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遇难者集体哀悼活动在事发地搜救现场举行,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国务委员王勇参加哀悼活动。
27日14时许,哀悼活动开始,全场鸣笛,“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全体人员、事故现场搜救人员等面向遇难飞机方向肃穆而立,默哀三分钟,以此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思。
地方政府和工作组协助遇难者家属,在搜救现场、殡仪馆等地以多种形式分散开展哀悼活动。
目前,指挥部仍在全力组织开展飞机残骸、遗骸遗物和各类物证资料的搜寻工作,继续做好各项善后处置工作,同步开展事故调查。
26日晚,“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确认,“3·21”东航MU5735航班上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
特写
天气阴沉 山雨欲下 鸣笛声在山谷中回荡
“嘀——嘀——嘀——”一阵鸣笛声响彻山谷,正在“3·21”东航航班飞行事故现场核心区作业的武警消防人员,正在前方指挥部忙碌的搜救人员,正在村里运送物资的村民们……此刻全部放下手中的工作,伫立向132名遇难者默哀。
3月27日14时许,广西藤县莫埌村山谷里天气阴沉,山雨欲下。这一天,是“3· 21”东航航班飞行事故发生的第7天,事故遇难者哀悼活动在事故发生地搜救现场举行。
挖掘机、铲车等救援车辆的鸣笛声,久久萦绕,诉说着悼念与缅怀。
在事故核心区附近,面向事故发生地方向,按照当地风俗,摆放着3个花篮,花篮旁边黑色长桌上铺满了白色、黄色的鲜花,庄重简朴。
黑色条幅上,“沉痛哀悼‘3·21’飞行事故遇难者”的白色大字格外醒目。静立在条幅前,“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全体人员、部分搜救人员等排成七列,面向事故发生地方向肃穆而立,默哀3分钟。
离事故核心区不远的一处山坡上,专门设置了供遇难者家属祭拜的场所。香烛青烟飘向天空,仿佛诉说着哀思。
与此同时,在地方政府和工作组的协助下,部分遇难者家属也在当地殡仪馆参加了哀悼活动。
3分钟短暂,怀念却是永恒。“愿逝者安息!”藤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梁孔壬在默哀结束后说。
在距离搜救现场几公里外的物资中心,每天赶到搜救现场帮忙的村民梁海华站在摩托车旁,默默按响车笛。他的身后,一名志愿者双眼通红,低头凝视着脚下的泥土。
默哀结束,悲痛依旧笼罩现场。陈列鲜花的桌旁,一位民兵低声啜泣。
相关
关于东航坠机事故家属善后处置工作有这些安排
3月26日晚,“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确认,东航MU5735航班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接下来如何做好家属安抚工作?善后处置工作如何开展?理赔工作是否启动?
27日,在广西梧州召开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东航集团宣传部部长刘晓东回应了这些问题。
接下来如何做好家属安抚工作?
刘晓东说,宣布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以来,东航根据指挥部的工作安排,制定工作预案、安排专班人员,在心理援助专家的指导下,提前对旅客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安抚,倾听家属的倾诉,减少情绪冲击,努力解决他们的困扰和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安排了心理援助和医疗保障力量,密切关注家属的健康和情绪状况,“在指挥部和当地政府安排下,自27日早上5点多开始,我们协助近200名家属分批次有序前往事发地附近悼念亲人。”
善后处置工作如何开展?
刘晓东表示,已从安排好家属行程、做好旅客家属生活保障、提供针对性服务等三方面进行落实。针对旅客家属提出的协助回程诉求,已组织好行程两头的接送陪护工作。在旅客家属的生活保障上,了解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安排好衣食住行,特别是关注一些困难家庭、患有疾病和高龄的家属等,提供好陪护保障、健康医疗、心理援助等服务,还组建了“一户一册一专班”团队,持续为每位遇难者家庭提供一对一服务。
理赔工作是否启动?
刘晓东介绍,公司已经正式启动理赔工作,“我们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家属合理诉求,与家属具体沟通方案细节,制定理赔方案,确定统一的赔付标准。”
此外,公司已组建专职团队负责此次理赔工作,面向家属设置开通了理赔专线,并按照家属就近就便原则,主动与家属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沟通协商。
国家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加强涉东航客机坠毁网络谣言溯源及处置
3月27日,记者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坠毁事故发生后,个别网民借此散播网络谣言,造成恶劣影响。对此,国家网信办指导多家网站平台,对网上传播的关于MU5735的谣言进行溯源及处置。
据悉,腾讯、新浪微博、字节跳动、快手、百度、哔哩哔哩、小红书、知乎等网站平台,对借东航客机坠毁事故造谣传谣、散布阴谋论、调侃灾难等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从快从严处置。截至目前,共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27.9万余条,其中谣言类信息16.7万余条,处置账号2713个,解散话题1295个。
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继续督导网站平台,切实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及时处置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引导网民客观理性发声,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有关东航坠机事故的一些疑问权威回应在这里
3月27日,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处置已进入第7天。“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已举行多场新闻发布会,就公众一些关切和疑问,给出了权威解释和回应。
飞机是否达到适航要求?
