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汽车

补贴退坡30% 新能源汽车要涨价了?

  •   2022年1月1日,在国内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发布2021年全年销量的同时,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其内容,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2021年,新能源市场踩下油门,一路狂飙猛进,为黯淡的汽车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国家补贴减少后,新能源汽车的道路还会一帆风顺吗?
      A 补贴退坡30%:2022年是最后一年
      根据《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的内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平缓退坡。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的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2021年期间,纯电动汽车续航在300400km区间可享受1.3万补贴,续航大于400km且售价低于30万的纯电车可享受1.8万的补贴。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那么此前纯电动汽车续航在300-400km区间的纯电车现在只能补贴9100元,减少补贴3900元,而续航大于400km且售价低于30万的纯电车现在只能补贴12600元,减少了5400元。而对于混动车型来说,纯电续航NEDC工况大于50km,或WLTC工况续航大于等于43km,且售价低于30万元的混动车型,2021年享受6800元补贴,2022年退坡30%后,现在只能补贴4760元,减少了2040元。
      与此同时,《通知》也明确表示,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稳定行业和消费者预期,《通知》明确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12月31日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其实,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享受了12年的政策补贴红利;据媒体报道,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财政部已经公示过19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累计金额超过1400亿元。
      
    B 车企在行动:自掏腰包或官宣涨价
      由于2022年新能源国补退坡明确,车企享受的补贴减少,不少人认为,这部分成本必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不少新能源品牌就开始向消费者打即将涨价的“预防针”,也有部分车企明确表示将“自掏腰包”为消费者买单。
      最先开始行动的是造车新势力。12月31日,蔚来汽车正式发布2022年购车补贴方案: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购买ES8、ES6和EC6,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成功提车的用户,可依旧按照2021年国家补贴标准享受补贴,差额由蔚来承担。小鹏汽车也采取了与蔚来汽车相似的限时保价策略:2022年1月1日-10日支付定金的用户,都可享受与2021年一样的补贴政策,至于2022年与2021年之间的补贴差额全由小鹏汽车承担。
      当然,不是所有车企都会选择替用户承担退坡补贴的情况。比如理想汽车就是造车新势力中为数不多的对新能源补贴退坡没有任何意见和举措的车企,这是因为目前理想ONE并不享受任何补贴,也就无退坡可言。再比如特斯拉,其已经上调了售价,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且特斯拉中国已经确认,涨价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有关,而涨价后,由于Model Y后驱版的售价超过30万元,所以Model Y后驱版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一汽大众官方在去年12月就提前发布了“补贴退坡倒计时”来提醒车主尽早购车。在放出年底限时补贴消息的同时,也公布了旗下车型在2022年1月1日起进行涨价的信息:ID.6 CROZZ和ID.4 CROZZ两款纯电车型,将整体涨5400元。调整后,ID.6 CROZZ起售价为24.22万元;ID.4 CROZZ起售价为20.53万。
      
