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全力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月25日上午,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吕梁市市长张广勇代表吕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第三届吕梁市人民政府任期以来,全市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总量均翻了一番多,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市区建成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扩大到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55%。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80%以上。民生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80%左右。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特殊人群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今后5年,吕梁市奋斗目标为: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城乡亮丽、人文和美、富裕安康、风清气正的美丽幸福吕梁。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综合实力在中部87个地级市中进入前20强,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前三。
2022年吕梁市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要求。
2022年,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
1.以“双五”战略为牵引,深入实施百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引进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煤炭、焦化、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白酒、氢能、钢铁、非常规天然气和文化旅游等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2.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新增高标准农田26万亩,复垦改造20万亩撂荒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持续做强“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力争培训1.2万人、就业6000人以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万名乡贤回乡”计划,吸引能人返乡创业。
3.坚决扛起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降碳、减污、增绿协同推进,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吕梁新常态。制定《吕梁市碳达峰规划》《吕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力争取省级碳中和试点,谋划实施总投资60亿元的“零碳”园区项目。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一廊两带”生态修复战略,谋划实施总投资811亿元的204个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总投资13亿元、258万亩的林下经济、经济林提质增效等项目,力争森林覆盖率增长一个百分点。
4.推动祁离高速全面复工、汾石高速加快建设、静兴高速建成通车、离隰高速主体完工,启动建设离石至碛口、石楼至辛关高速,加快构建“一纵五横”高速公路网。铁路方面,全力做好太绥高铁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推进孝柳、瓦日、太中银铁路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临县车赶、汾西荣欣、临县锦源3个铁路专用线。
5.推进城市更新,加快货源街片区拆迁改造,启动袁家庄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做好“天坑”治理,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吕梁新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的宜居宜业新区。打造地标,启动建设大剧院、档案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科技馆、融媒体中心等9大中心,建成投运市综合展示馆、群艺馆、双创中心、体育中心体育场,打造一批新时代城市品牌地标。力争年内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市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
6.全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探索“行业综合许可”“扫码亮照”等举措,推行以秒批、即办为重点的审批便利化改革。
7.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35条,新建、改扩建48所普惠性幼儿园、79所中小学校,改造提升市直机关幼儿园、吕梁二中、吕梁五中,推动市贺昌中学整体搬迁。加快吕梁三中、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吕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力争今秋投入使用。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年内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市区占比低于5%、县域占比低于15%。支持汾阳医学院独立设置高等院校。实现更为优质医疗供给。推动吕梁医疗卫生园区6月份建成投用,全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行业标杆。开展全民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完成培训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
8.加快推进平安吕梁建设,优化高质量发展软环境。今年大事喜事要事多,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2022年,办好5件民生实事:
2022年,在完成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基础上,吕梁市政府还将集中力量再办好“5件民生实事”。
1.市域内国有A级景区头道门票免费。
2.城市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
3.市区公交车全民免费乘坐。
4.全市教职工每年免费体检一次。
5.全市乡村卫生部门实现“智慧助医”全覆盖。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晋磊
晋中: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2月25日,晋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晋中市市长常书铭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5年,晋中市上下砥砺奋进,交上了一份熠熠闪光的成绩单:实施总投资9181.5亿元的1087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连年稳居全省前三,累计完成3723.6亿元;粮食年产达到31.8亿斤,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达到29.6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稳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3.1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六成……沉甸甸的数据,晋中铺展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花似锦。
今后5年,晋中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六个一”先行目标,即“一个引领”,在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转化上先行;“一个高于”,在打造极具影响力的市域经济实力上先行;“一个转变”,在优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上先行;“一个前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先行;“一个提升”,在打造共同富裕高品质生活上先行;“一个领先”,在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保障上先行。
工作推进中,要大力实施“1221”战略举措,抓紧抓实抓细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勠力同心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1221”即激活“一谷”动力源,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聚活力,建设产教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业态丰富的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活力宜居的人才聚集高地;增强“两区”主引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转型,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市之本,坚持把农业作为立市之基,坚持把服务业作为兴市之源;筑牢“两翼”支撑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开新局,以产业特色化发展支撑“两翼”腾飞,以文旅融合升级助力“两翼”腾飞,以城乡融合发展加速“两翼”腾飞,以绿色生态环境提质“两翼”腾飞;强化“一力”硬保障,加快社会治理能力上水平。
2022年,晋中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打好“山西智创谷、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晋中国家农高区”三张优势牌,聚力“投资、消费、产出”三个关键点,务求“经济总量质量、项目招引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新突破,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1.聚焦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速推动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深度融合。
2.聚焦山西智创谷引领,加快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在产业项目上夯基垒台,在创新平台上架梁立柱,在集聚人才上筑巢引凤。
3.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要集群成链、引领转型,传统优势产业要优化升级、支撑转型,服务业要融合发展、提质转型。
4.聚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平遥古城保护行动,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大力推动文旅康养提档升级。
5.聚焦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加快打造开发区转型发展强引擎。强化有效投资“第一导向”,强化精准招商“第一抓手”,强化服务项目“第一保障”。
6.聚焦晋中国家农高区带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好农高区优势牌,加快发展特优农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7.聚焦市场主体倍增,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动力,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8.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抓好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9.聚焦建设美丽晋中,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纵深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厚植生态底蕴,深入攻坚污染防治。
10.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提供更贴心的公共服务,建设更暖心的保障体系,构筑更放心的安全防线。
今年,晋中要集中精力办好16件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把事关千家万户的事办成办好,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