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龙城抗疫一线全景录

守护社区安全 披星戴月忙碌每一天

  •   他们迎着朝霞、披着星辰,他们既在每个人的身边又不被大家注意,他们是社区工作人员、是网格员,是“小巷总理”、是疫情防控“多面手”。
      采访社区工作人员,多是在深夜,那时他们的工作稍微能轻松些。看着他们走在小区的巷子里,路灯昏黄的灯光照在他们身上,真心觉得,这些社区的基层工作者,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暖心团队
      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街道办中辐院社区:
      凌晨两点 管控区的社区主任刚下班
      4月9日,凌晨2点,夜已深。
      小区路灯下,没有往常的车影人影,路旁树上,呼朋唤友的鸟雀也沉默不语。
      但夜并不静。太原市平阳路街道办中辐院社区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不绝于耳。
      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中辐院西小区,因为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刚刚成为此次疫情的管控区,3800多人要“居家”,社区主任李航的电话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热线”,去哪儿买菜、核酸怎么做、宠物狗能否下楼“方便”……对于电话这头的李航来说,很多问题暂时没有答案。
      办公室外,小区也没有归于沉默,每个闪着微光的窗户背后,居民都同样对未知充满茫然。黑暗中,甚至能听到电话声占线等待的“嘟嘟声”。
      下班的时间到了,而再过3个小时,李航又要开始新的工作。
      4月8日,是中辐院西小区“涉阳”单元楼封控、全部36栋住宅楼实行封闭管理的第一天。
      原先的防范措施全部升级,要负责的工作多了好多,要服务的小区居民人数没少,社区能使用的人手却没多。平阳路街办派出几十人的巡逻队,全天在生活区巡逻;中辐院派出志愿者,配合楼长开展36栋住宅楼的封闭管理、基本生活物资配送等工作;生活区明确了社区网格长,各楼楼长为小网格长,协调稳定本楼住户的工作……
      对于管控区里的社区主任来说,工作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人员清点、部署物资转运及配送、清运垃圾……当天的物资回来得比较晚,需要连夜把物资从街道办领回来,“大晚上交通不便,工作人员有的开自己的车去拉,有的骑着电动车去驮,反正想各种办法,把物资先领回来,然后根据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发。”李航说。
      物资转运回来,需要李航找别人帮忙,但他的手机却被求他办事的人打爆了,一个又一个的“未知号码”,他不得不接。“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号码背后是什么人、什么事。”李航说。
      打来的都是着急的电话,他自己家里着急的电话却根本打不进来,始终处在“占线”中,他总结了不占线规律——“凌晨2点以后”。
      4月3日、6日两轮核酸检测,中辐院社区每一轮都要完成6000余人的检测。随着中辐院西小区一个单元成为封控区、一栋楼成为管控区后,小区要面临频率更高的检测。
      对社区干部来说,这些数字背后,是两轮核酸统计中不断排除“数据差异”的隐性工作难度,存在不少“人不在小区住”“临时租户”等情况,需要认真核对、重新梳理人员信息——
      “西区是单位型小区,与单位对接是重点,对接好以后,非常有利于工作的推动与开展;东区属于社会化小区,居民之间熟识度不高,流动性强,人员构成比较杂,可能今天登记的数据过两天就不能用了;旁边的25公司小区也是单位型的小区,但很多人都不在这里住了,需要摸清楚这些人员的情况。此外,这个小区的老人大部分说方言,沟通起来费劲,还有很多人不拿身份证、不带户口本做核酸检测,给录入信息增加了难度。”对于这个社区,李航要带领自己的工作人员准备三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准备工作只是累,但检测现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居民,累字前面就要加上“委屈”和“忍耐”两个词。
      “怎么这么慢?简单地捅一下嗓子,三五秒的事儿。”“通知时间太不精准了,下楼半天了还排不上。”……对于社区几千居民全员核酸检测现场而言,这是一个庞大且繁琐的工作。
      在采集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信息录入系统卡住了,试管码不能用了……这些都会导致排队停留时间延长。李航说,看似很简单的工作,想要高效运行,需要很多部门、很多人磨合很多次。
      4月9日,小店区进行第三次全员核酸,中辐院社区西区重新调整了检测流程,在小区里共设置了10个检测点,以住宅楼划分,志愿者手持喇叭现场广播,楼长或网格员在相应微信群里通知“每个单元”居民的具体下楼时间,其他人居家等待,减少了人群聚集,节省了排队时间。
      此次核酸检测,医院的医护人员、老师组成的志愿者、小区自发的志愿者都加入了进来……“这就像一群齿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我们的工作就是,尽量保障这些不同的零件在同一时间都能高效地运转”。
      凌晨2时33分,“我觉得,我有点支持不住了……”电话里李航的声音,越来越低沉、缓慢——这个“齿轮”有点转不动了,他需要马上躺到床上,让睡眠给上点油。
      3个小时后,一群“齿轮”又开始接连转动起来。

