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凌晨,“双十一”刚刚开启半个小时,李诗宣看着店铺后台爆单的势头,就知道今年的牛肉销量肯定要超过去年了。截至当日下午5点,店铺的单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11000单,销售额超过130万,比去年增长了近4成。12月7日,提到自己近期的业绩,李诗宣说:“刘胡兰镇是英雄的故乡,我在家乡的支持下,实现了二次创业。我希望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更多地回馈家乡。”
两年来,李诗宣的团队扩展到30多人,并带动当地100多名年轻后生参与到电商产业中来,先后把刘胡兰镇的牛肉、猪肉和贡梨等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累计销售额超过2.3亿,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次网购,萌生创业想法
今年25岁的李诗宣,在电商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算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兵了。
2015年,李诗宣刚刚读大一,有一次,舍友买了一个机械键盘,“噼里啪啦的很炫酷”,李诗宣羡慕之余也想着买一个。
“当时,舍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拼多多的链接,领券之后还能优惠5块钱。”这是他第一次网购。
收到键盘之后,李诗宣对电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了一家拼多多的网店。山西最有名的就是白酒,所以店铺上线第一个商品就是汾酒。
在李诗宣看来,当时开店的举动纯粹是好奇心驱使,自己都不相信真能卖出去,但没想到店铺很快就开张了。
有一次,李诗宣正在操场上体育课,手机突然“叮当”响了一声。他打开手机,发现店铺里的汾酒居然卖出了一单,这让他十分兴奋。
“第一单商品就挣了30块钱,这相当于大学时一天的饭钱。”首单生意的成功,让这个山西后生对开网店有了信心,“这个事儿,能行!”
自此之后,李诗宣几乎把所有的课余精力都投入到电商之中,每天都守在电脑前研究店铺的运营技巧。慢慢李诗宣的店铺开始有了起色,差不多每天都能卖出三十箱汾酒,月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这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李诗宣成了学校的“大款”,“只要大学聚餐,几乎都是我请客。”
不过他说,开网店最让自己骄傲的,是没有荒废青春。
创业失败,从“大款”变“负翁”
大三的时候,当其他同学还在忙于实习找工作时,李诗宣已经开始了首次创业之旅,并在太原成立了自己的电商运营公司,单月销售额很快破百万,员工规模最大的时候超过100多人。
他也做出了很多爆品,仅汕头短裤一个类目,单日订单量就能卖到4万单。但他很快尝到了盲目选品的苦果,选出的品一旦打不开销路,就会导致大幅亏损。2019年,公司开始连续几个月呈现负增长,赔光了前两年的利润,解散时还背负了60多万的外债。
创业失败后,李诗宣从太原回到了家乡刘胡兰镇,一度十分消沉,每天呆在家里,甚至从不参加朋友的饭局,“觉得自卑,没脸见人”。
一直不支持李诗宣“瞎折腾”的父母,也趁机力劝他转行,找一份稳定工作,这反倒又激起了李诗宣的好胜心。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李诗宣决定重整旗鼓,这一次他盯上了家乡的土特产。
回乡再创业,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刘胡兰镇位于吕梁市文水县,是英烈刘胡兰的故乡,紧邻汾河,与平遥古城一河之隔。当地盛产贡梨,养殖业尤为发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文水县肉牛存栏17万头,出栏10万头。刘胡兰镇的肉牛大都是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通辽等地引进的牛犊。“在草原上养到500多斤之后,再把牛犊进行集中养殖,这样养出的肉牛不生病,且肉质极佳,出栏之后都是直供北京、上海的高档餐厅。”李诗宣说。
再创业初期,李诗宣受到不少阻力,主要原因是村里的信息相对闭塞,很多养殖户甚至都没听过电商,信不过他。在做通了几家商户的工作之后,李诗宣负责电商运营,然后把屠宰、加工、包装、物流等其他环节分包给专业商户,并把利润的大头分给他们。
凭着质优价廉、性价比高,店铺第一个月就收到了奇效,单月销售额达到了60万元,第二个月就突破了200万元。看到销售成绩,当地商户纷纷参与到电商产业中来。
与李诗宣同龄的王笑,之前在太原送外卖,去年年初回到文水,成为李诗宣合作的商户之一,主要负责牛肉的加工和包装,去年净利润接近30万元。今年18岁的杜朝,以前一直打零工,去年与李诗宣合作后,成为商户中的TOP 1,净利润超过200万。
因为疫情的原因,当地的贡梨也一度滞销,很多果农找到李诗宣帮忙救急。李诗宣通过拼多多,累计售出超过160万斤,极大地减少了果农的损失。
过去一年,李诗宣的电商运营团队已经超过30人,大部分都是95后,并先后带动10多家养殖场、屠宰厂、加工厂加入到电商阵营中来,2020年累计销售牛肉、猪肉、贡梨超过一亿三千万元。
在拼多多平台上,像李诗宣这样的95后“新新农人”还有很多。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年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2021年,平台95后的新新农人数量超过12.6万,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 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