集结驰援湖北的队伍涵盖了医、护、药、技等领域,还包括一支“方舱车队”。其中既有奋勇向前的老将,也有朝气蓬勃的新兵,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所有人收拾好行李已是次日凌晨2点。就在大家准备返回驻地休息时,接到“当日就要安排进舱”的通知。
细雨纷飞中,一场紧急动员会就在驻地门前的空地上开了起来。前期没有经验可循,如何对大量新冠肺炎轻症病人实现快速有效的分诊、诊治、转诊,以及强化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都需要摸索,然后迅速确定下来。作为救援队唯一的院感专家,院感组组长薛文龙整夜未眠,凌晨不到5点,他就提前跑到方舱医院,了解出入舱的通道、流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再返回驻地,为大家做紧急培训。医疗救治组组长李萍、副组长薛岚平身先士卒,轮流带队进舱、查房。出舱后,大家把方舱内的工作流程、诊治和护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迅速进行梳理、总结,经讨论形成规范,并根据方舱医院的要求,制定了预检分诊、出入舱、舱内外对接等流程。后来这些蕴含着集体智慧的经验被写入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下发到武汉市各个方舱医院。
2月10日,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连夜转战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与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和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并肩战“疫”,共同见证了这座方舱医院从无到有、步入正轨、高效运转,直至圆满完成任务、顺利休舱的过程。
硚口武体方舱医院虽然只有200张床位,然而却成为武汉市方舱医院中高效协作的典范。一个农家餐馆内,几张餐桌一拼,就成了医院临时指挥部的办公场所,医务处、院感办、护理部等机构迅速设立并开始高效运转。该医院从开始收治患者到首批治愈患者出院,只用了5天,治愈率、床位周转率连续两次位居武汉市方舱医院首位。
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开展救治工作的同时,还对患者积极开展心理关怀。丈夫因新冠肺炎去世后,郭女士和11岁的女儿悠悠(化名)也因感染入住硚口武体方舱医院。在此战“疫”的山西医护人员都特别关照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姑娘,经常给她带一些零食或者学习用品。郭女士和悠悠出院后,经常收到山西医护人员寄来的水果及生活用品。一条一条回着信息,郭女士一度哽咽:“我和伢有这么多山西亲人。”
3月1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山西白求恩医院副院长李学文受邀参加,向全国媒体介绍了在江汉方舱医院以及硚口武体方舱医院建设和运营中的山西贡献。
同日,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成为武汉市首个休舱的方舱医院。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转战新战场。
3月23日,随着方舱医院的陆续休舱,武汉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各省市医疗队逐渐撤离时,他们请战坚守阵地。他们在请战书上一一签字、按下手印,向山西省支援湖北抗击新冠疫情前方指挥部请战:坚守阵地,不获全胜不收兵。
3月28日,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圆满完成任务启程返晋。
一次次深夜转战,一次次出发与抵达,他们不辱使命,高举战旗,将“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奋勇直前,舍己救人”的铮铮誓言写在祖国大地上。“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就全力以赴。”救援队队员赵彩霞说。
记者对话
特殊时期,国家的事儿才是最重要的
山西晚报记者:2020年那53天的援鄂经历,相信我们所有人都难以忘记,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出征时“义无反顾、奋勇向前、舍己救人”的誓言,也为山西医疗队赢得了荣誉。今天获得2020“感动山西”特别奖,应该也是实至名归,作为队长,您有何感受?
李学文:其实,从武汉回来后,我们很多人都不愿再提及当时的情况,但那一幕幕场景经常会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2月4日接到出征命令,我们在12小时内就完成了专列协调、队伍遴选、战前动员、物资调配等工作。因为不想让老人担心,很多队员瞒着年迈的双亲偷偷出发;想到长发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不少女队员忍痛割爱,好几个男队员也剃了光头。手术室的男护士郝铁蛋更是抛下了刚出生2天的女儿和还在月子中的妻子。他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都去,为什么我就不行?这样的特殊时期,国家的事儿才是最重要的,家里那点儿小事儿有什么克服不了的。”
去了武汉之后,我们的队员,不管是一线医护人员,还是后勤保障人员,没有一个人给我们山西队丢脸,我们车队司机自发组队,在保障医疗队正常上下班的同时,还负责给大家消杀。那段时间,正是武汉最冷的时候,还下了雪,有的医疗队员是凌晨两三点才交接班,他们就轮流值班,冒着严寒等在方舱外面。因为压抑、紧张,个别队员还出现了心理障碍,有人躲在宾馆偷偷哭泣,还有人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冠,偷偷吃上了治疗的药物,但这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
在武汉的那53天里,我们每一个队员都时刻把团队使命、团队精神、团队荣誉放在第一位,大家相互照顾、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间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作为队长,我很骄傲,也很感谢他们。
山西晚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都特别多,他们也确实付出了很多,对于我们后勤人员,笔墨并不多,但刚才李院长也提到了,我们其实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其中的一员,此时此刻,您是不是也有很多话想说?
孟晓东:在那个寒冷的冬季,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全省1516名无畏的白衣战士,辞别亲人,逆行而上,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和对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谊,把人生最闪亮的时刻留在了荆楚大地。
在抗疫过程中,山西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给我们提升了士气,组织关怀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共度难关的同心时刻,人民的同心力量,国家的制度优势,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充分彰显。
我们做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尽到应尽的责任,国家给了我们至高无上的荣誉。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所进步,这些是我此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山西晚报记者:刚才队长的一番话,相信您也是感同身受,作为护理团队的负责人,当时压力也非常大,现在回想起来,是什么样的心情?
张燕:再次披上“战袍”,回想起17年前在非典重症病房奋战的场面。作为一名老兵,深知防护的重要性,所以那时候强调最多的也是防护,不停地反复地叮嘱大家: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平安回家!那时候,劳累与风险并存,但患者的一句“你们辛苦了”,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亲友评价
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
同事吴华:欣闻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荣获“感动山西”特别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并真诚地送上我的祝福!
被誉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是去年武汉疫情防控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由我院5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够作为首批进驻方舱医院的医疗力量,在湖北抗疫一线奉献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这是我们白求恩医院的荣幸和骄傲。能够获此殊荣,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对我们的信任,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及各厅局行政部门对我们的支持,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的肯定,我希望他们珍惜荣誉,在人民生命受到病魔威胁的时候,能够继续发扬“义无反顾、奋勇向前、舍己救人”的山西救援队精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亲人杨霞:得知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获奖,我很开心,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回想起去年他(薛文龙)和他的同事们整装出发,驰援武汉,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我理解他,也支持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不能退缩,这是他的责任与使命。而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支持他,努力负责起我们的小家!
同事李娟:致敬我心中最平凡的英雄!在我眼中,你们是最熟悉不过的同事!而在那一艰难时刻,你们是身披白色战服的战士!是祖国和人民最最需要的人!看你们换上整齐的队服,戴着帽子和口罩,意气风发即将出征;望着挂有“山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红色条幅的大巴徐徐启动开往机场;听到你们从前方不断传来的捷报;知道你们即将凯旋踏上返并的归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感谢李学文队长,谢谢您将大家一个都不少地平安带回;感谢“山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全体队员,你们是我心中最平凡的英雄!谢谢你们,带给这世间最温暖的感动!这份感动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化作力量、勇气与爱,传到更远的地方,传到更多人的心里。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