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记者蹲点

晋中市祁县经济开发区山西启迪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梁艳丽:

营商环境好了 做大做强的决心更坚定了

  •   编前语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政府工作报告话民生、谋民祉,振奋精神,鼓舞民心。今起,山西晚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专栏将开展系列报道,采写基层一线的劳动者,讲述他们迎着利好惠民的“两会”春风,绘就美好新蓝图的奋斗故事。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3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一经发布,晋中市祁县经济开发区山西启迪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信”)负责人梁艳丽,一字一句认真研读起来,细看今年将有哪些惠企措施出台。指着“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句话,梁艳丽说,他们将少缴几十万元的所得税。
      2021年,对梁艳丽来说,是带着企业“上台阶、创一流”的一年,同时也是被企业所在地山西祁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深深感动的一年。这一年,企业在走过4年的投资、建设历程后,于7月份正式投产;这一年,企业自主研发的工艺设备获得了多项专利;这一年,多项政策红利被管委会多次主动送上门……
      梁艳丽说,2006年,经济开发区只有十余家企业,而到现在已经有105家企业,这是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带来的结果,也坚定了她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看着政府工作报告里那么多的惠企措施,梁艳丽坚信,2022年,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管委会的帮扶下,企业的产值也将翻番,申请的市级研发中心也将成功,同时企业还将扩建生产线,再解决当地百余人的就业问题。
      惊喜政策红利主动送上门
      在晋中市祁县经济开发区山西启迪信科技有限公司,梁艳丽与工作人员一起穿梭在生产车间,对厂房内的用电安全、设施设备、重点区域等进行着安全检查。“上一批的订单生产情况怎么样了?”“去看一下成品库房。”……她说话干脆直接,干练的风格展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提及启迪信从立项、开工建设再到正式投产,梁艳丽百感交集,她说企业入驻祁县经济开发区后,当地政府在土地价格上给予很大的优惠,之后在办理登记备案、施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等相关手续时,管委会协助企业办理,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再到后来为了减轻企业的压力,管委会特许企业可以先投产,再办理竣工手续。“我是在2009年筹建的第一家企业,那个时候,从办完审批手续到开工建设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模式,大大加快了开工速度。”梁艳丽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每个企业都在抢时间,审批效率提升,营商环境改善,就意味着企业可以早投资、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这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梁艳丽的办公室里,放着很多管委会主动送来的政策红利文件。“2020年启迪信竣工前夕,包联我们企业的管委会工作人员送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资料,申请成功企业能分三年拿到70万元到80万的补贴;2021年10月份,管委会又送来了申请小升规企业的相关资料,申请成功,我们也能拿到80万左右的补贴款;2021年12月,管委会又送来了两化融合的相关文件,申请成功,我们能拿到120万左右的补贴款。”梁艳丽说,如果不是管委会主动送过来,他们根本不清楚这些红利政策。
      说着,梁艳丽打开一条她收藏的“关于对山西省2021年认定的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备案公示的通知”,通知里的147号企业就是启迪信,“我们很快就能拿到第一年的补贴款。”梁艳丽激动地说。
      贴心“管家式”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
      梁艳丽是一名70后,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大学毕业就在家乡就业,作为技术人员的她常常配合着销售员洽谈业务,渐渐喜欢上了营销这一行。“和客户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相互信任,我觉得这是一种征服的过程,也是一名优秀销售人员的素养。2002年,我从技术部门调岗到营销部门,销售量年年第一。”梁艳丽说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的她也渐渐感觉事业进入了瓶颈期。在纠结了一段时间后,她在2005年辞了职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对比2009年和2017年两次和朋友的合资建厂经历,梁艳丽感叹现在审批手续赶超“高铁速度”。当时建厂要很多手续,用地规划许可、节能、环保、规划、施工、消防、施工图审查等,办理起来特别繁琐,现在取消了用地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等手续,让开工建设变得异常容易。对此,管委会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雨青表示,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受理,承诺办结,拿地即开工的审批制度,让企业从开始办理手续到开工建设的时间缩短了80%以上。“以前一些审批手续的时间要一个月,现在压缩到一到两个工作日办理,审批时间已经压缩到了极限。现在我们不断改进的就是服务,比如包联责任制,管委会各个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作为企业的包联负责人,从项目征地补偿、手续办理、基础配套等方面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提供保姆式服务。”张雨青说。
      除此之外,管委会经济发展和投融资部部长杨万伟说,经济开发区从2006年的十余家企业到现在入驻的105家企业,就是管委会用心服务最好的证明。“包联责任制让我们对辖区里的企业运行运转、订单生产、产品市场需求,产能产值和税收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每年拿到200余个红利政策文件后,我们要从中删选,看辖区里哪些企业符合申报条件,然后主动上门送文件。”杨万伟说,以申请“小升规”企业的宣传为例,他们深入企业十五六家,最终申请成功的有10家,除了上门宣传红利政策,他们还从中搭台牵线,为辖区里的企业争取最大的优惠政策。
      在梁艳丽看来,正是由于管委会贴心的服务,让他们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决心。
      奋斗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启迪信的文件柜里放着若干张捐赠证书,梁艳丽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支持,作为在当地刚起步的企业,他们也有责任回馈社会,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这张20万元的捐赠证书就是最好的证明。企业每年会划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来支持当地的教育、养老等公益事业。“从2006年,我就和朋友们一起资助大学生、关爱孤寡老人、筹建爱心教室等。”梁艳丽说。
      看着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企业”,提到出台的惠企措施,梁艳丽说,这都坚定了她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她会与全体职工一起,在新建的两个1.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将企业的产值翻番,同时将着手申请市级研发中心,“现在我们企业有1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梁艳丽说,同时企业还将扩建生产线,再解决当地百余人的就业问题,“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3-11期

    • 第2022-03-10期

    • 第2022-03-09期

    • 第2022-03-08期

    • 第2022-03-07期

    • 第2022-03-04期

    • 第2022-03-03期

    • 第2022-03-02期

    • 第2022-03-01期

    • 第2022-0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