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社会直通车

女童跌入化粪池 众多好心人联手“捞”出

获救孩子家属辗转找到恩人表示感谢

  •   “感谢你们,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3月29日,在临汾市中心医院,女孩小璇(化名)的妈妈韩女士满怀感激地对李宁和王治学说。
      十几天前,小璇不慎掉入化粪池中,被路过的退役军人李宁、王治学以及护士曹丽娜(音)等热心人合力救下。这件事情被网友发至网上,引来极大关注,一时间在平阳大地传为佳话。
      生死关头众多好心人急出手
      3月29日,小璇马上要出院,李宁和王治学分别购买了玩具和学习用品,到医院看望她。看到两位救命恩人到来,小璇和家人都非常激动,握着恩人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小璇也高兴地搂着两位叔叔一起拍照留念。这个温暖的场面,缘起一次意外事件,缘起多位市民的热心救援,缘起女孩家人对恩人锲而不舍的寻找。
      时间回到3月18日20时许,11岁女孩小璇在临汾市尧都区临钢桥东路一小区外与同学嬉闹时,不慎跌入路旁的化粪池。正在楼下散步的乔女士听见两个小孩说“有人掉进化粪池了”,立马警觉起来。化粪池口黑漆漆的,她赶紧掏出手机,借着微弱的光,看到里面隐约有个东西在晃动。“是个人,似乎还是个孩子!”乔女士的心一下就揪起来了。她伸手去抓,但太深了,根本够不到。危急之下,乔女士大喊起来:“快来人呀!救命啊!”周围行人瞬间围了过来。此时,刚从临汾市畜牧发展中心下班路经此处的李宁听到呼救声后,扔下车就往事发处跑。
      “我看到孩子在污水中无力地扑腾,心里特别着急,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救她’。当时,有人递给我一根树枝,但是树枝根本够不着孩子,我急坏了,当即脱掉外衣准备往下跳。这时,又有人拿来一个折叠梯,大约两米高,我就想着把梯子扔下去,然后踩着梯子下去把孩子捞出来。”李宁回忆说。
      此时,正路过此处的外卖小哥王治学也听到了呼救声。他二话没说,扔下电动自行车和头盔,循声飞奔而去。
      李宁说:“外卖小哥和我一起将梯子放了下去。然而,梯子放下去立刻没入污水中。”
      “棍子!”人群中有人喊着。乔女士立刻回家取来一根木棍,刚好一头有一个树杈钩。
      “我们用棍子钩住了孩子的衣服,缓缓用力,孩子的身体离开了污水面。然而,没提多高,孩子又掉了下去,我心里特别着急。恰好孩子的头部又浮出水面,我立刻用树杈钩住她的后衣领往上提,万幸万幸!这次终于成功了!”李宁说。
      这时,王治学也将身体探下井口,让别人摁住他的腿脚,一把抓住孩子的肩膀将她拽了上来。
      “救上来后,孩子身上冰凉,呼吸微弱。”王治学回忆说,他和李宁利用在部队所学的救援常识,立即对小女孩进行心肺复苏。原来,李宁在陆军某部服役16年,曾是四级军士长,在部队学过急救知识;王治学曾是北海舰队一名海军二级士官,服役8年,其在新兵军训期间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游泳及溺水后急救。
      “也不知道按压了多少次,我不敢停、不能停。按了一会儿后,一位女士主动上前让我们歇会儿,说她是护士,于是她开始为孩子做心肺复苏。不多时,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李宁赶紧把孩子抱上车。”王治学说。
      救护车走后,李宁和王治学互加微信,然后悄悄离开了现场。
      急救车很快就到了临汾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开始了对女孩的救治。
      主治大夫王冬冬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得益于现场好心人的紧急救治,为孩子进入医院进一步诊治赢得宝贵的时间,避免了因窒息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女孩家人苦寻救命恩人
      事后,女孩小璇的母亲韩女士通过网上传播的救人视频,才知道是一名美团外卖小哥和几名好心人把她的孩子救了出来。“这些人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他们是谁?身在何方?”韩女士说,她和家人想给他们道一声“谢谢”。
      韩女士从外卖站点入手,苦苦寻找恩人。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女士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临汾市区鼓楼南一处外卖配送站找到了外卖小哥王治学。直到韩女士和家人带着鲜花与锦旗找到了配送站,同事们才知道身边的王治学刚刚完成了一件见义勇为的大事。见到孩子的救命恩人,小璇的爷爷韩老先生满含泪水地说:“孩子这条命是你给的。我们到处找你,找了你两三天……”
      “不要谢谢我,应该感谢当天在场的所有群众,大家都出了力,我做得微不足道。”王治学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危险,我肯定会第一个往前冲。”
      这件事发生后,李宁也非常“低调”,一直没有向别人提起自己救人的事。直到王治学主动向小女孩家属说起,当时还有一位退役军人与他一起救人,李宁才得以“曝光”在公众面前。3月23日,韩女士和家人也特地到达李宁的工作单位,为李宁送去了鲜花和锦旗,对他的义举表示感谢。
      韩女士还千方百计微信联系上了那位参与救人的护士曹丽娜(音),但对方拒绝了见面和谢意。她通过微信回复韩女士:“你不用找我,也不需要感谢我,我是一位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我没有理由见死不救的。”
      “他们做了好事之后,一不留名,二不留姓。你不单单救了孩子,更是救了我们一个家!”说到这里,女孩的爷爷韩老先生已经感动得泣不成声。
      “他们的恩情我们一家将用永远牢记。我们也将用感恩的心回报你们及社会。”小璇的家人将感谢信张贴在事发现场,感谢每一位施以援手的热心群众。
      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的爱心
      爱心人士李宁和王治学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在部队时都获得多项荣誉。多年来党的培养和军旅生涯,已经让他们养成了“危险时刻往前冲”的自觉。去年夏天,李宁带孩子到临汾博物馆参观的路上,偶遇两个小男孩先后掉进一个半人深的水池,他两次跳进去把两个孩子救出来;去年12月27日,王治学在贡院东街一小区送外卖时,曾冲到楼上为一家人灭过火。这次,当陌生女孩命悬一线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冲到最前面,甘当孩子的“生命摆渡人”。
      3月24日、28日,临汾市、尧都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和临汾军分区工作人员分别专程前往尧都区吴村镇乔化村、临汾市畜牧发展中心,慰问见义勇为的退役军人王治学和李宁。“你们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体现了坚强党性和军人本色,为咱退役军人争了光,好样的!”临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熊伟星由衷地说。
      面对众人的夸赞,李宁和王治学却看得很淡,他们都表示,救人要紧,群众危难时他们就应该冲上去,义不容辞,因为他们是退役军人,受党教育多年。以后再遇到群众有危险,他们肯定还会往前冲。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韩晓芳 齐水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3-31期

    • 第2022-03-30期

    • 第2022-03-29期

    • 第2022-03-28期

    • 第2022-03-25期

    • 第2022-03-24期

    • 第2022-03-23期

    • 第2022-03-22期

    • 第2022-03-21期

    • 第2022-03-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