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山阴县广武长城上白雪皑皑,高亢的男高音在长城上响起:“穿过岁月的墙,黄土生黄土长,一辈子难忘黄土黄,世代守在长城旁,长城精神永不忘……”这是新歌《长城人家》MV录制现场,歌者是朔州市歌舞团声乐队队长、朔州市民进艺术团团长郭兰荣。这个农家娃,凭借勤奋努力,一步步从乡野走上大雅之堂。线上线下、省内省外,各种大型文艺晚会上我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高亢豪放、深情细腻的演唱一次次地打动着观众。
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郭兰荣满怀深情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是家乡的黄土地培育了我,我要永远为农民歌唱、为黄土地歌唱!”
用心良苦的父母送他一台录音机
1989年冬天,郭兰荣出生在朔州市朔城区一个农家。虽然家境贫寒,但郭兰荣的父母非常开明,明白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只要孩子们愿意学习,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一直供他们姐弟上学。
郭兰荣从小聪明勤奋,功课常常被老师夸赞、让同学们羡慕。他还特别喜欢音乐,那时候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村里大喇叭里的音乐让他听得如痴如醉。每年村子里都会唱戏,戏台上演员们一招一式的表演,更是深深吸引着他。每天,他都渴望能够听到那些婉转动听的音乐和唱腔,渴望有一台能够放出声音的音响。
上初二时,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喜欢音乐,便向亲戚借了200元钱,买了一台小录音机送给他。郭兰荣回忆说:“到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心跳都会加速,越发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之后,郭兰荣把节省下来的零钱换成一盘盘磁带,连同录音机一起,成了他学习唱歌的启蒙老师。
第一志愿报戏剧学院
到新城中学上学是郭兰荣第一次独自离开家,由于对陌生环境不太适应,每天他都通过唱歌来舒缓自己忧烦的心情。这无意间的哼唱,感染了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课上,他被同学们推选为领唱,赞美之声让他对音乐的热爱更加浓厚。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在一次次的演唱中,得到很大的历练。班主任觉得他有很好的艺术天分,建议他去考艺术学校,进行专业的学习。
带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郭兰荣回家和父母商量,说想初中毕业上艺术学院学唱歌,不再上高中考大学。开始父亲有顾虑,怕学艺术没有出息,他就一次次地给父母做工作。父亲见他那么喜欢唱歌,借钱让姐姐带着他到太原参加中考前的艺考。郭兰荣说,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但,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郭兰荣落榜了。
他又打听到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也在招考,就立马过去,到了之后才发现,学校的考试也是在这一天,已经结束。
郭兰荣回到学校投入到紧张的文化课复习当中。
中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他惊喜地发现,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也在招生之列。他毫不犹豫,第一志愿便填写了该学院,并被录取。说到这里,郭兰荣哈哈大笑:“你体会过什么叫欣喜若狂吗?我那时候就是!”
努力付出后收获喜人
入学第一年,郭兰荣在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专业老师听说他以前根本没有专门学过音乐,感觉非常惊讶。最让他感激的是,老师非常欣赏他的歌唱天赋,得知他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第一学期的后期,便推荐他利用课余去唱婚庆。尽管他还是个学生,却是个香饽饽,出去一次能挣到六七十元钱。他开心地告诉父母:“以后不用给我汇钱了,我能自己挣生活费了。”
冬天身着单薄衣服的他,在台上冻得发抖,但只要音乐响起,他就能很投入地歌唱,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便是肯定。
入学第二年,5800元的学费,郭兰荣怎么都凑不够,被“请”出了教室。恰逢专业老师生病住院,他去医院看望老师,老师很高兴但也嗔怪他:“今天是周三,你为何不去上课?”郭兰荣说出原因后,老师马上从身上掏出自己的银行卡,告诉他密码,让他去银行取上钱,赶紧交了学费去上课。此举让郭兰荣感激不已,他无以回报,只能是更加拼命、更加努力地学习。郭兰荣回忆说,命运总是对他很眷顾,无论走到哪里,他总会得到许多贵人的相助。他的老师,有的像姐姐般关照他,有的像父亲一样疼爱他。
辛勤的耕耘让郭兰荣有了可喜的收获,他多次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而且有幸获得山西籍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老师的指导。他还先后荣获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首届山西艺术节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声乐表演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山西赛区声乐民族组一等奖、新加坡第五届中新国际音乐比赛民族唱法“金奖”等许多奖项。
收获了这么多奖励和荣誉后,郭兰荣毅然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朔州市,成为朔州歌舞团的一名出色的歌唱演员。在大型文艺晚会上,他演唱过许多传统歌曲,像《西部放歌》《故土情》《中华情》等,这些歌曲虽不是原唱,但经他的口唱出来,却比原唱更多些韵味。他用他的歌声打动着每位观众的心,用他的爱回报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