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郑太高铁开通一周年

梦想照进现实 生活怎一个“快”字了得

  •   12月12日7时11分,G3127次高铁列车准时驶出太原南站。郑州至太原高速铁路(郑太高铁)迎来全线开通运营一周年。
      晋豫两省一线牵,太行天堑变通途。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开通运营,线路北起山西省会太原市,途经晋中、太谷东、榆社西、武乡、襄垣东、长治东、长治南、高平东、晋城东、焦作西、焦作等,终到河南省会郑州市,线路全长432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原至郑州高铁旅行时间压缩至最快2小时20分钟左右。一年来,郑太高铁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正点、受自然影响小等优势,用速度和服务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品质和生活方式,铿锵的车轮满载着沿线人民群众的梦想,奔向幸福生活。
      打破交通壁垒 太行群众出行更便捷
      12月7日下午,在太原南站候车厅,旅客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太原开往焦作的D3381次列车准备检票。旅客郝艳涛高兴地说:“我在太原打工,准备回老家襄垣。过去,从襄垣到太原只有一趟绿皮车,而且还是下午发车,到太原天就黑了。有了高铁后,现在从早上7点23分到晚上7点54分,襄垣到太原就有11趟动车。我坐的这趟车回襄垣的二等座票价72块,54分钟就到了。现在说走就能走,真是又快又方便!”
      旁边的旅客任先生说:“我老家是长治的,我现在住在太原。太原到长治公路是230公里,大巴要走三个多小时。现在我坐这趟高铁,70分钟就到长治了,特别方便。”
      “郑太高铁的开通,让山西到河南的时空距离明显压缩。”太原南站工作人员李静介绍说,经郑太高铁,太原至郑州高铁旅行时间压缩至最快2小时20分钟左右,比原先绕行石家庄节省1个多小时,比普速列车节省约9个小时。
      电子客票、刷脸进站、互联网订餐、在线选座……“说走就走”的高铁出行,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服务更加细致周到。车窗外江山多娇、风景如画,车厢内宾至如归、其乐融融。家住晋中市太谷区的郑州务工人员老张感慨道:“以前去郑州,要先到太原转车,还要绕一趟石家庄。现在好了,不用倒车,还能省下一百多块钱和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是为老百姓造福啊!”
      “高铁重新定义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感受。”郑太高铁乘客王先生说。他认为,高铁拉宽了人们的生活半径和梦想半径,在人们实现双城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G3348次列车上,在太原工作的旅客高先生一上车就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忙碌。他说:“有了高铁后,我周末经常回晋城看看父母。今天上午单位有个会议,坐这趟车8点多就能回去,不耽误事,路上还能整理一下会议资料。”
      郑太高铁打破了阻碍太行老区发展的交通壁垒,构建出集高效、优质、便捷为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得“天堑变通途”。自此,晋豫两大城市群紧密牵手,经太原、郑州两个铁路枢纽,大西高铁、石太客专与京广、郑渝、商合杭等高铁连线成网,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大大缩短晋东南等地与中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山西、内蒙古西部等地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经济圈快速交流,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便利晋东南太行老区人民群众出行,对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3127次列车由太原南开往黄山北,是郑太高铁拓宽山西南下通道后开行的列车。太原局集团公司客运部工作人员说,经郑太高铁,高铁列车通达了北京、上海、杭州、合肥、宁波、黄山、武汉、长沙、呼和、包头、大同等地,山西铁路客运能力提升约20%。
      郑太高铁开通一年来,太原局集团公司经郑太高铁共发送旅客300余万人,今年10月1日,太原南站发送旅客达18748人,创郑太高铁开通后的最高纪录。郑太高铁极大地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让沿线群众“说走就走”的探亲、旅游梦成为现实,进一步提高广大旅客的获得感、幸福感。
      太原铁路局有关人士表示,交通运输串联着生产、消费、流通各个环节,是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坚实的支撑,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更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影响重大。郑太高铁的开通,将多年来制约晋东南地区发展的交通瓶颈成为历史,形成了山西打通太行山、进入大中原、直奔长三角、携手大湾区这样一个向东向南发展有利态势,对于我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研学热升温 红色文化传承驶入“高铁”时代
      交通是旅游的命脉。近年来,随着全国高铁网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知名旅游景点客流量增长迅速,全国旅游城市实现客源互换,旅游合作日趋多元,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更是明显增强。
      大美太行在山西,郑太高铁贯穿的中南段更是太行风景最美的一段,集雄、奇、险、幽、秀、美于一体,沿线仅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就有近50处。榆社云竹湖、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长治太行山大峡谷、晋城皇城相府、焦作云台山、郑州登封少林寺……千山万壑间处处都有奇观胜景,更流传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等美丽的传说。
