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22年2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 苏翊鸣

金牌!山西小将苏翊鸣元宵节圆梦!

  •   山西晚报讯(特派北京记者 李霈霈)182.5分!“雪飞天”大跳台,苏翊鸣“翊飞冲天”!苏翊鸣!苏翊鸣!苏翊鸣!2月15日,比赛现场,这个名字被循环播放,一遍一遍!这个名字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15日中午,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展开精彩对决。苏翊鸣最终以总分182.5分收获了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这是苏翊鸣继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摘银之后,在本届冬奥会收获的第二枚奖牌,也是中国首个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苏翊鸣再次飞跃历史!
      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共有12名选手进入决赛,资格赛以第5名闯进决赛的苏翊鸣,当天第8个出场。首轮,苏翊鸣用一个外转1800+抓板尾的漂亮动作,收获89.50分,排在第二。排在第一位的是拿到92分的美国选手克里斯·康宁。
      第二轮出发前,苏翊鸣拥抱了自己的教练,这个自信满满的少年脚踩雪板从高处滑行而下,在起跳台他腾空而起——在8米49的高度,完成了内转三周偏轴1800动作后稳健落地。出发口,佐藤教练忍不住挥舞着双臂。93分!苏翊鸣暂列第一。
      第二轮,苏翊鸣的好成绩点燃了后面出场的选手的斗志,此后日本选手大冢健收获了全场最高的95分,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得到了94分的高分。
      第三轮,男子大跳台的奖牌竞争进入白热化,高手们在最后一跳中频频使出“杀手锏”!当然,高难度动作,同时也伴随着失败的风险性。
      排在苏翊鸣前面的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出场了,最后一轮他收获了76.25分,总分已经对苏翊鸣没有威胁了。仍具竞争力,同时也是苏翊鸣的最强对手大冢健出场了,他选择了非常高难度的动作,但遗憾失败。此时,所有焦点,都集中在最后出场的苏翊鸣身上了。
      14时,苏翊鸣出场。这是他在大跳台的最后一跳,也是自己本届冬奥会的最后一跳,各种复杂的情绪,混杂着现场所有人的期待,重压之下,出发!
      “182.5分!”中国选手苏翊鸣,山西小将苏翊鸣,为中国队贡献第六金,在元宵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送上“圆满”。
      正月十五,月圆!人圆!梦圆!
      苏翊鸣,冬奥会只是一个开始
      赛后,刚刚夺金的苏翊鸣聊了很多,人们都觉得冬奥会对于苏翊鸣是个惊叹号,但其实,冬奥会对于他而言,只是逗号。
      “冬奥会的金牌只是我的第一个目标,我还有很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目标需要去完成。”冲浪、演艺、吉他……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苏翊鸣”,他带着强烈的目标感,一直在追梦的路上。
      记者:有想过今天要做1980那个超高难度动作吗?苏翊鸣:第三轮的时候,如果我没有足够高的分数,我会去做1980动作,我也一直是在对这个难度去做准备,但前两轮我就已经拿到足够高的分数了,在最后一跳的时候,我只想享受那个瞬间,做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记者:网上热评,中国一共有两位“苏飞人”,一个在田径场,一个在雪道上,你怎么看?
      苏翊鸣:夏天的时候我也一直在看奥运会,看到“苏神”的比赛,对我是一个特别大的激励,我也是一直在朝着目标方向去努力,对于每一项运动来说这都是必须有的。
      记者:17岁就站上最高领奖台,你对以后的职业空间还有多大憧憬?
      苏翊鸣:滑雪永远没有最高的地方,我们都是因为自己最爱的单板滑雪,才能站到这个位置(赛场)。对于我来说,想尽量地把自己最大的潜力发掘出来,我们带着爱和单板滑雪一起进步。
      记者:在首钢比赛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苏翊鸣:2019年,我在这里参加了我的第一次世界杯比赛,差一名没能进决赛,那个时候我就幻想有一天能站到最高领奖台的感觉,今天还是这个地方。我的第一次冬奥会金牌,在这里完成,不管以后什么时候回到这个地方,我都会心怀感激。
      记者:你跟教练的配合是怎样的?