    山西晚报记者 李霈霈

      山西大学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
      扛着被褥 主厨从榆次步行到了太原
      “连续工作48个小时,日均配送15000份免费餐,累的时候就在地上躺一会儿……”这是山西大学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的师傅们最近几天的状态。
      4月6日凌晨2点,刚卸完物资的张安琪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全校立即实行封闭管理,要求饮食服务中心配送“免费餐”,分发给隔离在宿舍的同学。“全体工作人员现在行动,全力保障学生配餐。”作为山西大学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安琪第一时间下达指令。由于疫情发生过于突然,道路交通受阻,很多员工未能上岗,人员力量十分紧缺,很多员工连续工作超过48个小时。
      返校上班的饮食服务中心员工中,主厨邓会华由于交通受阻,走了20多公里,从榆次背着被褥来太原给学生做饭。“我们这里还有一名癌症晚期的患者……”谈到这,张安琪几近哽咽,这名连续工作3天的男人此时也忍不住落泪。“我每次询问工作人员累不累,他们给我的回答都是不累。但我知道大家真的很累,可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光荣和有意义的事。一线我们去不了,我们在后方要做好后勤保障。”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 通讯员 沈哲

      暖心人物 
      保障疫情防控 社区书记做好居民的主心骨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冀军每天凌晨4点半到达核酸采样点位,奔走于各个检测点之间,及时补充短缺物资,确保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运转顺畅。为提醒居民做好两米间隔,他的嗓子都喊哑了。
      现场调度、维持秩序、检测消杀、协调物资、检点执勤、信息报送……赵冀军不停地忙碌着,直至又一个深夜。实在累到坚持不住时,就在办公桌上趴着眯一会儿,一有指令立马提起精神继续工作。面对母亲和妻子的担心,他总是报喜不报忧。“我行动不便,在微信群里麻烦赵书记送点儿蔬菜过来,他立马就答应了。”居民刘燕珠说。不只是上门送物资,临走时,赵冀军还顺手拎上门口的垃圾扔掉。
      日常的巡逻中,赵冀军化身“宣传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辖区居民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他还走村入户,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反复排查。
      搬运核酸检测物资、发放抗原自测试剂、卡口执勤、核对外来返乡人员信息,随处都能看到赵冀军的身影。
      他总是说,作为社区支部书记,更要以身作则,到离居民最“近”的地方,做好他们的主心骨和保障员。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通讯员 郭瑶斐 李泽顺