      晋东南太行山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处处流淌着红色基因。郑太高铁经过的武乡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有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历史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加上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百团大战指挥部砖壁旧址,这3个景区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发现最美铁路,传承太行精神。今年4月10日,一趟以“红色太行”为主题的高铁旅游列车从太原南站驶出,开往位于晋东南革命老区的武乡。“郑太高铁全线贯通后,今年有好多中小学组织来我们这里进行红色研学。”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胡飞介绍说。
      武乡县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游客想去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只能通过公路驾车出行,耗时费力还不安全。郑太高铁打通了太行革命老区交通运输的瓶颈,大大缩短了太行老区到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现在从武乡站到太原南站仅需40分钟左右,旅客出了武乡高铁站后,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只要6分钟车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也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到来。
      太原市某旅行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七一”期间去武乡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要比往年多很多,一方面是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历史性时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交通便捷,以往3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坐高铁不到1个小时,游客体验要好了很多。
      高铁兴则城市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高铁一通转换时空,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高铁连点成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速”。依托郑太高铁,沿线城市发展布局全面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长治市以“天脊列车”高铁旅游发展为轴,完善旅游集散功能,开发特色游线,丰富高铁旅游产品。晋城市依托高铁开通建设丹河新城,“老城新城”一体两翼,泽州城区协同发展。武乡、榆社这些曾经的贫困县更是迎来难得的机遇。太行旅游板块提档升级,风光游、古建游、康养游等产业喜迎八方宾客,榆社笨鸡蛋、武乡小米、长治党参、襄子老粗布等特产伴随高铁走向祖国各地。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更好的生活在前方。郑太高铁开通后,让距离不再遥远,让游子回家方便,让亲情不再等待,让沿线群众切实享受到“高铁时代”交通出行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特写
      一年安全运行4933767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123圈
      12月12日23时23分,随着太原机务段高铁司机张小兵、刘永鹏驾驶的G3128次动车组正点抵达太原南站,太原局集团公司圆满完成了郑太高铁动车组一年的牵引任务。
      太原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太焦队共有70名干部职工,其中高铁司机62名,承担郑太高铁的值乘任务。郑太高铁开通初期,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11对,今年经过四次调图,现在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近40对,其中,太原局集团公司担当21对,高峰线是26对。终到由刚开通时最远的河南郑州,逐步调整为目前通往内蒙古、北京、山东、安徽、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高铁司机王海军说:“我们驾驶的车型有6种,运行速度快,每分每秒都不能有一点闪失。郑太高铁线路复杂,变速点多,沿路共有39条隧道,线路桥隧比例高达74.8%,有5条隧道超过10000米。无论严寒酷暑,班前我总要认真想想,了解每趟列车的值乘重点、注意事项,保证每趟高铁动车组的行车安全。”
      一年来,太焦车队践行“忠诚、敬业、务实、担当”的太机精神,规范标准化作业,指导司机添乘把关,严格落实《冰雪天气安全行车措施》《一次乘务作业标准》等制度落实,严把关键区段平稳操纵,建立了一趟一分析制度,抓实日常培训,每月对动车司机进行星级评比,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高铁动车组司机队伍,确保了高铁动车组安全正点、平稳运行,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截至12月12日,太原局集团公司担当郑太高铁值乘累计开行高铁动车组14495列,安全运行4933767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3圈。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通讯员 张秋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13期

    • 第2021-12-10期

    • 第2021-12-09期

    • 第2021-12-08期

    • 第2021-12-07期

    • 第2021-12-06期

    • 第2021-12-03期

    • 第2021-12-02期

    • 第2021-12-01期

    • 第2021-11-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