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冬奥会上的山西面孔

山西晚报北京冬奥会注册记者即将出征

  •   山西晚报讯 作为社会关注度最高、传播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早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在距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一周之际,山西晚报正式吹响了报道冬奥会的号角。近日,作为北京奥组委注册记者,山西晚报记者李霈霈将奔赴北京,深入冬奥会一线场馆全程报道。
      经过6年的筹备,有太多人期待这场冬季的奥运盛会,除了等待4年的运动员,也有传播奥运会的记者。调查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90%的人增加了媒体的接触时间。而在冬奥会尚未开始的2021年,就有75.4%的中国网民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冬奥会的信息。媒体,在奥运会期间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
      2008年奥运会期间,山西晚报向北京前方派出了6名记者,全彩印刷《骄傲》特刊,总计推出版面488块,采写稿件313篇。
      2022年冬奥会前,山西晚报从倒计时30天起推出了预热专版《冬奥来了》,在倒计时一周之际推出“封面故事”专题报道《冬奥会上的山西面孔》。在冬奥会期间,山西晚报将与官方APP、官方抖音号“山河视频”、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矩阵,同步推出“线上+线下”的全媒体报道,开设专栏《冬奥·霈霈遇见》《冬奥裁判日记》等。
      继2008年夏奥会后,北京又将举办冬奥会,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值得一提的是,山西晚报记者李霈霈曾是2008年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记者,此次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MMC)记者,是山西参加北京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记者”。
      “时隔14年,媒体环境和报道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注意到,北京冬奥会场馆媒体中心全景导览系统半个多月前已经上线,虽然还没有去冬奥会现场,就已经可以在家里通过鼠标的滑动,实现自由选取视角在各大场馆‘漫游’了,运动员比赛区、媒体采访区等如身临其境,为全球记者在出行前提供了重要信息的可视化服务。”山西晚报记者李霈霈说。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将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为注册媒体提供“媒体+”专线通讯、无线电频率、远程同传、无障碍网络等,确保电视转播和新闻报道的顺利开展。正如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在23日新闻发布会上所言,“每一届奥运会,媒体报道都会呈现新的角度、思想和视野。新技术的发展,能激励更多年轻人从事媒体这一行,媒体呈现的报道结果也是焕然一新!”
      1月24日起,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进入24小时运行。

    (山西晚报记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1-27期

    • 第2022-01-26期

    • 第2022-01-25期

    • 第2022-01-24期

    • 第2022-01-21期

    • 第2022-01-20期

    • 第2022-01-19期

    • 第2022-01-18期

    • 第2022-01-17期

    • 第2022-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