      每日上门送菜 物业人让居民享特殊“待遇”
      连夜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招募核酸采集信息录入员;组织三轮核酸检测、一轮抗原采集;为老人、上网课的学生开展绿色检测通道……4月3日,太原市小店区西吴社区新源小区的物业公司服务部负责人贾志光,率领小区物业人员迅速行动起来!
      连日来,他和同事们忙得像一个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咚咚咚!咚咚咚!”在3号楼一住户家门口,他喊了一声:“大姐,给您送菜来了!袋子已消过毒,先给您放门口了,尽快取回家哈。”声音中带着粗粗的喘息声。随即,跑向下一个住户家。住户拿起袋子,里面是绿油油的菠菜、生菜,粉红色的西红柿,三斤多的鸡蛋没一个磕碰的。“小区每日有上百户居民需要上门配送蔬菜,经过严格的消杀之后,志愿服务队和物业人员抽空、分批上门服务,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如今,上门送菜已成为小区居民的一项特殊‘待遇’。”贾志光介绍,新源小区有800余户、3000余名居民,4月3日以来,几十名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从下午2点多开始,每天给300余户居民配送蔬菜等生活物资。
      在他的号召和影响下,到4月10日,新源小区已累计招募志愿者100余人,其中党员34人。4月11日,经龙城街道党工委批准,龙城新源临时党支部成立。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接听咨询电话 接线员每天服务上百人
      “您好,平阳路街道平北西一社区,请问您有什么事?”4月10日清晨6时30分,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街道平北西一社区内,接线员王瑞祥已经开始接听居民打来的咨询电话。短短几分钟,社区就不断有来电声响起。
      每接一个电话,王瑞祥都要完整地记录来电者的住址、电话号码、来电诉求等,以便及时追踪和回访。短短的一天,像这样的居民咨询电话,他自己要接上百个,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
      除了接线员的工作,王瑞祥还要兼职完成社区里百余条数据电话核查、搬运物资等其他工作。
      连日来的超负荷运转,使本就腰间盘突出的他病情加重,他的喉咙也早已沙哑,每日靠着药品来缓解疼痛。

    山西晚报记者 徐麦丽 通讯员 高宇婷

      凡人金句
      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冀军: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我不能走,也不能倒,全社区居民的安危还需要我来保全。
      太原市小店区坞南社区网格员聂培瑞:没想过退缩,工作虽辛苦但总得有人干。既然干,就要干好,就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街道平北西一社区接线员王瑞祥:我们社区只有两名男同志,重活累活就应该我先上,总要多承担一些嘛!社区的热线就是我们的“一线”,必须守土有责。疫情当前,只有大家一条心,才能做到隔离病毒不隔心,隔离疫情不隔爱。
      太原市迎泽区迎泽街道并州路二社区书记康娟:孕期参加抗疫很辛苦,但也很有意义。我会继续守好这片阵地,守好辖区居民。现在,肚子里的小家伙是我最强的支撑和动力,相信等Ta长大,一定会以今天的我为傲。
      太原国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聂冬:对于自己的小家,我很惭愧,可是小区里住着336户居民,那是一个庞大的家庭,为了大家就得舍小家。
      暖心镜头
      42岁生日这天 她的蛋糕是一桶泡面
    “祝你生日快乐……”4月10日23时50分,在太原市迎泽区柳巷街道起凤街社区的会议室,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唱起了生日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茜颖对着桶装方便面上的蜡烛许下心愿。当天,是张茜颖的42岁生日,正赶上第二天迎泽区要做全员核酸,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部分社区志愿者,一起为她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10日中午,张茜颖接到单位通知,要求14时到岗,第二天迎泽区要做全员核酸。2岁的女儿问她:“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还没有吃生日蛋糕呢。”张茜颖顾不上跟女儿说几句话,就匆匆忙忙赶到了工作岗位。
      张茜颖是一个采集点的负责人,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布置站点、招募志愿者、为志愿者培训等。当日23时许,她的女儿又打来电话:“妈妈,我还给你留着生日蛋糕呢,你什么时候回来?”
      同事听到她们打电话,才知道当天是她的生日。条件有限,大家就拿一桶方便面当做蛋糕,找了几根之前搞活动剩下的蜡烛插在桶面上,还有做活动剩下的皇冠,大家帮她戴在头上,简简单单又极为特别。
      简单的生日仪式结束后,大家又纷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那个充当蛋糕的桶面,谁都没打开。

