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捷报频传,奥运选手们在比赛场上英姿飒爽的样子,让很多人被冰雪运动“种草”。尤其是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黄金周,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或抖音里晒出了假期滑雪时的欢乐场面。但前几天,微博话题#雪道尽头是骨科#冲上热搜,不少网友在这个话题下面分享自己滑雪的“惨痛经历”,让部分人对滑雪运动望而却步。
那么,太原市各滑雪场的情况如何?有没有市民因为滑雪而受伤呢?医生有何建议?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室外滑雪场
市民滑雪热情不减 有人能在雪场待一天
12日10时,山西晚报记者来到省城杏花岭区小返乡的一家滑雪场,这是一家室外滑雪场,虽然当天刚开始营业不久,但各个雪道上已经有人在“驰骋”了,而滑雪场的入口处,还不停有人带着滑雪设备入场,既有看起来是“老手”的大人,也有充满新鲜感的孩子。
“我们8时30分从家里出发,大概9时多一点就过来了。”初级雪道上,专程带孩子来滑雪的孙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自己的孩子9岁了,春节前才刚刚开始接触滑雪,但现在已经滑得有模有样了。“他滑的是双板,现在也不是说滑得有多好,最起码能做到想停就停,想转弯就转弯,但我就做不到。”孙女士说,“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最近就常来,过了春节已经是两次了。”
同样是带着孩子来玩的赵女士则说,她虽然带孩子来滑雪场的次数少,但孩子每次玩的时间特别长,“我们有一次从滑雪场开门玩到了晚上。”她说,前段时间,她家孩子和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起来滑雪,因为有孩子是初次接触滑雪,他们就想着早点到雪场,趁着人少的时候让孩子们多练习一会儿。“没想到,给孩子们请了教练,他们很快就学会了,然后就一直玩,玩到了天黑,我们大人都累得不行了,孩子们还精力充沛的。”
大学生小张说,他们一行五人,都想趁着假期结束前好好聚一聚,但一直没有好的建议,直到有人提议滑雪,大家就一致同意了。“我们没想着请教练,因为我们本身就会滑,足够教其他人入门了。”
“顺着山坡滑下去,大口呼吸着冰凉干净的空气,体验飞一般的感觉,刺激又自由。”“冬天本来就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娱乐项目,滑雪既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适当锻炼身体,我觉得挺好的!”“听说双板学起来挺快的,就带孩子来玩玩,算是增加一项运动技能吧!”“我觉得是冬奥会点燃了大家的滑雪热情。”
采访中,市民们“玩”的热情一个高过一个,但对于一些必要的防护,山西晚报记者数了一下,戴着头盔的,只有5个人,还都是孩子;其他的护肘、护膝等护具,几乎没有人戴。而在教学专用的雪道旁,一群戴着头盔、身穿护具、屁股上还背着小乌龟的小朋友就格外引人注意。看上去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五六岁的样子,手上拿着的是单板滑雪板,排成一排准备进入雪道。一旁有人感叹:“看上去真可爱,等我家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我也让她来学滑雪。”
滑雪教练
来滑雪的人比往年多 滑雪被撞倒很常见
教学专用雪道上,不少教练正一对一地教滑雪新手,姑娘小丽(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这个滑雪场做滑雪教练已经快三年了,每年冬季,雪场一 开始营业,她就来当教练了。而像她一样的教练有很多,都是按小时收费的。“我是专门教双板的,也有专门教单板的,一般新手,即使是零基础,也能在1小时内基本掌握减速、制动等。”她说。对于场地,小丽则表示:“这边两个雪道,坡度略有差别,但都不是太陡,适合新手和孩子,尤其是教学道,不用担心速度太快或距离太长控制不了。”
雪道旁,一名教练正给一个小学员讲解动作要领。“这3个角度一定要保持好,不能滑着滑着突然站直。”说罢,教练将身体重心稍稍前移,“通过大腿用力把脚后跟分开。”小朋友照做了,脚下的滑雪板呈八字形。平地教完动作和基本注意事项后,两个人就一前一后进入雪场,让小朋友收起雪杖尝试着下滑,教练则背对着雪道、双手张开,随时准备保护小朋友。
“这个冬天滑雪的人确实比往年多,尤其是之前的春节假期。”小丽说,“但那个时候我们是有一些担心的。”小丽坦言,很多滑雪爱好者其实是缺乏专业训练的,以为滑雪就是一项很简单的运动,思想上对安全不够重视,对预防运动损伤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有些甚至在滑雪前没有做足准备活动,这样很容易导致在滑雪运动中发生损伤。“特别是小朋友,在去滑雪场滑雪前,肯定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小丽说,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不仅自身安全存在风险,更有可能会一个不小心就“铲倒”别人。
