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 12月20日起,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我省5市、7个赛点展开激烈角逐。12月24日,山西晚报邀请到大赛组委会代表做客“山晚帮办”,围绕大赛“战况”以及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梳理和解答。
上午还在赛场,下午就来到“山晚帮办”直播间,本次活动的嘉宾中,有的来自承办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午乘坐高铁从晋城赛场赶回,出了火车站直接来到山西晚报社;有的是大赛项目的裁判长,刚执行完裁判项目,就把最“热乎”的情况一块儿带来了。从大赛筹备阶段到执行阶段,他们是离比赛现场距离最近的人,观察着、服务着赛场的里里外外,办着一件又一件“实事”。
活动现场,嘉宾们围绕大赛的亮点、热点;大赛项目设置和调整的目的、方式;如何报名参加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能得到怎样的奖励等方面与主持人展开热烈讨论。同时,网友通过山西晚报客户端收看了视频直播,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互动。
从2019年到2021年,我省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首届的7类30项,扩展到第三届的6类47项,决赛参赛人数从1517人上升到如今的2393人,全社会学习技能、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新高潮正在形成,技能劳动者大军日益壮大。正在举办的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盛会。这次大赛竞赛项目对标世赛和国赛,水平高、含金量足,充分展示了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也是对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有效检验,推动山西优势产业加快升级转型,呼唤着山西培养更多更具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
2021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投入20亿元培训200万人、100万人取证、实现新就业100万人”的“2211”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省发放电子培训券460.07万张,发放量和使用量处于全国之首。组织培训220万人,新增技能人才70.4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1.5万人,实现新就业115.28万人。目前,我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45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28.8%,我省职业技能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郜 军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二级调研员
祁慧丽 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经济师
韩跃飞 山西盛世飞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烹饪(西餐)项目裁判长
现场
关于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你想知道的这儿都有
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有哪些赛项?如何报名参加?获奖选手将得到怎样的奖励……
直播一开始,现场嘉宾就针对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嘉宾们借助“山晚帮办”直播平台,让更多劳动者了解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也让更多网友明白,技能可以成就梦想,技能也能赢得未来。
以赛促训 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从2019年首届到2021年的第三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二级调研员郜军每年都要为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忙碌。
决赛期间,每一个赛点她都要走到,去看、去听、去了解大赛举办情况。12月24日,上午还在晋城赛点观看比赛,中午她就坐上了返回太原的高铁,为的就是把最新的赛况,通过“山晚帮办”的直播间带给大家。
一路风尘仆仆,郜军抵达山西晚报社时已是下午4时,离开播只剩半个小时。她连羽绒衣外套都顾不上脱,就坐进直播间里,抓紧最后的时间准备相关内容。大致浏览材料后,她把稿件放在了一旁。“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东西特别多,都是我平时的工作,我就自然脱稿了哈。”郜军笑着说。
据介绍,今年大赛决赛共47个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项目34个、国赛项目6个、省赛自选项目7个。报名参赛选手2393人。其中,世赛项目1736人、国/省赛项目657人。与第二届大赛40个项目相比,2021年新增了轨道车辆技术等14个项目,取消了钢筋工等7个项目,项目设置更贴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如说,2019年、2020年,我们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前两届大赛中就有果树嫁接、刺绣、钢筋工等项目,带动村民技能脱贫。”郜军说,全面小康之后,技能培训方向转变为服务山西转型发展,所以围绕十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了轨道车辆技术、水处理技术等14个项目,“我们省有了第一条地铁,全省11市也都通了高铁,未来急需要轨道车辆技术方面的人才。我们希望以赛促训,持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为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提供强大高技能人才保障。”
不设上限 16周岁以上人员均可报名参赛
大赛采取省市县逐级、部门(行业)分类举办的形式,从7月初开始,11个市、62个县(市、区)、22个省直部门(行业)、6个省属大型企业陆续展开竞赛,逐级选拔优秀选手积极参与省级决赛。“以往参赛选手要求16周岁到法定退休年龄,今年不设报名年龄上限,凡年满16周岁以上的我省城乡各类人员,不受学历、工作经验限制,均可报名参赛。”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经济师祁慧丽介绍:“今年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选手16岁,来自太原代表队,参加的是汽车技术项目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61岁,来自吕梁代表队,参加农机修理项目比赛。”
不过,也有一些人不能报名参赛。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省政府发文通报的“三晋技术能手”称号者,首届、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已获得各赛项前3名的职工(含教师)选手,不再作为选手参加本次大赛。“我们需要把参赛、获奖的机会让给更多人,带动更多劳动者投入到技能培训、技能成才的道路中来。”祁慧丽说。
