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5月19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将分步、稳妥地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恢复,拟从5月22日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
据介绍,综合考虑全市疫情防控和“三区”划分情况,结合公共交通自身防控能力和条件,上海将以覆盖度高的地铁长大干线起步,辅以相应的地面公交线路配套衔接,重点连接交通枢纽、医院、商圈,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
其中,轨道交通将首先恢复3、6、10、16号线。地面公交优先恢复273条线路,以此为基本网络覆盖所有中心城区,以及全市机场、火车站、三甲医院和各区中心医院。连接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始发线路8条;连接铁路上海站、铁路上海虹桥站的始发线路19条;途经医院的线路212条;与轨道3、6、10、16号线衔接配套线路34条。
此外,关于私家车、巡游出租车的通行,上海正在同步研究恢复方案。关于对外交通,将在维持目前离沪要求不变的基础上(即“48小时核酸阴性+24小时抗原阴性证明”或者“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逐步增加铁路上海虹桥站、上海站到发列车数量。上海将严格查验离沪人员核酸、抗原证明,坚决严防疫情外溢。
随着疫情形势的进一步明朗和出行需求的恢复,后续上海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能。
据悉,为严防疫情通过公共交通系统传播,上海正逐步构建健康出行、具备快速应急处突能力的公交系统,将在车站、车厢等处广泛设置“场所码”“数字哨兵”,引导乘客扫码乘车,所有乘客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乘坐公共交通。同时,还将加快推进“出行即服务”系统建设,整合支付和验码环节,实现一码通行;设置车站缓冲区,迅速开展异常处置等。
链接
北京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
据新华社电 19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说,当前首都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社会面仍可能存在隐匿传播风险,从即日起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5月18日15时至19日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64例(62例为管控人员、2例为社会面筛查)。其中,房山区25例、丰台区23例、朝阳区11例、西城区4例、海淀区1例;感染者中,有49例与近期发生的聚集性疫情有关。
王小娥通报,5月18日,北京市开展的区域核酸筛查,共采样检测2147万人,结果均为阴性。另外,在弹窗人员专用采样窗口中,检测出1管“十混一”阳性。落位管控、复核转运、流调溯源等工作已同步进行中。
针对岳各庄市场的疫情,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孔钢城介绍,正全面梳理岳各庄市场配送人员、接货人员信息台账,完善部门、属地统筹联动机制,争分夺秒开展排查,从严从快落实管控,最大限度防止风险扩散。截至目前,分6批次汇总整理风险人员名单,区内5298人全部落实精准管控,涉及外省外区3605人均已第一时间横传属地,严防疫情外溢传播。
针对公众关心的封管控区解封问题,刘晓峰表示,封控区、管控区内人员自封控、管控起第1、3、5、7和满10天时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第2、4、6、8天进行抗原自测。其中,满10天代表的是自封控、管控之日起的第11天。如封控管控期间,所有人员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最后1名密切接触者离开4天及以上且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封控管控期满后,各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在充分评估基础上予以解封。