她刚说完,山西晚报记者就注意到,不远处的初级雪道上,一个姑娘扔掉雪杖,从坡上一滑而下,嘴里还不停喊着:“让开让开!”可雪道下面的人还没来得及躲开,就已经被她撞倒在地了。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的,虽然广播一直在播各种注意事项,我们这些教练,每天也不知道跟学员强调多少次‘注意安全’,但撞倒人、滚成一团的情况依然会发生,可因此骨折的,我暂时没有听说过。”小丽说。
骨科医生
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 都要做好防护和热身
“雪道尽头是骨科”,真有这么吓人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骨一科的杜虎羽主任,他坦言,“雪道尽头是骨科”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不无道理。
2021年入冬以来,杜虎羽所在的骨一科还暂时没有接收到因为滑雪而骨折的病人,但在去年,他确实救治过一个因滑雪而受伤入院的患者。“那是个澳籍华人,算是一个半专业的运动员了,但在滑雪时,不仅踝关节骨折,还有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算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杜虎羽说,经过治疗康复后,这位患者又开始滑雪了。“这还是半专业的运动员,普通人更需要注意。”他说。
杜虎羽介绍,医学上有两个专有的名词“滑雪拇”和“滑雪踝”。“滑雪拇”是指人在双板滑雪时,双手拿着雪杖,拇指是朝外的,当人摔倒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指关节脱位,也就是拇指的损伤;“滑雪踝”则是指单板滑雪运动中,因为脚部固定,运动员在做旋转时,很容易扭伤踝部韧带。
“滑雪时的旋转动作也会造成膝十字韧带、交叉韧带的损伤以及半月板的损伤。”杜虎羽说。至于其他因滑雪而造成的损伤,有肱骨近端骨折、锁骨骨折、肩袖损伤、桡骨远端骨折等,当然最常见的就是肌肉酸痛了,这是因为初学者容易紧张,滑雪时肌肉没有完全放松引起的;还有就是网络上很多人分享的“骨折经历”,造成那种情况的原因就比较多了。而对于网上流传的“骨折部位分布图”,杜虎羽表示,这些伤者的受伤部位确实是人体容易受伤的部位,是不分上肢或下肢的。
“很多人说‘觉得自己快要滑倒了,就选择屁股着地,这样伤害最小’,这种说法对吗?”对于这个疑问,杜虎羽表示,其实他更建议滑雪者在快要摔倒时“顺势而为”。这是因为,滑雪的过程通常速度较快,如果感觉自己快要摔倒而刻意选择屁股先着地,那尾椎骨、脊椎就可能会因受到冲击较大而受伤。
因此,杜虎羽建议,不论是滑雪的新手还是老手,在滑雪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护和热身。“首先在到达雪场后,不要急于开始,要先熟悉一下雪场的情况,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滑道。”杜虎羽说,另外就是要穿戴必要的护具,比如头盔、雪镜、雪服、护膝、护臀、手套等。在开始滑雪前,也要做必要的热身运动,拉拉筋、活动一下脚踝关节处,否则在寒冷和突然运动的双重刺激下,容易肌肉拉伤。
滑雪运动时
这些细节要注意
“一定不要在雪道上停留。”市民陈女士说。有一次,她看到有人带着孩子在雪道边吃烤肠,正准备提醒的时候,就有人从坡上滑了下来刚好撞倒了那个人,“好在她当时没有吃,只是拿在手上,不然,烤肠的竹签子戳进嘴里可怎么办?”
“最好戴上护目镜。”市民李先生说,他觉得在进行冰雪运动时佩戴护目镜,不仅有助于在运动中看清地势和障碍物,还能避免飞溅的冰碴。“说得再简单点,就是要保护好眼睛。”
“不要轻易挑战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雪道。”“雪道不是玩雪的地方,也不是拍照的地方。”“滑雪不光要学技巧,还要学规则。”滑雪场内,彤彤爸爸带女儿仔细听着雪场广播里反复播放的安全须知,“广播内容确实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比如,很多人会不自觉将雪杖上的绳子套到手腕上,但实际上,这样挺危险的,因为摔倒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放开雪杖,不光自己的手腕会受伤,还可能戳到别人。”他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实习生 薛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