公平公正 确定第三方裁判400人
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裁判人员队伍至关重要。设在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大赛组委会从4月起,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裁判,针对47个赛项共征集到800余名竞赛技术专家、裁判候选人。
10月下旬,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裁判遴选工作会召开,抽调山西省技师评审委员会相关职业评审组中部分评委以及省级技能大师、国赛教练等专家,对征集的候选人员进行择优遴选。遴选全程由纪检人员参与。
对于裁判长:优先选择有过首届全国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大赛执裁经验的行业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裁判长。
对于第三方裁判员:优先选择技术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竞赛经验丰富人员,以及获得国赛一等奖、省赛前3名的选手担任第三方裁判。除了第三方裁判以外,吸纳各参赛代表队推荐的1名后备裁判参与执裁工作,执裁过程中回避本队选手。“这样做,一方面是帮助提升各地区裁判人员素质,带动改进各地大赛理念和执裁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大赛执裁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体现大赛公平公正。”祁慧丽说,本次大赛最终确定裁判长47人、第三方裁判400人、代表队推荐裁判153人,“比赛时,裁判给选手打分。比赛结束后,各代表队领队、协办单位、技术支持企业等也要对裁判长、裁判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评估,确保大赛公正。”
参赛人数增多 技能水平明显提升
“从本次大赛选手的来源看,有来自行业的一线厨师,有来自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还有一部分学生,职业院校师生参赛人数明显增多,这一现象反映出了我省职业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山西盛世飞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烹饪(西餐)项目裁判长韩跃飞以烹饪(西餐)项目为例,与大家分享了本次大赛的“新鲜事”。
韩跃飞连续三届参与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决赛的裁判工作,首届担任裁判,第二届、第三届担任裁判长。在他眼中,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较去年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菜品的设计上。
今年的西餐项目一共有3个竞赛模块,其中模块B是“神秘模块”。在这一环节中,需要使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食材和调味品按要求制作1份成品。制作时间为30分钟,超时1分钟扣1分,超时5分钟将不送往品评室。
今年西餐项目首次引入“神秘模块”,这一模块在选手报到后,比赛开始前才正式揭晓。今年的“神秘模块”是焦糖苹果。“这是一道经典西餐甜点,对火候的掌握、糖汁的色泽有很高的要求,考的都是基本功。”韩跃飞说,25号参赛选手的创意让他印象深刻,这位选手把中餐中的拔丝和西餐的焦糖融合在一起,用拔丝做苹果点缀,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在韩跃飞看来,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切磋的竞技场,还是学习的大课堂,“目前,越来越多的职校学生参与到技能大赛中来,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了解自己的职业水平,还能相互学习,向行业协会推荐的厨师学习。常年在后厨工作的厨师,也能从职业院校学生那里找到创新的灵感,从而提高技能水平。”
重金奖励 最高可奖5万元
今年以来,我省拿出专项资金重奖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奖的高技能人才,累计向全省参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五项全国赛事138人(次)选手和教练发放奖励共262.4万元。放眼三晋大地,越来越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交流提高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2个,涉及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各个行业领域,引导更多青年人关注技能、热爱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为激励更多的劳动者投身到技能社会建设中,本届大赛设个人奖、团体奖、特殊贡献奖等奖项,根据项目不同将给予个人获奖者0.5万元—5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每个项目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授予三晋技术能手和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优先入围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符合条件的将推荐申报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劳动创造精彩人生,时代呼唤大国工匠。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要求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1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技能山西建设的决定》,并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以法治方式推动技能富民战略实施,推进技能山西建设。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无疑成为发现选拔学以致用、素质优良的“三晋工匠”“能工巧匠”的舞台,将在全省营造更为浓厚的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氛围,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技能富民、技能强省“新晋力量”。
问答
决赛选手这样选拔 技能人才这样奖励
问: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有多少代表队、多少人参赛?
答:大赛共47个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项目34个、国赛项目6个、省赛自选项目7个。
来自全省11个市、15个部门(行业)共26个代表队参赛。领队及领队助理、联络员78人。指导教练266人。
报名参赛选手2393人(其中:世赛项目1736人、国/省赛项目657人),来自全省637个单位。
裁判人员600人,其中裁判长47人、裁判员553人。
大赛技术支持单位28家。
志愿工作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1410人。
大赛各类人员规模5000余人。
问:大赛选拔程序是怎样的?如何报名参加大赛?
