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博物馆新力量

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 第三十站

新晋商酒庄酒器具收藏陈列馆:追溯华夏酒之魂

  •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这是诗仙李白写的《月下独酌》。“酌好酒,吟好诗”,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学士的两大追求,也由此可见中国的酒文化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提起山西的酒,势必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杏花村,其实杏花村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考证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酒文化史都有着标志性意义。传承到现在,杏花村已经是酒厂林立、酒商云集的“中华名酒第一村”了。山西新晋商酒庄集团公司就坐落于此,一个特别的非国有博物馆——新晋商酒庄酒器具收藏陈列馆,就“潜藏”在这家公司内。
      用酒具来介绍中国和山西的酒文化,这样的博物馆,在我省还是独一家。
      近千件酒具阐释“泉清酒旨”
      这家酒器具收藏陈列馆建于2009年,总面积2000平方米,馆长为山西新晋商酒庄集团公司董事长侯清泉,地地道道的杏花村人,名副其实的新晋商。
      据侯清泉介绍,该馆收藏了散落在民间的近千件酒具,藏品年代跨度较广,从春秋战国直至现代酒具,都有展陈。这些酒器具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杏花村酒文化的发展脉络,折射出时代的更替与变迁。而他所做的,正是融汇晋商酒文化与杏花村的品牌文化,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创新,把酒具和酒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正是因为藏品的丰富和意义的独特,酒器具收藏陈列馆被授予“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走进该馆,一定要关注一块木质照壁,上面写着“泉清酒旨”。这是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在九十九岁高龄时题写的。清者,在古代有甜酒之意。清泉,让人联想到清冽甘醇之美酒。《诗·小雅·鹿鸣》中说:“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就是“泉清酒旨”的意思。这四个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泉清出旨酒,酒美赛清泉”。
      步入展厅,你率先能看到“酒坛矩阵”,里面摆放着一批产于宋元明清时期的磁州窑酒坛。
      磁州窑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一代名窑。宋代以文兴国,从皇帝到平民都垂青文化艺术,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这种文化特色亦融入酒器制作中,所以在这个“酒坛矩阵”中,能欣赏到各类花色、品种繁多的酒坛,装饰风格清新自如,不受任何束缚,装饰方法主要有釉下彩绘、刻花、划花、印花等等。纹饰潇洒自如,真切生动,具有生活情趣。其中一只酒坛上,还写着一首七绝古诗:“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禾火二仙相对坐,夕阳桥下一双瓜。”这首古诗别看只有四句,但每一句代表了一个季节,由此可见古人的文雅情趣。
      酒器具收藏陈列馆共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地上的陈列馆,而另一处则是地下储酒窖。在陈列馆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酒具。你瞧,有战国时期的匜、汉代的铜耳杯、汉代青铜大匜、汉代鸡首彩绘盉、汉代青铜钫、汉代青铜酒勺、清代宣统时期铜执壶、清代凤凰耳青铜酒壶、清代铜提梁壶、清代龙凤纹四季花卉盘、民国时期的铜酒壶等,从盛放酒的器物,到饮酒的杯子,一应俱全。
      展厅内,按照藏品的年代进行分区,一号展柜陈列的展品是战国时期的部分酒器具,大部分都是陶器制品,比如有用来煮饭的鬲,也是温酒器,还有“鱼形壶”,造型好看,像两条鱼相拥,折射出古人对“年年有余”好兆头的期盼。二号展柜,主要展示的是汉代灰陶罐,灰陶罐在当时作为一种盛酒器流行于民间,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据介绍,这样的器物,存世的非常少,所以馆里专门摆放了仿制品,就是为了详实介绍酒具的发展历史。这个灰陶罐也是个“明星”,因为在央视拍摄的电视剧《杏花魂》(后改名为《当家大掌柜》)中,它还是剧中重要的道具。
