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晋南地区,这里有一种特色小吃,名叫“油疙瘩”。从其名字不难判断,它属于油炸食品,外形为疙瘩状;又因为酷似麻花的一端,所以有些地方也称之为麻花头。
我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缺油少面的,很少吃油炸的食品。每半年能吃上一次油疙瘩,就算是不错的伙食改善了。那时候,每当母亲炸“油疙瘩”,我和妹妹都非常兴奋,跟着母亲“忙前忙后”,不离左右,为的是可以先尝为快。慢慢地对其做法也日渐熟悉。
油疙瘩的做法很简单。首先是和面,以两份水、一份面粉的比例搭配,并放入少许精盐和10克左右的泡打粉进行搅拌,直至黏稠并产生不均匀的气泡,就算可以了。有时也可以放入少许类似茴香、花椒叶的调料,增加香气。接下来是热油,油锅要选用平底锅,油不能太多,离锅底1-2厘米为佳。油热到七八成的时候,可以左右两手各拿一根筷子,在调配好的面盘里前后搅动,这样就可以搅出一团团面粉疙瘩来,然后轻轻放入油锅内进行煎炸。这时,面团会渐渐膨胀起来。待面团下半部分炸至金黄的时候,再把面团翻过来继续炸。大约半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如此,把调好的面糊全部炸完,一个个黄澄澄、香酥酥的“油疙瘩”就堆满了小盆。让人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整个面团松软咸香,因为面团中有气孔,经过油炸,内部形成了犹如马蜂窝一般的结构,加之有花椒叶等香料,油疙瘩香气扑鼻,酥软可口。家乡吃油疙瘩时,喜欢蘸点蒜水,那就更有口感了。
如今,油疙瘩已进入了各大饭店的特色小吃体系,成为了地方特色。凡有外地人来,主人必定会点一盘油疙瘩请客人尝尝。
□王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