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超过2000例;本轮疫情以来,全省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000例。吉林市、长春市等地已实行“非必要不出门”措施,加快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尽快摸清疫情底数。
为何感染者激增?官方分析感染者大幅上升原因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疫情防控组组长张艳表示,一方面反映出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隐匿、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早期难于发现,易形成社区传播。
另一方面,反映出个别地区面对疫情快速上升的形势,医疗资源扩容能力不足,导致短时间内集中收治受限。个别地区应急处置机制不够健全,对奥密克戎病毒特点和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认识不足、研判不准,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应管尽管”方面还有差距。
据报道,目前,吉林市、长春市正在接续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摸清疫情底数,争分夺秒推进社会面清零见底。省内其他地区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奥密克戎传播力有多强
吉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赵庆龙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核苷酸变异位点在50个左右,其中30多个变异位点位于病毒的刺突蛋白上,刺突蛋白是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突变可以增加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从而增加病毒的传播力,其传染力比德尔塔变异株增加了37.5%,引起此次疫情的BA.2亚型传染力较之前流行的BA.1又高了约30%,在支气管组织中的复制滴度是德尔塔变异株的70倍。
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但是特定条件下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由于感染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没有症状,有的也主要是发热、干咳、头痛、鼻塞、乏力、咽喉痛等一些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导致其传播隐匿性非常强,更容易多点散发或集中暴发。
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张艳介绍,接下来,吉林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精准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全力开展流调排查,进一步充实检测力量,大力推广抗原检测技术,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检测效率,全员核酸检测做到全覆盖,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必查、应检尽检,摸清阳性感染者和密接、次密接等重点人员底数,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二是着力强化社会面静态管控。进一步增强管控力量,强化学校、社区、农村等重点部位防控,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非必要不流动、不聚集,做到应管尽管,坚决防止疫情外溢扩散。
三是有力有序做好转运隔离。严格按规范开展集中管理、单独隔离,统筹全省酒店资源,准备充足隔离房间,抓好转运环节对接,确保隔离人数与酒店容量匹配、转运全程绝对安全。做好隔离人员管理与服务,避免交叉感染。
四是全力加强医疗救治。增设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定点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药品物资保障,加快推进方舱医院、方舱隔离点、康复医院、“黄码医院”建设和改建进度,统筹调动全省医疗团队、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实施一人一案诊治和管理,全力救治病患,有效保障群众正常就医需求。高度重视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等感染者的救治工作,防止转为重症。
五是加强社区防控。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按照提级管控、干部下沉、扁平运行、属地处置的原则,落实“五包一”社区防控责任制,细化网格化管理各项举措,彻底做好环境消杀工作。
六是做好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防控。紧盯重点疫情地区和学校、医院、工厂、建筑工地等聚集风险点位,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防控举措,全力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七是加强防控保障工作。加强对疫情防控力量培训,切实提升工作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充分保障物资供应,坚决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确保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构筑好免疫屏障。
据新华网
相关
吉林市新增10个中风险地区
据新华社电 吉林省吉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3日研究决定,再划定10个中风险地区。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吉林市疫情防控形势,经专家组综合研判,自2022年3月13日22时起,将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苏登河村四组、昌邑区桦皮厂镇漂洋村十二组、昌邑区桦皮厂镇永胜村十二组、昌邑区两家子满族乡两家子村二组、昌邑区哈达湾经济开发区神华万利城16栋3单元、昌邑区哈达湾街道汇丰家园小区15号楼2单元、昌邑区站前街道桃花源小区1号楼1单元、昌邑区民主街道运河里小区15号楼3单元、昌邑区莲花街道卢瓦尔小镇D38号楼、昌邑区莲花街道朝阳鸿祥苑15号楼3单元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此前,吉林市已划定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