      第三、第四展柜,主要陈列了汉代时期所盛行的酒具。比如这件绿釉兽纹壶。在秦汉时青铜器逐步走向没落,代替它的是釉陶器。汉末瓷器的出现好似清风一缕,虽还稚嫩,尚显粗糙,但却充满活力和质朴。它的特点是在红胎上挂以铅釉再烧制,大大克服了陶器吸水率高的问题,因此釉陶器比陶器显得更实用、更漂亮,是酒器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为后来出现的唐三彩起到了奠基作用。展柜中,还展示大量宋代时期的酒具。相比前朝来说,宋代人注重文雅,所用的酒具也以梅瓶为主。此外,唐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酒具也悉数亮相,眼前的一个个瓶子,不仅仅是盛放酒的器皿,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
      杏花村内佳酿多,瓶瓶罐罐来见证
      前文提及,该陈列馆的藏品,展现了杏花村白酒文化的发展,是时代的见证。
      清代“杏花村白酒”黑釉酒罐、民国时期“尽善、义泉永”黑釉酒罐、杏花村乔家内供黑釉酒罐、清代“谦益居”双系黑釉酒罐、民国“义泉永”酒罐、清代“聚仙居”双耳肚篓瓶……可以说,这都是山西历史上的驰名佳酿。对于喜欢酒或者想要读懂山西酒文化发展史的公众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鉴赏机会。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展柜,里面展陈的物品都大有来头。第一件,名为“018号国藏汾酒”。为了纪念汾酒唯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品牌甲等大奖章95周年,汾酒集团特制了95瓶“国藏汾酒纪念酒”。纪念酒系采用解放以来贮藏时间最长的汾酒原浆,由国家级调酒师精心调制而成。每瓶重量约9.5斤,包装采用仿哥窑开片瓷瓶。每瓶单独编号,附收藏证书。2010年9月5日,汾酒集团委托拍卖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国藏汾酒纪念酒公益慈善拍卖会,汾酒集团拿出其中20瓶,进行了公益慈善拍卖。侯清泉积极竞拍,以158万元拍得“018号国藏汾酒”。此外,汾酒集团还承诺,“国藏汾酒”自上市之日起,每销售一瓶,都要从销售款中拿出200元纳入“汾酒集团公益慈善基金”,该项活动至少持续五年时间。2011年2月,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酒类行业的第一个公益基金会,新晋商酒庄作为“大杏花村”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侯清泉被选举为副理事长。
      馆内的地下储酒窖,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第一私人储藏酒窖。据介绍,地下储藏酒窖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多,常年保持特定的自然温度和湿度,最为适宜白酒的储藏。这是侯清泉引进国外葡萄酒酒庄储酒的先进理念,结合杏花村清香型白酒特色所开设的。置身酒窖,扑面而来的浓郁酒香令人身心陶醉。
      馆长推荐
      看着品类繁多的酒具,究竟哪一件更有纪念意义呢?接下来,就由馆长侯清泉为大家介绍该馆的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
      元代白釉梅瓶
      这是一尊世间罕见的元代高档酒具。该尊盛酒器器形精致,乳白釉色,褐花图案,整体典雅高贵。在瓶肩环上写有“好清酒”三个字。对此,有关专家叹为观止:该器实属罕见,因为“好清酒”三个字太有价值了。《二十四史·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信中提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这件酒器,对研究汾阳杏花村酒史乃至整个酿造史都有很高的价值,也是杏花村自古酿好酒的真实写照。
      宋代梅瓶
      梅瓶是我国宋代以来形成的陶瓷器型的一种,宋代梅瓶多小口外卷。其中,北方生产的梅瓶丰肩,形体修长,颈部瘦削,秀丽挺拔。南方生产的梅瓶则肩较溜,略显短胖。梅瓶的前身是宋代的注瓶,原来是盛酒的,后来就成了陈设品。到明代永乐、宜德时期,式样有所改变,口部增大,肩部也加宽,并且常有附加的装饰,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创新的独到。这件宋代梅瓶,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明代青花龙凤梅瓶
      这件宝贝为明代作品,既是酒器具,更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瓶体光洁如玉,圆润细腻,玲珑剔透,瓶身整体绘有龙凤双戏,环肩绘有白鹤祥云,展现了典雅高贵、祥瑞吉泰的气氛。

    山西晚报记者 吕国俊 孙轶琼 南丽江 通讯员 杨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16期

    • 第2021-12-15期

    • 第2021-12-14期

    • 第2021-12-13期

    • 第2021-12-10期

    • 第2021-12-09期

    • 第2021-12-08期

    • 第2021-12-07期

    • 第2021-12-06期

    • 第2021-12-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