      苏翊鸣:佐藤老师,是改变我人生的一位导师,我从很小就知道他,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决定去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但我一直都梦想能和他在一起训练,因为我知道他带出来过很多优秀的选手,包括他的教学方式,我都特别渴望去得到。终于在14岁的时候,我决定去备战冬奥会,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我的老师,很快我们彼此就有了很大的默契,我们在尝试新动作或者比赛的时候,彼此完全信任,信任并不是用时间建立的,是一种特殊的缘分。今天这个成绩,我想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特殊的瞬间,我们过去4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记者:拼搏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苏翊鸣:为了梦想付出自己的全部,现在想想,真正要做到确实挺难的,尤其最近4年里我去挑战一些新的动作,身体还好,但心理的这种恐惧是需要克服的,因为你尝试一种新的事物肯定会紧张,存在一些风险,能克服这种紧张和恐惧,来尝试自己热爱做的事情,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记者:今天谷爱凌拿到银牌,你观看她的比赛了吗?
      苏翊鸣:我训练结束后去休息室时,她正好刚开始出发。在道具上完成动作很难,因为我刚从坡面障碍的场地过来,我知道跳台和道具的区别有多大,即使对于我们男孩来说都是一种很难的挑战,她真的在道具上完成了特别好的动作。刚好在我出发之前,看到她站上领奖台,这也给我的比赛带来特别大的动力。我也会继续为她加油。 山西晚报特派北京记者李霈霈
      最好的赛后感言
      相比在张家口赛区拿银牌的那次赛后采访,这次夺金后,媒体在首钢大跳台下方混采区等待的时间变长了。因为所有记者都等着采访苏翊鸣,转播商、电视台、通讯社、广播、报纸、互联网……
      不知道苏翊鸣重复率最高的回答是什么,但知道媒体重复率最高的提问——“拿金牌的感受”。不少记者除了使用录音设备,还同时现场速记一份笔录,大家生怕错过任何关键信息或者能用来当标题的语句,更希望自己能成为创造历史这一刻的见证人。
      身披国旗的苏翊鸣,诚恳而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这个少年右脸颧骨处有一道红色划痕,在红色口罩的半遮挡下,并不显眼。“今天早上(比赛当天)训练,做1800动作的时候,脸在地上蹭了一下,有一点擦伤。”苏翊鸣说。
      这点擦伤对苏翊鸣来说,完全不是事儿。他很少对媒体提起自己六七岁时在雪场不小心被别人从后面撞到大腿导致骨折、十二三岁时在训练中小腿骨折歇了一整个冬季的那些过往……前往伟大的巅峰之路必定崎岖,可以想象到,17岁首次参加冬奥会就摘金夺银的苏翊鸣,背后付出了多少,那是无以言表的“夺金感受”。
      了解他的人,最懂他的人,不需要问他感受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的两个人,比赛时就坐在观众席里。他们很早就来了,他们没有告诉他,他们害怕打扰他,他们担心影响或牵动他的任何心绪,他们就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见证了整个过程,不留遗憾。“今天早上训练的时候,看到我父母了,他们就坐在(大跳台下面)左边的位置……我没办法投入精力在他们身上,因为我需要专注自己的比赛。但是,当第三趟滑下来之后,我差点撞在这个墙上(挡板),因为我的眼睛一直看着他们,从来没离开过视线。”苏翊鸣说。
      他确实没想到父母能来现场,比赛前他紧张到无暇分心,结束那一刻,他感谢他们的到来,因为他最在乎的人一起分享着他人生中最特殊的这个瞬间。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个目标,在过往的14年里早已占据了他们的时间和人生,成为一家三口的共同方向。
      “你终于做到了!”“你是妈妈的骄傲!”赛后,记者将苏翊鸣妈妈这两句话第一时间带给他。经过一拨拨“答记者问”后已经坦然自若的少年脸上开始变得不平静,他低头几秒不语,手指按在口罩最上方……
      “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苏翊鸣说,“他们也知道我在想什么。”
      最好的赛后感言,就是不必感言。
      因为懂的人,都懂。

    山西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李霈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2-15期

    • 第2022-02-14期

    • 第2022-02-11期

    • 第2022-02-10期

    • 第2022-02-09期

    • 第2022-02-08期

    • 第2022-02-07期

    • 第2022-01-28期

    • 第2022-01-27期

    • 第2022-01-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