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直通车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这对夫妻成了“新农人”

坐在大棚里卖货 多肉让他们多金

  •   “哈喽,直播间的新老朋友们,上午好!我们今天介绍的是法师缀化,一物一拍,喜欢的朋友们直接扣价格就可以啦……”5月17日,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大棚里,陈敏坐在一盆盆多肉绿植中,对着两部手机开始了每天的直播。
      从种植草花到直播销售多肉,陈敏和张杨夫妇以手机为“新农具”,以直播为“新农活”,将多肉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农村电商“新农人”,年销售额达六七十万元。
      古城营村是太原市有名的花村,起初夫妻俩以种植草花为生,但销量日渐惨淡,增收乏力。张杨考察发现,多肉植物深受花友喜爱,成本也低,夫妻俩开始转向种植多肉植物。
      研究学习多肉,用土、光照、浇水、种养、繁殖,一切都从头开始摸索。“这么多年走过不少的弯路,只有自己试验。”陈敏回忆说。
      2016年,他们租赁了一个温室大棚,买入包括东云系、月影系、静夜系、法师系、雪莲系、生石花系等5000多颗50多个品种的多肉。从一颗到5000多颗,每一步都小心谨慎,不敢懈怠。先在贴吧交流总结经验、售卖多肉,再到微信朋友圈出售。2020年将重心转移到淘宝店铺。电商直播大火,他们又敏锐察觉到商机,火速入圈,让大棚里的多肉走出去销往全国各地。
      初入直播,陈敏有些忐忑,一方面不好意思说,另一方面也说不利索,说几分钟就不知道该说啥了。但不能停下来,因为人们一进直播间,发现主播不说话就会离开。
      “只要每天直播超过2个小时,就会得到抖音系统推流。”陈敏说,他们夫妻俩,一个负责种植养护,一个负责打包销售。一把小木椅,一个打光灯,两个手机,同时在淘宝、抖音等平台直播,每天上、下午各一场。
      “坚持下去,总算是得到了回报,粉丝也渐渐多起来。”抖音开播半年多后,陈敏积攒了不少直播经验和技巧。同时,通过答疑解惑,她为粉丝普及了种花养花的专业知识,结识了不少花友,粉丝量达六七千人。
      国内多肉产地以云南和山东为主,如何找到多肉的销路?陈敏夫妻动了不少脑筋:山西多肉产量小,没什么价格优势,低端品种收益更小。他们将销售品类选定为受欢迎的高端品种——法师系列多肉,一物一拍,更显独特价值。
      由于温差大,气候适宜,多肉通过露养会更健康皮实。经过细心的繁殖和装扮,他们的多肉可以做到品质高、价格却不高。有了核心竞争力,他们很快获得高端多肉花友的肯定和信赖。
      从事直播电商以来,眼见销售量与日俱增,他们又租赁了5个大棚扩大规模,一年的销售额可达六七十万元。
      今后,陈敏还打算打造精品多肉,搭配盆、土一起发货,为顾客省去不少麻烦。他们还诚邀其他养花人,共同打造一个直播大棚,一起玩转直播电商,“线上”“线下”双模式走路,把山西多肉推出去。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通讯员 杨润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5-18期

    • 第2022-05-17期

    • 第2022-05-16期

    • 第2022-05-13期

    • 第2022-05-12期

    • 第2022-05-11期

    • 第2022-05-10期

    • 第2022-05-09期

    • 第2022-05-06期

    • 第2022-05-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