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山西发布

大同市今年培育建强七大产业链

  山西晚报讯(记者 郭斌)2月11日9时,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大同大剧院大剧场隆重开幕。大会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及计划草案、审查预算报告及预算草案,听取了市政府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2022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说明。
  政府工作报告对2022年全市工作做出安排,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2021年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做大工业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实力。
  牢牢把握产业转型的“两个方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链长制”,配齐配强“链长”,选好用好“链主”,着力培育建强七大产业链,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七大产业链分别为煤炭电力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通用航空产业链。
  (二)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益。
  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推动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
  加快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促进消费升级。
  (三)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特”“优”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四)培育市场主体,集聚高质量发展后劲。
  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全力完成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的目标。
  分类培育强主体;政策支持保主体;搭建平台增主体。
  (五)加快城乡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力。
  提速城市更新;推进古城保护发展;精细城市管理;加快大县城建设。
  (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坚持“16+1”目标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构建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
  (七)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围绕“两枢纽、一中心、两门户”定位,高标准建设晋北城镇圈,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全力破除一切影响市场主体发展的障碍。
  深化国企改;推进开发区建设;完善开放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八)聚力生态文明,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实施双碳行动;加大污染治理;建设生态长廊。
  (九)办好民生实事,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持续做好就业技能增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健康大同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十)建设平安大同,坚守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同。
  从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2-11期

  • 第2022-02-10期

  • 第2022-02-09期

  • 第2022-02-08期

  • 第2022-02-07期

  • 第2022-01-28期

  • 第2022-01-27期

  • 第2022-01-26期

  • 第2022-01-25期

  • 第2022-01-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