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盛唐时期太原狄村的狄仁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在当时也不乏对其崇敬者。这不,在山西省令德堂书院肄业的忻州学子米毓瑞,就在清光绪八年(公元1881年)的夏天,同其他学子来太原狄村拜谒先贤狄仁杰。
米毓瑞出生于1853年,从小在忻州城北七贤巷长大,熟读古书,特别喜欢那些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廉吏能臣,如诸葛亮、朱买臣等历史人物,这些人一直都是他追崇的对象。他在诗《重阳即事》中写道:“细雨前朝歌,黄花此日开。强为沽酒客,独上放鹰台。天地漫秋色,关山仗将才。诸公空赏菊,搔首几徘徊。”就表达了他自己想做历史上廉吏能臣的想法,想做护佑家国将才的英雄人物的志向。
米毓瑞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0年)受山西学正、恩师王可庄赏识从忻州秀容书院到省令德堂书院读书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总要浏览太原境内的美景,缅怀历史人物,并与同学探讨这些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他曾多次到晋祠、千寿寺游览,从中寻找灵感,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而去盛唐大名鼎鼎的狄仁杰故里拜谒狄仁杰,也是他心中所想。于是,在1881年的夏天,他和同伴们便从令德堂来到了狄村。
从令德堂书院步行到狄村,也就是一个时辰的时间,村口庄重的狄仁杰祠堂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米毓瑞疾步步入祠堂,看到狄仁杰铜像栩栩如生、闪闪发亮,好像历史上的狄仁杰就在自己眼前。
米毓瑞环视祠堂,发现墙上有石刻的狄仁杰奏疏《请罢百姓西戌疏勒等四镇疏》《请曲赦河北诸州疏》《谏造浮屠大像疏》《乞免民租疏》等,他一字一句看完,在看到《乞免民租疏》中“今总不收,将何活路?自春徂夏,多莩亡者,检有籍历,大半除名,里里乡乡,班班户绝。如此深弊,官吏不敢自裁,谨以奏闻,伏候勑旨”时,他心里不禁问自己:为什么狄仁杰就敢把百姓这样的惨景,连盘端给武后,他不怕武后动怒、谪贬他的官职吗?再看《谏造浮屠大象疏》:“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为壮,画绘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环林竭于轮负。功不使鬼,必在疫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往在江表,像法盛兴,梁武简文,舍施无限。及其三淮浪沸,五岭腾烟,列刹盈衢,无救危亡之祸;缁黄敝路,岂有勤王之师!比年以来,风尘屡扰,水旱不节,征疫稍繁,家业先空,疮痍未复,时兴工疫,力所未堪。”同样是作为朝廷官员,为什么狄仁杰就敢写出建造佛像的危害,为民喊冤,敢于把自己的思想直谏武后呢?看着看着,米毓瑞思绪在祠堂的墙上盘旋、升腾。他感觉自己就站在唐代的历史之中,墙上狄仁杰奏疏中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片金光,正向自己照来,自己的五脏六肺都被照得通明。他沉浸在一片金光之中,但仅一会儿的时间,金光突然消失,他才从幻景中回归现实,从唐代历史中回到眼前的场景,看到同伴们也在对奏疏纷纷议论。
米毓瑞当天辞别狄村,回到令德堂书院后,联系多日来在盛夏晋阳的游览经历,他深夜秉烛写下组诗《晋阳诮夏》十首,其中第七首是这样的:“十里风光沐雨新,狄村有景画难真。梁公文采今何在?留得古槐荫后人。”这里的“文采”不仅仅是指狄仁杰奏疏中慷概激越的行文特点、敏捷简练的叙事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以民为本情怀的展示和爆发。
的确,这次狄村旅行对米毓瑞启迪颇深1900年,当他考中进士,步入官场后,经过历练,学习狄仁杰,果真大胆写出了奏疏《请选任州县以资治理疏》《请实行戒烟宜断厘税疏》,被光绪皇帝采纳,授予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成为清末重臣,实现了他平生的宏伟愿望。
□张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