答:大赛采取省市县逐级、部门(行业)分类举办的形式,从7月初开始,11个市、62个县(市、区)、22个省直部门(行业)、6个省属大型企业陆续展开竞赛,逐级选拔优秀选手积极参与省级决赛。
大赛以市、省直部门(行业)为单位组队参赛。以市为单位组队的,参赛人员按照属地原则(当地学习或工作满1年以上)到当地人社局报名参赛。以省直部门(行业)为单位组队的,参赛人员按所在单位归属部门(行业)报名参赛。每个参赛队每个赛项限报参赛选手5人(组)。
问:在大赛项目设置和调整上,我省是怎样考虑的?
答:与去年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相比,今年第三届全省大赛新增了轨道车辆技术等14个项目,取消了钢筋工等7个项目,变化情况如下:
运输与物流类方面,在保留优化车身修理、汽车技术、汽车喷漆以及农机修理、物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围绕十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和我省近年来地铁、高铁项目的发展前景布局对相关技能人才的未来需求,并结合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设置的世赛选拔项目考虑,特别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轨道车辆技术项目;考虑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森林消防、电力矿山设施检修维护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和高校、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结合近几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工作情况,特别增加了无人机驾驶项目。以期实现在满足我省产业发展对相应技能人才的需求的同时,引导培育并夯实我省参加国赛优秀选手的选拔储备和工作基础。
建筑与工程技术类方面,用瓷砖贴面项目替换钢筋工项目,并在保留数控车、数控铣、电子技术、工业控制、CAD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塑料模具工程、焊接、装配钳工、电工等群众性参与度高的项目基础上,围绕十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和制造业升级对相关技能人才的未来需求,结合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特别增加了增材制造、工业机械、水处理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4.0项目,以期实现助推我省传统装备制造业壮大的前提下,不断满足并引领制造业更新换代对相应技能人才技术水平提升的要求。
信息与通信技术类方面,在保留信息网络布线、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围绕十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产业对技能人才的未来需求,结合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特别增加了网络系统管理、物联网技术项目,以期实现满足信息技术在高、中、低端产业和乡村振兴工程中不同群体的应用需求。
社会与个人服务类方面,围绕十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来临的现实出发,顺应国家顶层设计广泛开展康养服务人员培训的安排部署,在继续组织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的基础上,用养老护理、育婴项目替换了家政服务等项目;从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推进山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和有利于引导培育并夯实我省参加国赛优秀选手的选拔储备和工作基础出发,结合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设置,新增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酒店接待项目。
问:我省如何奖励获奖选手或者高级技能人才?
答:本次大赛命题参照世赛项目的,每个竞赛项目的第1名至第3名,分别按项目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的奖励。命题参照国赛项目或省赛自选项目的,每个竞赛项目的第1名至第3名,分别按项目给予3万元、1万元、0.5万元的奖励。双人赛项按1名计。
我省2019年出台的《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进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集训的选手以及在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给予一定职业技能竞赛补助。补助标准为:
对进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集训的项目给予2万元补助;
对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的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补助。
对获得国家级一类大赛一、二、三等奖、优胜奖的项目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的补助,对获奖项目的教练团队按相同对应标准给予补助。
对获得国家级二类大赛一、二、三等奖、优胜奖的项目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5000元、3000元的补助,对获奖项目的教练团队按相同对应标准给予补助。
对通过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得“三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优秀选手给予2000元的补助。
在获奖选手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方面,每个竞赛项目获得前3名的选手,除按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授予“三晋技术能手”称号,直接晋升技师(二级)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并可申报高级技师(一级)资格评价;已具有技师(二级)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高级技师(一级)。对第4名至参赛人数2/3的选手可直接晋升高级工(三级)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高级工(三级)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技师(二级)。其余参赛选手结合竞赛成绩可晋升中级工(四级)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
符合推荐条件的,由选手所在市总工会或省级产业工会(工委)在次年五一前夕集中表彰时按程序申报“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各项目第1名选手可优先入围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
问:以赛促训,今年我省在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第一,在组织领导机制方面,全省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将相关行业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指导相应的群体组织开展培训。第二,在培训项目的选择方面,针对全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全方位开展3万人的定向式培训。截至11月底,3万人的产业集群培训已全面完成。第三,在培训数量方面,今年实行了培训任务的倍增,年初制定了培训200万人的目标,目前已完成220.3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第四,在促进技能人才的建设上,我们对标省委省政府全省实现技能人才取证100万任务,已全面完成。
04、05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武 佳
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胡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