    C 未来可期:新能源产业转向市场主导
      山西晚报记者走访省城汽车市场了解到,除了上述车企,多数新能源品牌面对新政并没有太明显的动作,官方并没有就是否涨价发布相应的通知,经销商也表示没有收到厂家关于涨价的通知。
      “店里对于退坡的事情有准备,不过厂家并没有明确地通知,虽然退坡了,但补贴也都在1万多块钱,其实也还好。”某新能源4S店的工作人员说道。其表示,退坡30%对销售的影响不会很大,要知道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多次退坡,2021年的补贴额度已经不大,在此基础上退坡30%,相比于整车的售价来说微乎其微。“新能源最近的销量一直不错,基本上都没有现车,目前厂家也没有因为退坡而提高售价,即使按照减少的补贴提高几千款,我认为很多消费者也不会在意。”
      确实,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用“火热”两个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车企已经公布了2021年全年销量数据,销量最高的是特斯拉,2021年全年的交付量达93.62万辆,相比2020年增幅达87.2%。自主品牌中,比亚迪2021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59.37万辆,同比大增231.6%。造车新势力中,小鹏、蔚来、理想三家交付量均超过9万辆。其中,小鹏汽车全年总交付达到98155辆排名第一,距离年销10万辆大关仅一步之遥,销量同比增长263%;蔚来汽车的2021年累计交付量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排名第二,全年交付91429辆,同比增长109.10%;紧随其后的理想汽车,2021年累计交付量与蔚来之间的差距仅有938辆,总计交付90491辆,同比2020年增长177.4%。此外,哪吒、威马和零跑分别累计交付6.97万、4.42万和4.31万辆。就连去年12月23日刚发布的华为混动车型问界M5,据透露目前全国大订单已经超过7000台。
      业内人士表示,从2021年火热的新能源车市不难看出,随着市场快速成长和补贴逐步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竞争日趋激烈。现如今,正式各家车企高速发展、抢占市场的关键时期,涨价必然会导致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这是车企不愿看到的。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同的价格可以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车,补贴退坡的部分很容易从电池等其他造车成本方面抵消。短期内,车企可能面临补贴退坡的压力,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车企想要保持竞争力,不仅不会涨价,甚至有可能出现价格下调的情况。
      资讯
      2021年12月汽车投诉榜单公布:
      自主品牌成投诉重灾区
      近日,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公布了2021年12月份的汽车投诉榜单,12月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11821宗,连续第二个月投诉量破万,环比上涨12.9%,同比上涨37.6%,共涉及750款车型,其中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151款。
      2021年12月,投诉量第一的是长城欧拉,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的投诉指数飙升了一倍,成为投诉指数排名第一的车企;吉利汽车则位居第二,其中几何汽车投诉指数飙升了23倍的,排名直接蹿升至投诉榜的第三位。
      具体来看,投诉榜第一的是长城的欧拉好猫,其投诉量达到了1361宗。欧拉好猫由于芯片货不对板,产品与官方宣传资料不符遭到了车主的声讨,事后,欧拉好猫前期声称以报警的方式而拒绝与车主沟通,这件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起广大网友的不满,欧拉不得不出面平息此事,不过后续给出的“多项补贴”补偿方案车主并不买单,随着央视点名,舆论再次爆发,欧拉再度给出了解决方案,将此前所提供的1万充电权益金转为补偿现金,这笔补偿金将会在1月份APP升级以后,直接可提现;该解决方案总算得到了车主的认可,至此欧拉“货不对板”的事件也暂时得以平息,相信后续相关投诉将会有所减少。
      与欧拉一样,吉利汽车12月的日子也不好过,遭到了集中投诉。这次汽车投诉榜单前5中,吉利占据了3个席位。其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子品牌几何汽车,本月的投诉指数突然暴涨了23倍,极速蹿升至投诉榜的第二位。其中,几何汽车的EX3功夫牛提不到车、涉嫌变相收费、与宣传不符等原因所导致的;而星瑞的投诉问题集中在影音系统故障、车载互联故障以及中控台异响等问题上,12月的投诉量达178宗,位居第三;紧随其后的则是博越,疑似减配、变速器顿挫、影音系统等配置存在故障,投诉量98宗。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靠前的上榜车型都是存在质量问题,而排名第六的比亚迪宋PLUS竟然是因为销量太好,提不到车的缘故上榜。
      2021年国内乘用车召回榜单公布:
      一年累计召回八百多万辆车
      2021年最后一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中发布了5起乘用车召回公告,共召回216197辆。至此,2021年全国乘用车召回数据正式出炉。经过汇总、统计,山西晚报记者对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召回进行了盘点。
      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共44个汽车品牌发布155次召回公告,累计召回乘用车8733735辆,同比上涨31.88%,年度召回规模在“三连降”后迎来抬升,但相较2017年召回高峰时的2000万辆规模,仍仅为其43.23%。
      在众多召回车企中,奔驰无疑挑起了“大梁”,共分17批次召回了2781204辆乘用车,占召回总量的30%以上,车型中几乎涵盖了在售的主流国产和进口车型,召回原因大多与通信模块软件设计问题有关。此外,同为德系的奥迪、宝马、大众、保时捷等品牌在销量风生水起之时,召回规模也是水涨船高,最终,2021年,德系品牌召回数量达3797168辆,占总量的43.48%,远超其他车系。
      自主品牌也在2021年迎来召回“爆发”。五菱、宝骏、北汽新能源、北汽绅宝、江淮、奇瑞、一汽奔腾、比亚迪、东风风神、长安、长安欧尚、欧拉、小鹏汽车、东风启辰、猎豹、众泰等多家自主品牌共召回1989023辆,规模再创新高,并占总量的22.77%。
      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逐年递增,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日益突出。2021年,国内汽车市场共计发起35批次新能源汽车召回,召回总量达到927785辆,比2020年增加858.1%。其中,特斯拉全年共分6批次召回多达543811辆汽车,远超同期销量数据,占比超过新能源汽车召回总量的五成。
      新能源汽车召回原因中,“动力电池过热起火”和“电控系统故障”依旧占据较大比例,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要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因“动力消失”问题所引发的召回占比也明显增多,全年相关召回共计8次,涉及多个汽车品牌,涵盖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

      本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柴旭晖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1-13期

    • 第2022-01-12期

    • 第2022-01-11期

    • 第2022-01-10期

    • 第2022-01-07期

    • 第2022-01-06期

    • 第2022-01-05期

    • 第2022-01-04期

    • 第2021-12-31期

    • 第2021-12-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