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川端康成的作品,应该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了。当时还在上初中,被文中的一句“凌晨三点半,看见海棠花未眠。”惊艳了许久。
其他的倒是没有记住了。
兜兜转转过了这么长时间,那天又看到有书友提及《花未眠》,想到那时候的触动,最终又买了一本。
也许真的是年纪大了,以前看文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那种小触动的美感,现在则是更注重体会那种笔触之间所流露出来的感情。
看川端康成的文字,很容易体会到字里行间的那种惆怅、惋惜与留恋,在为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所惊叹,又惆怅不能久存。
再读《花未眠》,我才发现,原来我可能记错了时间。这本书翻译的是“夜间四时醒来,海棠花未眠。”私以为这个翻译虽有一些对称的,却少了之前的那种触动。大概是板板正正,少了一份惊喜感,没有“看见”两字,缺了一点趣味。
日本文学作品读的不多,侦探推理的倒是看了不少。此番重新阅读此文,顿觉几多惆怅,终究是岁月相隔。
我已少了那时的几分敏感,多了点行走时间的积尘,却在重读之中,仿佛看见了曾经的那个自己,固执而且不可爱,而今却被岁月打磨得苍白了许多。
回首望去,我和经年以前的自己,隔着书本与文字,遥遥相对,而今的我却能上前抱抱那个敏感脆弱的女孩。
凌晨三点,花未眠,人未醒透,半眠半醒之间与美好不期而遇,于是少年岁月里的一次相逢,穿越了时空,兜兜转转,到底是惦记了好些年。
大约美好都不易得,总是难免错过,所以每一次铭记,才多了几分刻骨的味道,再度重逢的时候,不过相视一笑,知道时光深处,还曾有过这份美好。
□张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