    山西晚报记者 徐麦丽 通讯员 苏静

      交通管制前夜 小宝宝回到父母身边
      说起小店区常青藤社区工作人员牛嘉英,许东佳苑小区的李先生满是感激之情。
      4月3日清晨7时,许东佳苑小区微信群里发布《紧急通知》:“因疫情原因,小区临时封闭,所有居民只进不出”。这突发的状况让李先生跟他的妻子彻底慌了神。他们刚刚4个月大的宝宝,前一天送到了迎泽区的奶奶家,原本打算次日接回,这下小区封闭出不去可怎么办?宝宝太小,只吃母乳。夫妻俩商量着等等看,这两天先暂时送母乳。两天过去了,小区没有解封的迹象,李先生越来越着急,找到社区网格员牛嘉英帮忙。因为4月6日凌晨5时,小店区开始临时交通管制,母乳也送不出去了,必须想办法尽快把宝宝接回来。牛嘉英赶紧跟社区主任呼秋宏汇报,并商量着怎么接宝宝回家。
      4月5日晚上,社区主任把自家的车开出来,牛嘉英跟同事一起来到约定地点接宝宝。牛嘉英说,当时透过围挡的小缺口,看到奶奶怀中的宝宝用小花被包着,怕夜风凉,包得很严实。确认是社区工作人员来接孩子的,奶奶把宝宝从围挡缺口递过来,牛嘉英小心翼翼地接过宝宝熟练地抱在怀里。她说,她家的宝宝也刚一岁多,所以抱孩子对她来说很专业。回家路上,怀中的小宝宝睡着了。

      山西晚报记者 秦小茜

      凌晨一点下班 抬头发现星空好美啊
      4月15日晚,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街道坞南社区的聂培瑞和同事们迟迟没有下班,因为第二天小店区要进行第四次全员核酸检测。白天,她和同事们准备物资,晚上要领着医护人员入户,为小区里不便下楼的老人和卧床病人采集核酸。
      当晚9时30分,聂培瑞接到电话,医护人员马上就要到小区了,她举起水杯想喝口水,可是考虑到一会儿要穿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就又放下了水杯。
      按照入户名单,聂培瑞和医护人员要爬到5楼,给一位卧床老人采集核酸。穿着防护服,聂培瑞和医护人员的步履有些蹒跚。1户、2户、3户……从当晚10时开始采集,工作人员就马不停蹄地忙碌着,披星戴月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
      入户工作,不仅要足够耐心地跟老人们沟通,还要仔细登记各类信息,丝毫不能出差错。聂培瑞和同事们兵分两路,一直忙碌到深夜12时30分结束采样,回到办公室脱下防护服,在她的脸上,口罩留下了深深的勒痕,额头上也沁满了汗珠,她赶紧端起水杯,把已经凉透了的水一饮而尽……
      下班了,这时的钟表指针到了凌晨1点,聂培瑞终于走出了社区的大门,抬头看了眼夜空,动情地说:“今晚的星星,好美啊!”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母亲突然去世 她忍着悲伤继续工作
      4月9日,太原市小店区全员进行第三轮核酸检测。当天,在小店区平阳路街道平北西二社区的核酸检测点,社区副主任王小景接完电话突然哭了起来,大家赶忙询问,才得知她的母亲刚刚过世了。
      当日凌晨5时,全体工作人员已经到达工作岗位,根据检测点位人员配置开始安排工作、分配物资,连续几天超负荷的工作,大家虽然面露疲惫,但是却没有一丝懈怠。突然,副主任王小景接完电话大哭了起来,本来忙碌着的社区工作人员,突然安静了下来。
      书记庞红娟上前询问才得知,王小景生病多年的母亲刚去世了,电话那头是王小景的丈夫。
      疫情来袭,王小景一直住在社区,上上下下协调和对接着各项工作,把一家老小全都交给了丈夫。王小景一边哭一边说:母亲生病,她顾不上照顾;母亲最爱吃的鱼,她还没带着去吃;天气暖和了答应带母亲去赏花,还没来得及去。大家劝王小景赶紧回去安排老人后事。看看还没有分配完的物资,王小景擦着眼泪说:“时间紧迫,干完这里的活儿,我再回去。”

      山西晚报记者 徐麦丽 通讯员 王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4-11期

    • 第2022-04-08期

    • 第2022-04-07期

    • 第2022-04-06期

    • 第2022-04-01期

    • 第2022-03-31期

    • 第2022-03-30期

    • 第2022-03-29期

    • 第2022-03-28期

    • 第2022-03-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