失事飞机投入使用6年多,一些网民认为其服役年限较久。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曾参与过空难事故现场搜寻和调查工作,他表示,6年多的机龄并不长。如果用人来比拟的话,这架飞机属于“年富力强”的阶段。
东航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世英表示,失事飞机是2015年6月22日引进的,飞机维修一直严格按照维修技术方案实施,技术状况稳定正常。起飞前,飞机符合维修放行标准和适航要求,正常放行。
当天航路天气是否适合飞行?
“飞机失事时,航路上天气适航,无危险天气。”孙世英说。
航空公司是否压缩维修成本?
网上有传言称,东航在巨亏压力下严控维修费用、压降成本,认为此次坠机事故与东航减少飞机维修费用有关联。
东航集团宣传部部长刘晓东介绍,即使在疫情期间航班量减少的情况下,东航为确保安全,维修成本也没有降低,实际上还有所增加,2021年维修成本比2019年上升了12%,相关数据都是公开和有据可查的。
刘晓东介绍,事故发生后,东航停飞所有波音737-800飞机,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梳理了36项自查清单,制定飞行、机务、运控、空防等专业系统专项安全管控措施。目前,所有在运营的客机符合中国民航的安全适航标准,暂时停飞的客机以最高的安全标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适航性。
是否绕过波音自主维修“拨叉”?
近日有网络传言称,东航曾自主维修737-800“pickle fork”(拨叉),猜测与事故有关。
刘晓东回应称,2019年10月初,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安全提示,波音对全球737NG型飞机机身和机翼的一个连接部位组件,也就是俗称的“pickle fork”(拨叉)进行了紧急检查,涉及全球上千架有序列号的在册客机。其中,东航云南有限公司飞机1架,东航技术云南分公司在波音的合作和授权下,进行了专业检修,并完全符合民航适航要求。该架飞机已于2020年9月8日退出机队。而本次事故中的B1791号飞机,机龄仅6.8年,共计飞行8986架次,没有达到机型适航指令标准中“拨叉”部件最严格的检修标准——22600个飞行起落。事故飞机不涉及该部件检修问题。
驾驶员是否经验不足?
一般航班运行对于机组要求,最低是两位,即责任机长和第一副驾驶。责任机长负责整个航班的运行安全,第一副驾驶配合机长完成航班任务。第三位是二副学员,不是机组必要成员,作为观察员,可以帮助其建立飞行经历,增加飞行经验。“失事飞机三名飞行机组人员的职务分别是机长、副驾驶、飞行学员。”东航客户委员会总经理上官雪民说。
孙世英表示,该航班3位飞行员飞行执照和健康证都在有效期内,健康状况良好、飞行经历完备,符合局方要求。三人飞行总经历时间分别为6709小时、31769小时、556小时。
失事客机是否曾挂出7500紧急代码?
刘晓东表示,航班失联前,通信一直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机组没有挂出任何紧急代码。
据了解,民航界从0000到7777的数字中,选用了4096个数字,来代表飞行遇到的不同情况。比如7500代表“被劫机”,7600代表“通信故障”。
民航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介绍,根据机组与空管单位地空通话记录,该机自昆明起飞一直到航路上突然下降高度之前,机组与空管单位均保持正常的通信联系。
机头是否垂直向下砸向地面?
针对目前网上传播的飞机最后机头垂直向下砸向地面的视频,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由于航空器事故调查是专业性和系统性极强的技术工作,需要调查人员与技术专家以及相关单位协同配合,才能抽丝剥茧,理清事实。
事故现场是否检出炸药成分?
记者从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理化实验室累计受理66份检材,完成检验41份,均没有检出常见无机炸药的主要离子成分,也没有检出常见有机炸药成分。
旅客名单信息是否会公开?
刘晓东介绍,所有航班的旅客名单都属于受法律保护的隐私信息,不属于主动公开的范畴。“我们认为,根据国内外惯例,是否要公开,应该首先服从于旅客搜救和家属联络的紧迫需求。”
据介绍,东航已经第一时间向调查组提供了完整的旅客名单,也已经在事发后24小时内与所有的旅客家属取得了联系。“我们还要充分尊重旅客隐私和家属的意愿,并且符合法律的规定。”刘晓东说。
事故调查何时会有结论?
对于23日下午发现的第一部黑匣子(驾驶舱话音记录器)何时修复并给出相关数据,毛延峰说,记录器数据下载通常会遇到三种情况:一是记录器完全不受损;二是记录器破损,但是数据存储单元状态完好;三是存储芯片受损。
毛延峰表示,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有关规定,初步报告应当在事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给有关国家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应以国际民航组织工作语言发送,中文和英文都是ICAO的工作语言。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器事件调查规定》,民航局应当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初步调查报告。调查组将根据上述国内规章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08-09版稿件据新华社
①3月22日,工作人员在事故救援现场架设通信设备(手机照片)。
②3月22日,在广西藤县埌南镇莫埌村,挖掘机开挖进入事故现场的通道,为后续工作铺平道路(手机照片)。
③3月23日,在广西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工作人员在搬运物资。
④3月23日,在事故现场核心区,武警广西总队官兵找到两部黑匣子其中一部。
⑤3月24日,搜救人员在事故核心现场继续进行搜索工作。
⑥3月26日,搜救人员在事故核心现场查看找到的卡包。
⑦搜救人员腰间系着安全绳进行搜索(3月26日摄)。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